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时代的教育创新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宗凯在《人民教育》2014年第12期撰文指出,我们必须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创新。这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创新。第一,教育环境创新。环境创新就是搭建信息化环境,包含电子书包、电子课本、互动显示设备、交互学习终端、网络服务、云资源等要素的新型课堂教学环境建设和应用。今后的教室是一种“三通两平台”实现后、基于“云”的学习环境,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第二,教育模式创新。未来的教学模式,我们称为SOF模式,S表示学校,O表示户外,F就是家庭或宿舍,我们通过“云”将三者连起来,形成更大的课堂,促进连接教育,形成泛在学习环境。第三,教育内容创新。我们需要聚集大量资源,这里的“资源”有两个特点。1.它是一个一个模块化的“知识点”,而不是整堂课的教学视频录像。2.这个资源一定是按学科规律生成的资源,是活的资源,而不是一个静态资源。第四,教育方法创新。教材、课标都必须从“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走出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也要逐步转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个性化、数字化学习。第五,教育评价创新。信息化为更有针对性的个性评价提供了可能。
  先进教室、数字教师、未来教育,代表着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先进教室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一种环境,即云教育环境。建设信息化的课堂,提供泛在学习支持,支撑“连接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的云教育环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数字教师意味着教师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成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者、课程开发者、教育创新者以及终身学习者。“连接教育”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把有效的教育资源组合、整合在一起,组织学生进行差异化的学习。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要为不同的学生开发更加个性化的资源。教师更是研究者、创新者——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很多东西都是空白的,你要研究。未来教育要致力于建立一个开放的、云教育时代的生态系统。建立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开放的教育生态系统。
其他文献
生态保护红线是一种新型区域生态管控制度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存在边界不规则、生产建设用地扣除偏差、精度和现势性不足等问题,基于遥感影像和GIS技术,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校核技术路线,制定了5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的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指标体系;提出了多源数据融合、三条控制线协调、红线边界优化、勘界定标、数据建库等数据管理和更新技术流程,并阐明生态保护红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可为其他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校核、优化和调整提供参考.
基于WorldView遥感高分辨率影像,对海口市违法建筑进行了变化检测与人工识别.选取两时相遥感影像,通过变化检测发现疑似违法建筑空间分布,最后利用叠加分析与人工解译确定违法建筑物.实验结果表明,变化检测可提供较高位置精度和效率,最终人工判读解译图斑合计误判率仅为0.68%,可作为城市违法建筑监测,是一种高效率、高适普性的违法建筑监测方法.
编者按  文学批评是指在一定的文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批评标准,对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思想、写作手法及相应的文学流派、思潮的分析和评价。这与语文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异曲同工之处。若将文学批评的方法恰当地运用于语文教学中,无疑是对达成“课标”中“感受·鉴赏”这一目标的有新意的尝试。  《解放阅读:文学批评与语文教学》是杨九俊先生主编的“觅渡文丛”系列之一,该书基于文学批评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