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8-000-02
摘 要 解决“师生冲突”是关系到教师如何能驾驭课堂能力的体现,更是防止教学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用心思考,了解考虑事情发生的各种因素,本文就解决“师生冲突”的问题应该采用哪些适当的处理办法与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师生冲突因素 处理方式 情绪控制 师生平等
“师生冲突”一直以来都是课堂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但如何让“师生冲突”更好的妥善处理,关系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也影响着整堂体育课的教学成败。处理“师生冲突”既要遏制局势持续恶化,又要保证全班学生的学习利益,必要时还要做些后续补救措施,以充分化解冲突。正确、合理、灵活、快速地处理冲突,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体现,更是防止教学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因为每个人的观点与性格都不一样,每个人一定时间内关注的兴奋点或者说利益点不一样,每个人所站的立场也可能不一样,所以总是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说得深一点,冲突其实有其正面性,因为有冲突,就促使人去解决,促使人坐下来沟通,促使人认真的思考解决办法,进而能推动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一、教师要学会倾听用心思考,了解考虑事情发生的各种因素
(一)学生特性
要立即在脑中思考下学生的各种情况,要适当了解家庭情况,如是不是单亲家庭;要了解当事人的身体情况,如:心里健康状况;要掌握学生的脾性,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是经常犯错的孩子等。
(二)环境因素
要观察发生冲突的地点,是在教室还是操场上?发生冲突时,有没其他教师或者学生在场?冲突发生在课堂练习中还是教师讲解时?
(三)事件起因
及时反思,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冲突,是学生不理会教师练习的安排?教师作了不恰当的行为动作?是教师为了课堂秩序批评了学生,学生进行反击等[4]。
二、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采取适当的处理办法
化解冲突的办法要适当,如果采用的处理方式过于温和,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冲突可能会再次的发生;如果处理的过激,冲突会更容易升级。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冲突造成的不同影响,采取灵活的、适当的处理方式。首先遇到冲突,首先是要静心,尽量让自己不被情绪所牵制,冷静思考冲突产生的最核心的根源,从根源里去思考虑解决之道,甚至要想到下一次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就要从一开始就注意分寸,从而避免冲突的再次发生。其次要开始换位思考。既然有冲突,对方自然有对方的理由,不妨认真听取,为什么对方会这样做,是不是自己也有责任。如果把对方换成是你,处理同样一个问题,你会怎么做。当然也应该提醒对方跟你进行互换角色进行思考,这样就能够互相理解,更容易沟通,如果双方始终太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样无助于解决问题。
(一)婉转的“批评”
体育理论课上,放学铃声响起,教师正说结束语时,课中被批评过的小明从座位上站起来,把一扇窗给关上引起巨大的声响。全班学生都吓到,教师这时顿下说:“我们应该用掌声感谢小明同学。一是放学了,他首先想到了要关好门窗;二是他听到教师外面人的喧闹声,怕影响到大家听课而关上窗,不过声音小点就更好了。”教师发现小明在掌声中低下头[3]。
学生不怕批评,就怕受委屈,更怕讽刺、挖苦和体罚针对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事,教师采取的批评方式可能都不一样。但无论哪种形式的批评都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处境、公平公正的原则之上。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并能较快的改正自身错误。
(二)师生平等,误用等级高压
在体育课中,学生A与学生B互相打闹,教师提醒后,仍然没有改正,教师提出批评,但学生A与学生B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时教师觉得自己没有面子,就会用过激的行为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将学生拉出队伍,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就会激化冲突[5]。
教师高高在上,凌驾于学生之上。用强硬的办法来解决会造成学生更大的反感,是冲突进一步激化。出于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要进行换位思考,不能用自己是教师来压制学生,要学会以学生的方向以出发点来思考,利用其他学生的力量,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让师生冲突变换成师生和谐。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在一堂体育课上,学生排队到操场的路上时,因为一个学生没有排好队,被体育委员拉到外面,心理很不服气,当来到教师跟前时,心理很不平衡,一再强调自己没有错。这时,如果教师再批评学生,冲突就会激化。老师先批评体育委员,然后再跟学生交流,最后两位同学互相道歉[5]。
教师通过这样的处理,想必所有的学生都会信服。要知道每个孩子都会有犯错,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切莫带着有色眼镜,一味的相信优等生。假如,在课中教师先严厉的批评学生,对体育委员进行保护色,那么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不信任教师,对教师有看法,这样会加剧师生的冲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一视同仁,这样既能树立教师的威信又能抑制冲突的发生。
(四)师生互动心与心交流
体育课堂上,男生A做了个滑稽动作,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教师立即鸣哨,停止一切活动,要求捣乱的学生站出来,结果没人承认。经过调查就是学生A所为,可A就是不承认,还表现出桀骜不驯的态度,教师顿时火冒三丈,不由分说地就是一通训话,在学生们惊讶的眼神中,一节课就这样不欢而散[3]。
