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俗,“礼”不可废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l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节日背后孕育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俗、传统美德。结合传统节日展开德育活动,不仅仅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习得和发扬。剥去节日的外衣,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核,是我们不能丢弃的。
  [家校联动齐过节,传统节日活动化]
  要将传统节日过得丰富多彩,依靠学校、班级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家校联动能很好弥补这一点。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楚国贤臣屈原得知亡国消息后,自沉汨罗江。民间纪念他的方式多种多样:赛龙舟、挂菖蒲、包粽子、佩香囊……如果能让孩子在了解“端午”的传统风俗之余,再举行一些有意义的动手活动,能让节日更接地气。
  每年临近端午节,我都犯难,因为我不会包粽子。我有心想让孩子们体验包粽子的乐趣,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年端午节,同学芳芳推荐了她的奶奶,她奶奶包的一手好粽子。
  那次端午节的活动参与度极高。我向大家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芳芳奶奶则教孩子们包粽子。她为大家准备了新鲜的箬叶、泡过的糯米。當孩子们专注地看着奶奶娴熟的动作;当孩子们拿着糯米手忙脚乱;当孩子们看着包好的粽会心微笑……在我看来,实实在在的活动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也更能让孩子们体验到传统节日的意义。
  家校联动齐过节,将空洞的德育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节日活动,让传统节日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因地制宜有特色,传统节日课程化]
  结合传统节日展开德育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将德育无痕化。我所在的新明中心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学校开设了一门宁波市地方课程,所授教材结合宁波的历史,介绍了宁波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我以此为契机,因地制宜展开特色教学,将传统节日课程化。
  这门课程用宁波方言教授,介绍宁波风俗。宁波的年节家家户户要包汤团,吃年糕,寓意“团团圆圆,年年高升”。结合地方课程,我开展“包汤团、吃年糕”的庆祝活动。学生一边搓揉汤团,一边祈愿合家团聚。最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甜甜的糯米汤团,不仅增添了学习的乐趣,而且明白了节日背后的美好愿景。
  结合宁波地方特色,将传统节日课程化,不仅丰富了德育活动的内容,而且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将礼俗融入日常生活。
  [熟读经典明礼仪,传统礼俗日常化]
  对于传统节日,徒有形式的庆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时代在进步,有些礼俗过于繁杂,已然被时代所抛弃。然而传统节日蕴含中国民族感恩善良、文明识礼的传统美德,《大学》《三字经》《诗经》《论语》等传统经典读物里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熠熠生辉,这是我们炎黄子孙万万不能丢弃的。因此,我将这些经典作为学生日常诵读的材料,让他们日有所诵、日有所思、日有所悟。我把书中的一个个礼俗故事告诉孩子们,将传统礼俗日常化,让传统的礼仪孝道成为悬在孩子们心中的一面明镜。大道至简,无痕的德育更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德育应纳入学校德育的工作范畴,结合具体的校情、具体的班情,因地制宜地展开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传统节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俗。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明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从一、二年级的胆小、怕生,到三、四年级的大胆、早熟,又略显稚嫩,孩子们的个性在悄无声息地发展、变化。在这个张扬个性的年代,他们状况百出,而身为班主任必须随时准备好“应战”。这不,小鬼头们居然开始“爱情冒险”了。  镜头一 “我要和你一起浪迹天涯!”  小宁这几天有点怪,平常上学都是踩着铃声进校,最近来得特别早。但他没进教室,而是在操场上徘徊,不时抬头看看校门口进来的同学。有时欣喜若狂地好像盼来了什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防灾减灾抗灾历来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防灾减灾抗灾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党全国人民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胡
(一)     我独自漫步在小花园里,陪伴我的是一丛丛蔷薇、山茶与玫瑰。   艳红的花朵,仿佛汲取了人间所有的色彩:从珍珠白、鹅黄……直到泛着葡萄酒光芒的深红,应有尽有,仿佛造物主在为生灵涂抹色彩时,倾倒了调色盘,于是那造物主用宝石研磨的颜料便一拥而至了。   风围着花跳起了华尔兹。我诧异地看到,在风肆意摇动的花枝上,一朵血红的硕大蔷薇,以衰老的步伐,从枝头落到了地上。   我捧起它,它窈窕的身姿
很多人都认为,有一位教师妈妈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在潜意识里都感觉教师应该特别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但事实很打脸,教师的孩子表现优秀的并不多,他们出现的问题大多与妈妈是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也是一名教师,儿子从小学习成绩就很不错,很多人都夸我把孩子教育得特别成功。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过去乃至现在给儿子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程度的伤害。  因为教过的聪明孩子特别多,所以在潜意识里,我认为我的儿子也应该是聪明
一个塑料瓶带来的启示  □ 李 娟  一大早,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发现地面没有洒水,我立刻叫来值日生问:“今天为什么没洒水?”值日生小声答道:“洒水的瓶子不见了。”之前,我在一个矿泉水瓶盖上扎了一些小孔,特制了一个洒水瓶放在门口桌子上。“瓶子去哪儿了?”我问全班学生。“老师,瓶子在小鹏那里。”一个学生抢答。小鹏赶紧解释:“我不知道那是个洒水的瓶子,是他们送给我的。”  经过一番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