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特色和品牌化建设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活动特色和品牌化建设,要在思想上解决对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解决品牌活动建设的作用定位问题,提升建设品牌化的理念;要实现品牌活动的分级、分项目、分专业学科的领导,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要强化品牌活动的引领作用,使活动受众更加广泛;要挖掘、打造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要整合资源,打造校园大品牌。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特色;品牌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9-0087-02
  本文结合攀枝花学院校园文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建设的举措,探讨校园文化活动特色化和品牌化建设的路径与方法,旨在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案例支持,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个案参考。
  一、学校主导,全校参与,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
  学校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通过活动,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建立应用创新的标准化工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引领现代科技的发展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从而推进学校科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在校园内建设起参与度广、参与面大、能反映本校文化特质和人文精神的群众性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激发学生激情,唤起学生追求高尚的人格和道德,震撼学生心灵的重要教育内容。攀枝花学院自2002年起,就由学校主导,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开展“木棉阳光”科技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学校科技文化艺术节在科技创新、校园文化、人文艺术各个领域均有涉猎,涵盖面广。
  二、科学设计,广泛宣传,开展社团文化活动节
  大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组织,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生加入社团,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在活动过程中,具有相同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在一起交流、切磋,相互学习,相互启迪,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业余爱好的水平,同时还能增进相互的友谊,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增强自信。有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社团,得到锻炼和提高,把业余爱好变成专业,毕业后走上了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之路。要面向全校和社会展示各社团项目的内容、展现社团成员的水平和风采,还需要各种平台。校级层面要科学设计,广泛宣传,集中展示,让全校师生和社会认识与了解他们,使精品社团走向社会,达到最终服务于社会的目的。攀枝花学院有各种社团七十多个,学校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木棉阳光”社团文化活动节。
  三、整合资源,引进高雅艺术,加强文化交流
  如今的高校,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文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合理整合本土优秀文化遗产、专业文艺团体、著名艺术家等资源,积极引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以舞台展演形式为学校学生呈现高水平、多形式的文艺大餐,使学生更好地亲近艺术、聆听大师、提升艺术素养、感受艺术魅力。攀枝花学院地处川滇交界处的两大彝区之间,境内还生活着蒙古族、纳西族、傈僳族、回族、傣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民族特色鲜明,民族资源丰富。为了使学校学生了解本土文化,学校邀请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通过非遗项目的舞台展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优秀文化遗产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学校还与攀枝花市艺术剧院、文化馆等专业文艺团体建立合作互助关系,开展综合艺术进校园、小品艺术进校园、戏剧进校园、交响乐进校园、民乐进校园等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通过专业团队邀请古筝演奏家王中山、“葫芦丝王”哏德全等知名艺术家到校开展交流活动。
  四、心系学生,抓住重点,创建具有显著大学特征的文藝品牌活动
  在学生短短的几年大学生活中,总有那么几个阶段是具有显著大学特征的、学生难以忘怀的深刻记忆。在这些记忆中,突出的有两个时间段:一是刚跨入大学的新生生活阶段,二是离开大学生活的毕业季。经过多年的实践,具有显著大学特征的两大文艺晚会已经成为攀枝花学院的品牌文艺活动:“木棉雅韵”——迎新生联谊晚会、“木棉雅韵”——毕业生晚会。
  五、尊重民族习俗,支持民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自然形成校园品牌民族活动
  大学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很多高校都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学生虽然融入了学校大家庭的学习与生活,但还保持着自己民族特有的文化和习俗。每当到了本民族特有的民俗活动的时间,他们都会自发集结,开展活动。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民族学生事务部门,引导这些民族学生按照遵守学校秩序和符合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民族活动,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结合民族特点,形成特有的民族活动品牌。
  以攀枝花学院为例,自2001年被批准成立综合性本科院校以后,招生区域扩大,生源来自全国,其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学生。为了加强管理,引导民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尽快地融入大学生活,除了各相关二级学院有针对性的关心和指导外,学校层面,在学生会组织中成立了民族事务部,学校与民族学生一起讨论民族文化,学习民族政策,研究民族习俗,为开展校级层面的民族活动提供文化和理论支持,形成了全校各民族学生之间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的良好局面。为了挖掘少数民族学生中承载着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能歌善舞的骨干力量,自2002年开始,攀枝花学院就成立了由藏族、羌族、彝族学生组成的民族艺术团,纳入大学生艺术团的规范管理。后来,民族艺术团成员很快扩大到全校各少数民族学生。也从2002年开始,遵循学生自发、自觉、自愿的原则,以学校为主导,在攀枝花市民宗委的指导下,攀枝花学院校团委与少数民族学生一起,举办了彝族年晚会、藏历年晚会、羌历年晚会等大型民族主题活动。
  六、依托专业,科学设计,打造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
  对于高校各二级学院、系、部,应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其中,又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使活动成为专业教育的辅助手段。经过科学的设计,激发本专业学生广泛参与的激情,形成良好的专业氛围,打造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攀枝花学院各二级学院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活动品牌。例如,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立足专业汽车知识和汽车文化,引领学院学生更多地了解并感受汽车的历史和变迁、了解汽车工艺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感受汽车带来的美好生活,使学生从内心认可汽车文化,主动接受专业汽车知识等而创建了“车悦人生”品牌活动;医学院结合“德技双馨,博学专精”的办学理念,创建了“杏林”系列活动,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坚持人文性、学术性和大众性的定位,培养学生汇通文理、博采古今、敢于担当、关怀众生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努力成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优秀人才。诸如此类的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还有很多。攀枝花学院在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的统筹下,这些成熟的品牌活动得到了力度更大的支持。经过科学的论证,每个学院重点选择一个专业特点突出、参与度高、参与面广的品牌活动纳入校级管理,在全校实施“一院一品”的品牌化活动建设工程。