由案例发现教师没细想到学生的特性,教师和学生沟通较少。教师要多和学生聊天谈心互相沟通,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一些心理活动,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来采取不同的培养、管理方案和应对策略,才能降低师生冲突的概率,在当好提议教师的同时也应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有效的方式解决课堂突发事件,避免冲突的发生。
三、建议与总结 对师生冲突的任何一种处理,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通过这次的处理,在这一个班级以后还会不会再次发生在其他学生身上,会不会发生类似的冲突,同样的违纪行为会不会再次出现在其他的学生身上。对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小结或阶段性点评时对学生再次教育,联系本堂课的冲突,再次强调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析出学生冲突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对同学身心会照成的危害,并表示以后对课堂上的希望与要求[2]。
(一)要幽默,不要严肃
一般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都会表现出很严肃的态度,大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其实,很多时候学生犯错的时候,学生是知道自己犯错,只是学生不愿认错。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台阶,这样,对学生的教育就可以很好的展开。通过教师的幽默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让其他同学也认识到做法的对错,从而能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观念。
(二)课后的互相心与心的交流
课后与学生私下单独的相处一起,先听听学生内心的声音:“我很想知道你当时是怎么想的,能否告诉老师下。”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思想和情绪上会稳定很多;接下来教师要寻找出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与表扬,学生的心就会对你慢慢敞开;教师在结合本次课上的冲突,对学生温和的分析它的对其他同学以及自己的影响与危害,学生就会诚恳的接受教师给他的建议。
(三)总结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多变的组织方式、师生情绪的波动以及需要的差异等,都可能引起师生双方在观点、行为等方面的矛盾、对立或对抗,发生师生冲突就在所难免。有些“师生冲突”看似处理掉了,却还隐藏着“危险”,隐藏着更大的后续问题,所以,教师处理后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多个心眼。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影响教学的有序进行,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要搞好师生关系解决“师生冲突”,就要学会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善于做出适当的自我牺牲,要处处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中心,要胸襟豁达、善于接受别人及自己。要不失时机的给学生以表扬。但须注意的是要掌握分寸,不要一味夸张,从而使人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失去别人对您的信任,要掌握与学生交谈的技巧,在与同事交谈时,要注意倾听他的讲话,并给予适当的反馈。聚神聆听代表着理解和接受,是连接心灵的桥梁。解决好“师生冲突”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臻于娴熟,从而冲破自我封闭的篱笆,虚怀若谷,去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振强.中国学校体育[M].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12(04).
[2] 于松峰.中国学校体育[M].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12(04).
[3] 王成,刘新军.中国学校体育[M].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12(04).
[4] 韩宝亭,钱南阳.中国学校体育[M].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12(04).
[5] 陈小华.中国学校体育[M].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12(04).
摘 要 解决“师生冲突”是关系到教师如何能驾驭课堂能力的体现,更是防止教学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用心思考,了解考虑事情发生的各种因素,本文就解决“师生冲突”的问题应该采用哪些适当的处理办法与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师生冲突因素 处理方式 情绪控制 师生平等
“师生冲突”一直以来都是课堂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但如何让“师生冲突”更好的妥善处理,关系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也影响着整堂体育课的教学成败。处理“师生冲突”既要遏制局势持续恶化,又要保证全班学生的学习利益,必要时还要做些后续补救措施,以充分化解冲突。正确、合理、灵活、快速地处理冲突,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体现,更是防止教学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因为每个人的观点与性格都不一样,每个人一定时间内关注的兴奋点或者说利益点不一样,每个人所站的立场也可能不一样,所以总是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说得深一点,冲突其实有其正面性,因为有冲突,就促使人去解决,促使人坐下来沟通,促使人认真的思考解决办法,进而能推动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一、教师要学会倾听用心思考,了解考虑事情发生的各种因素
(一)学生特性
要立即在脑中思考下学生的各种情况,要适当了解家庭情况,如是不是单亲家庭;要了解当事人的身体情况,如:心里健康状况;要掌握学生的脾性,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是经常犯错的孩子等。
(二)环境因素
要观察发生冲突的地点,是在教室还是操场上?发生冲突时,有没其他教师或者学生在场?冲突发生在课堂练习中还是教师讲解时?
