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宗凯在《人民教育》2014年第12期撰文指出,我们必须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创新。这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创新。第一,教育环境创新。环境创新就是搭建信息化环境,包含电子书包、电子课本、互动显示设备、交互学习终端、网络服务、云资源等要素的新型课堂教学环境建设和应用。今后的教室是一种“三通两平台”实现后、基于“云”的学习环境,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第二,教育模式创新。未来的教学模式,我们称为SOF模式,S表示学校,O表示户外,F就是家庭或宿舍,我们通过“云”将三者连起来,形成更大的课堂,促进连接教育,形成泛在学习环境。第三,教育内容创新。我们需要聚集大量资源,这里的“资源”有两个特点。1.它是一个一个模块化的“知识点”,而不是整堂课的教学视频录像。2.这个资源一定是按学科规律生成的资源,是活的资源,而不是一个静态资源。第四,教育方法创新。教材、课标都必须从“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走出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也要逐步转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个性化、数字化学习。第五,教育评价创新。信息化为更有针对性的个性评价提供了可能。
先进教室、数字教师、未来教育,代表着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先进教室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一种环境,即云教育环境。建设信息化的课堂,提供泛在学习支持,支撑“连接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的云教育环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数字教师意味着教师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成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者、课程开发者、教育创新者以及终身学习者。“连接教育”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把有效的教育资源组合、整合在一起,组织学生进行差异化的学习。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要为不同的学生开发更加个性化的资源。教师更是研究者、创新者——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很多东西都是空白的,你要研究。未来教育要致力于建立一个开放的、云教育时代的生态系统。建立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开放的教育生态系统。
                        先进教室、数字教师、未来教育,代表着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先进教室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一种环境,即云教育环境。建设信息化的课堂,提供泛在学习支持,支撑“连接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的云教育环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数字教师意味着教师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成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者、课程开发者、教育创新者以及终身学习者。“连接教育”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把有效的教育资源组合、整合在一起,组织学生进行差异化的学习。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要为不同的学生开发更加个性化的资源。教师更是研究者、创新者——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很多东西都是空白的,你要研究。未来教育要致力于建立一个开放的、云教育时代的生态系统。建立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开放的教育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