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颌下腺切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接受颌下腺切除术的患者共45例,对患者的手术方法、并发症类型、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颌下腺切除术的注意事项。结果患者根据其具体病情不同,采取的手术方法也各不相同,本文45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均康复出院。其中发生感染共2例,神经下颌缘支损伤共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结论对于接受颌下腺切除术的患者,采取科学的手术方案、严谨的操作、术后实施预防性护理是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颌下腺切除术;并发症;康复率;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9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23-01
颌下腺是唾液腺的一种,由于其解剖学位置的特殊性,因此常发生感染而引发炎症。颌下腺炎可分为慢性与急性两种,慢性颌下腺炎或临床症状较轻的急性颌下腺炎可采用药物治疗,而病情较重的颌下腺炎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1]。颌下腺切除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颌下腺炎的手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不同,采取不同的术式进行治疗,能够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2]。本文就颌下腺切除术的应用方法与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了解颌下腺切除术的注意事项,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接受颌下腺切除术的患者共45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15岁至75岁不等,平均为500岁。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分析可得,其中左侧病变共25例,右侧病变共20例。所有患者均为良性病变,在选取过程中已排除:①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3]。
12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联合颈丛阻滞麻醉,经颈部进路,采用电刀错位切口法,使切口更小、更隐蔽。具体方式为平行于下颌骨将其下缘皮肤切开,将切口向下牵拉,并将颈阔肌切开,使得下颌下腺能够得到充分分离。对发生炎症或病变的颌下腺进行切除,并常规清扫周围淋巴结。患者术后接受抗感染治疗,对于切口较大的患者应进行加压包扎,包扎敷料应及时更换。
13评价标准对于本文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以下标准进行评价:痊愈:患者康复出院,无临床症状,病变部位彻底清除;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病变部位彻底清除;无效:患者病变部位清除不彻底,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并对所有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类型,以探讨颌下腺切除术的注意事项。
14统计学方法对于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于本文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可得,45例患者中痊愈42例,占933%,有效67%,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
22并发症对本文45例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可得,其中发生感染共2例,神经下颌缘支损伤共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
3讨论
颌下腺切除术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由于颌下腺生理位置的特殊性,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容易涉及多条神经与血管,因此对患者应采取适宜的术式与护理方法,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后均康复出院,临床有效率为1000%。由此可见通过本文积极的、科学的、合理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亦得到提高。本文并发症发生率为111%,主要为感染与神经下颌缘支损伤,因此本文就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以下讨论。
颌下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常为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感染、术后出血等,对于神经损伤的预防,应重点保护舌神经、舌下神经以及神经下颌缘支,手术过程中动作尽量轻柔,以避免过度牵拉造成神经暂时性损伤[4]。切口感染的预防则需注重结扎过程的严谨性,由于下颌下腺与口腔之间相通,因此在切断导管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将细菌直接带入至切口中。故进行术中导管结扎时,应保证结扎部位的稳固性,以降低细菌感染[5]。患者术后需常规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并对切口进行正确包扎,以避免因包扎不当所造成的切口感染。尽管本文未发生术后出血患者,但仍需注意术后出血的可能性。在手术过程中应对每一根血管进行牢固的结扎,缝合前应对伤口进行充分清洗,以观察是否存在活动出血点。确保无出血点后,再对患者留置引流管并加压包扎。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颌下腺切除术的患者而言,进行针对性的手术处理,并于术后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抗感染、预防出血等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严谨而科学的手术方案、医生对于颌下腺解剖学结构的熟练掌握、娴熟而精准的操作方式,均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孙坚下颌下腺切除术手术切口的探讨[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6(3):210
[2]王俊林颌下腺切除术85例临床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00,3(1):219
[3]杜远宽小切口下颌下腺摘除术15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9(2):558-559
[4]沈爱国,徐璞硕颌下腺切除术41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2,10(1):135-136
[5]张鹏阁,赵百艳455例颌下腺切除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24(1):3084-3085
【关键词】颌下腺切除术;并发症;康复率;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9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23-01
颌下腺是唾液腺的一种,由于其解剖学位置的特殊性,因此常发生感染而引发炎症。颌下腺炎可分为慢性与急性两种,慢性颌下腺炎或临床症状较轻的急性颌下腺炎可采用药物治疗,而病情较重的颌下腺炎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1]。颌下腺切除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颌下腺炎的手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不同,采取不同的术式进行治疗,能够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2]。本文就颌下腺切除术的应用方法与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了解颌下腺切除术的注意事项,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接受颌下腺切除术的患者共45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15岁至75岁不等,平均为500岁。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分析可得,其中左侧病变共25例,右侧病变共20例。所有患者均为良性病变,在选取过程中已排除:①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3]。
12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联合颈丛阻滞麻醉,经颈部进路,采用电刀错位切口法,使切口更小、更隐蔽。具体方式为平行于下颌骨将其下缘皮肤切开,将切口向下牵拉,并将颈阔肌切开,使得下颌下腺能够得到充分分离。对发生炎症或病变的颌下腺进行切除,并常规清扫周围淋巴结。患者术后接受抗感染治疗,对于切口较大的患者应进行加压包扎,包扎敷料应及时更换。
13评价标准对于本文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以下标准进行评价:痊愈:患者康复出院,无临床症状,病变部位彻底清除;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病变部位彻底清除;无效:患者病变部位清除不彻底,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并对所有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类型,以探讨颌下腺切除术的注意事项。
14统计学方法对于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于本文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可得,45例患者中痊愈42例,占933%,有效67%,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
22并发症对本文45例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可得,其中发生感染共2例,神经下颌缘支损伤共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
3讨论
颌下腺切除术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由于颌下腺生理位置的特殊性,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容易涉及多条神经与血管,因此对患者应采取适宜的术式与护理方法,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后均康复出院,临床有效率为1000%。由此可见通过本文积极的、科学的、合理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亦得到提高。本文并发症发生率为111%,主要为感染与神经下颌缘支损伤,因此本文就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以下讨论。
颌下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常为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感染、术后出血等,对于神经损伤的预防,应重点保护舌神经、舌下神经以及神经下颌缘支,手术过程中动作尽量轻柔,以避免过度牵拉造成神经暂时性损伤[4]。切口感染的预防则需注重结扎过程的严谨性,由于下颌下腺与口腔之间相通,因此在切断导管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将细菌直接带入至切口中。故进行术中导管结扎时,应保证结扎部位的稳固性,以降低细菌感染[5]。患者术后需常规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并对切口进行正确包扎,以避免因包扎不当所造成的切口感染。尽管本文未发生术后出血患者,但仍需注意术后出血的可能性。在手术过程中应对每一根血管进行牢固的结扎,缝合前应对伤口进行充分清洗,以观察是否存在活动出血点。确保无出血点后,再对患者留置引流管并加压包扎。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颌下腺切除术的患者而言,进行针对性的手术处理,并于术后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抗感染、预防出血等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严谨而科学的手术方案、医生对于颌下腺解剖学结构的熟练掌握、娴熟而精准的操作方式,均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孙坚下颌下腺切除术手术切口的探讨[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6(3):210
[2]王俊林颌下腺切除术85例临床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00,3(1):219
[3]杜远宽小切口下颌下腺摘除术15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9(2):558-559
[4]沈爱国,徐璞硕颌下腺切除术41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2,10(1):135-136
[5]张鹏阁,赵百艳455例颌下腺切除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24(1):3084-3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