(三)事件起因
及时反思,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冲突,是学生不理会教师练习的安排?教师作了不恰当的行为动作?是教师为了课堂秩序批评了学生,学生进行反击等[4]。
二、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采取适当的处理办法
化解冲突的办法要适当,如果采用的处理方式过于温和,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冲突可能会再次的发生;如果处理的过激,冲突会更容易升级。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冲突造成的不同影响,采取灵活的、适当的处理方式。首先遇到冲突,首先是要静心,尽量让自己不被情绪所牵制,冷静思考冲突产生的最核心的根源,从根源里去思考虑解决之道,甚至要想到下一次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就要从一开始就注意分寸,从而避免冲突的再次发生。其次要开始换位思考。既然有冲突,对方自然有对方的理由,不妨认真听取,为什么对方会这样做,是不是自己也有责任。如果把对方换成是你,处理同样一个问题,你会怎么做。当然也应该提醒对方跟你进行互换角色进行思考,这样就能够互相理解,更容易沟通,如果双方始终太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样无助于解决问题。
(一)婉转的“批评”
体育理论课上,放学铃声响起,教师正说结束语时,课中被批评过的小明从座位上站起来,把一扇窗给关上引起巨大的声响。全班学生都吓到,教师这时顿下说:“我们应该用掌声感谢小明同学。一是放学了,他首先想到了要关好门窗;二是他听到教师外面人的喧闹声,怕影响到大家听课而关上窗,不过声音小点就更好了。”教师发现小明在掌声中低下头[3]。
学生不怕批评,就怕受委屈,更怕讽刺、挖苦和体罚针对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事,教师采取的批评方式可能都不一样。但无论哪种形式的批评都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处境、公平公正的原则之上。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并能较快的改正自身错误。
(二)师生平等,误用等级高压
在体育课中,学生A与学生B互相打闹,教师提醒后,仍然没有改正,教师提出批评,但学生A与学生B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时教师觉得自己没有面子,就会用过激的行为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将学生拉出队伍,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就会激化冲突[5]。
教师高高在上,凌驾于学生之上。用强硬的办法来解决会造成学生更大的反感,是冲突进一步激化。出于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要进行换位思考,不能用自己是教师来压制学生,要学会以学生的方向以出发点来思考,利用其他学生的力量,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让师生冲突变换成师生和谐。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在一堂体育课上,学生排队到操场的路上时,因为一个学生没有排好队,被体育委员拉到外面,心理很不服气,当来到教师跟前时,心理很不平衡,一再强调自己没有错。这时,如果教师再批评学生,冲突就会激化。老师先批评体育委员,然后再跟学生交流,最后两位同学互相道歉[5]。
教师通过这样的处理,想必所有的学生都会信服。要知道每个孩子都会有犯错,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切莫带着有色眼镜,一味的相信优等生。假如,在课中教师先严厉的批评学生,对体育委员进行保护色,那么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不信任教师,对教师有看法,这样会加剧师生的冲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一视同仁,这样既能树立教师的威信又能抑制冲突的发生。
(四)师生互动心与心交流
体育课堂上,男生A做了个滑稽动作,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教师立即鸣哨,停止一切活动,要求捣乱的学生站出来,结果没人承认。经过调查就是学生A所为,可A就是不承认,还表现出桀骜不驯的态度,教师顿时火冒三丈,不由分说地就是一通训话,在学生们惊讶的眼神中,一节课就这样不欢而散[3]。
由案例发现教师没细想到学生的特性,教师和学生沟通较少。教师要多和学生聊天谈心互相沟通,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一些心理活动,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来采取不同的培养、管理方案和应对策略,才能降低师生冲突的概率,在当好提议教师的同时也应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有效的方式解决课堂突发事件,避免冲突的发生。
三、建议与总结 对师生冲突的任何一种处理,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通过这次的处理,在这一个班级以后还会不会再次发生在其他学生身上,会不会发生类似的冲突,同样的违纪行为会不会再次出现在其他的学生身上。对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小结或阶段性点评时对学生再次教育,联系本堂课的冲突,再次强调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析出学生冲突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对同学身心会照成的危害,并表示以后对课堂上的希望与要求[2]。
(一)要幽默,不要严肃
一般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都会表现出很严肃的态度,大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其实,很多时候学生犯错的时候,学生是知道自己犯错,只是学生不愿认错。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台阶,这样,对学生的教育就可以很好的展开。通过教师的幽默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让其他同学也认识到做法的对错,从而能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观念。
(二)课后的互相心与心的交流
课后与学生私下单独的相处一起,先听听学生内心的声音:“我很想知道你当时是怎么想的,能否告诉老师下。”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思想和情绪上会稳定很多;接下来教师要寻找出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与表扬,学生的心就会对你慢慢敞开;教师在结合本次课上的冲突,对学生温和的分析它的对其他同学以及自己的影响与危害,学生就会诚恳的接受教师给他的建议。
(三)总结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多变的组织方式、师生情绪的波动以及需要的差异等,都可能引起师生双方在观点、行为等方面的矛盾、对立或对抗,发生师生冲突就在所难免。有些“师生冲突”看似处理掉了,却还隐藏着“危险”,隐藏着更大的后续问题,所以,教师处理后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多个心眼。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影响教学的有序进行,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要搞好师生关系解决“师生冲突”,就要学会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善于做出适当的自我牺牲,要处处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中心,要胸襟豁达、善于接受别人及自己。要不失时机的给学生以表扬。但须注意的是要掌握分寸,不要一味夸张,从而使人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失去别人对您的信任,要掌握与学生交谈的技巧,在与同事交谈时,要注意倾听他的讲话,并给予适当的反馈。聚神聆听代表着理解和接受,是连接心灵的桥梁。解决好“师生冲突”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臻于娴熟,从而冲破自我封闭的篱笆,虚怀若谷,去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振强.中国学校体育[M].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12(04).
[2] 于松峰.中国学校体育[M].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12(04).
[3] 王成,刘新军.中国学校体育[M].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12(04).
[4] 韩宝亭,钱南阳.中国学校体育[M].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12(04).
[5] 陈小华.中国学校体育[M].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