  七、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校内各种文化活动,积极参与校内外文化交流,根据校园文化活动的特色,打造品牌活动,是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大学生素质拓展相结合,通过对校园文化活动特色和品牌化建设路径的合理设计,对建立起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活动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认知的水平,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领域的发展水平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妙娜.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J].教书育人,2006,17(23).
  [2]刘开源,叶旭洋.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J].新闻爱好者,2011,(13).
其他文献
[摘 要] 支架搭建是支架式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论文在对支架式教学基本原理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依托“地下工程监测技术”课程教学实例,采用范例讲解、问题分析、视频播放、图表讲解等支架形式,完成了支架式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情境、促进学习迁移三个方面的支架搭建工作,并绘制了教学支架搭建图。为深入研究支架式学习提供了样本范例支持。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最近发展区;支架搭建;监测技术  [作
摘要: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综合学科,在审计职能日益转变的背景下,审计课程的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理论灌输和操作训练,而应主动适应变革,从提升学生反思能力的角度,为培养和造就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的审计人员队伍贡献力量。本文结合社会捐赠资金审计教学,探讨了围绕审计安排与公开制度所开展的反思能力培养的程序与思路。  关键词:审计;教学;社会捐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要:精品课程是高等院校课程的精华,也是极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它不仅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课程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而且还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等特性。精品课程并不是一系列用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的汇总,而是一组完整、自我包含的网络课程资源,所以也称为精品开放课程。全面开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对于降低日益增长的高等院校的教学教育成本
摘要: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本文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开发思路,介绍本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开发的具體实践过程,并阐述课程体系的重构、具体课程内容的优化,以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9-016
摘要:专硕日趋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专硕培养中的培养目标内容设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管理及建设、课题实用性以及论文的职业性专业性特色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给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235-02  专业学位硕士简称专硕,属于专业学位教育。在北美洲,专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目标是强化职业训
摘要:地质类不同的专业方向因行业需求和课程设置差异,对《应用地球化学》课程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应区别对待。本文从桂林理工大學《应用地球化学》教学实践出发,对地球化学专业和非地球化学专业的《应用地球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及相关要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调整和更新建议。  关键词:教学内容;《应用地球化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
摘要:职业素养课程归属公共课程范畴,在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审视职业素养课程建设,是构建延续递进、纵横衔接职业素养课程的前提和依据。当前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教育呈碎片状,不利于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不能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中高职衔接教育中的职业素养课程建设,要体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基础,突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系统化提升。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职业素养;课程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城市规划原理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课程,近年来已逐渐成为众多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在非规划类专业的目标定位,以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该课程要从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建立教学案例库、完善考核方法等视角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在泛娱乐化时代,随着电教化的普及和大众娱乐文化对教师、学生的“训练”,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中掺进越来越多的“娱乐”元素,实践教学向娱乐的演化是否可以推动教学效果的同步改善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从高等教育将批判性思维作为核心目标这一教育思想出发,在分析泛娱乐化的逻辑及其对大学实践教学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实践教学泛娱乐化没能给教学效果带来如收视率的同步提升的假设,并通过平行班的T检验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师了解世界民族民间音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从两方面内容进行论述,列举了将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与先进音乐教育体系相融合的方法,以提升音乐教育課程教学的丰富性,拓宽音乐课教学的广度。  关键词:世界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非洲音乐;达尔克罗兹;节奏律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1-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