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次贷危机国际蔓延渠道的探讨

来源 :新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2008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由于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主要债务国,美元又是世界主要流通货币和储备货币,因此,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传播,不同于以往金融危机,它是通过金融渠道、贸易渠道和货币渠道从美国蔓延到与美国经济、金融联系密切的其他国家,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渠道贸易渠道货币渠道
  中图分类号:F850 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9)05-026-04
  
  与过去的金融危机发生在中小国家,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这次的次贷危机发生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发达国家美国,而美国又是当前世界的主要债务国,美国的货币又是世界的主要流通货币和储备货币,因而,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传播不同于以往的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播。我们认为,美国次贷危机是通过金融渠道、贸易渠道和货币渠道等三个渠道传递到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与美国经济、金融联系密切的国家。
  
  一、金融渠道
  
  这里所说的金融渠道是指美国以外的金融机构购买和持有次贷产品形成的次贷危机国际传播的通道。
  (一)次贷危机国际传播金融渠道的形成
  美国推出的次贷产品由三个环节构成:将次级抵押贷款合约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次级债券)出售的美国贷款机构——对次级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的信用评估机构——购买这些次贷产品的除美国国内的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如果说,这条金融渠道的前两个环节是在美国国内,那么,这条渠道的第三个环节则越出了美国,而进入到世界主要国家及其金融机构。这第三个环节就是美国次贷危机在国际传播的基础。
  我们现在要探讨的是这根链条是如何在国际问传播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的。在讨论美国次贷危机如何通过金融渠道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之前,我们要对两个概念进行辨析。
  (二)对两个概念的辨析
  我们对两个概念加以辨析。一是关于金融创新。人们在讨论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时,往往都会提到金融创新,似乎金融创新过度及对金融创新监管的缺失是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源。这个说法是值得斟酌的。按照熊彼特的创新是经济体内部自行发生的质的变化、是对旧均衡的破坏而达到新均衡的观点,我们应该说没有金融创新就没有金融的发展。但金融创新要健康发展必须合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的,而不应该完全变成金融的“自娱自乐”工具,离实体经济愈来愈远,把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推动金融发展的创新变为纯粹的投机工具。次贷危机的发生不是来自于金融创新,而是来自于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愈来愈远的脱离。
  二是关于虚拟经济。人们往往把金融归于虚拟经济,对此我们也不敢苟同。这里我们必须注意的是,马克思是严格区分了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虚拟资本的货币是作为资本的货币。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虚拟资本是“以钱生钱”的货币资本,它们的价值完全不决定于它们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价值,而是纯粹幻想的价值。因此,我们把虚拟经济看成是不再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或不再满足实体经济需要的,或愈来愈远离实体经济的纯粹以赚取投机利润为目的的货币资本经济。
  (三)“无知,欺诈和贪婪”——次贷危机国际传播金融渠道的真相
  在美国抵押贷款行业干了14年的美国人理查德比特纳写了一本名叫《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的书,揭露了美国次贷危机是如何发生。发展、恶化的。现在我们把“贪婪,欺诈和无知”的顺序颠倒一下变为“无知、欺诈和贪婪”,以探讨美国次贷危机国际蔓延的金融渠道(链条)的真相。
  第一,无知。
  这里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无知一是投资者的无知,二是投资者代理人的“无知”。
  2007年,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存量为10.9万亿美元,其中近一半被证券化为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约5.5万亿美元。这样,次级贷款就转化为次级债券。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次级债券都会出问题。但关键问题是,次级贷款经过层层“打包”变成了愈来愈复杂的次级债券。而次级债券不断衍生的结果是集聚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资金链条越来越长,离实体经济的距离越来越远,投资的工具最终变成了纯粹投机的工具。
  对于这些不断繁衍的次级债券,没有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完全无知。他们不可能有鉴别这些次级债券风险的知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钱交给其代理人,例如投资银行,去打理。因为在欧美,一般情况下,投资者都不是自己直接进入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而往往是委托其代理人进行投资。
  还有另外一种“无知”,那就是投资者代理人的“无知”他们有意无意地“忘记”了衍生产品包含了原生产品的风险和衍生产品自身也存在风险的基本常识,他们过分相信美国市场有着非常完美的自我调节机制,认为不管经济怎样下滑都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他们盲目相信高深的数理模型,认为这些模型是完美无缺的,能够解决复杂的经济生活的一切问题i他们过度信任信用评级机构,以为它们是世界上最好的评级机构:他们把美国的金融监管看成是世界上最好的,尤其是在美国颁布了金融现代化法案之后,似乎美国的金融监管完美无缺。等等。可以说这些“无知”已经到了“迷信”的地步。
  第二,欺诈。
  投资者对花样翻新的次级债券的无知正好为次级贷款及次级债券的发行机构,次级债券的评级机构和投资者的代理人利用信息不对称、违背市场诚信道德原则对投资者进行欺骗“以售其奸”提供了机会。正是这根金融链条上的三个环节的“无知”使投资者更无知,从而把投资者引上了歧途,他们的欺诈也就能够得逞。无知者只能受欺诈。这就是历史和现实。
  第三,贪婪。
  美国次贷产品之所以能够在美国以外受到追捧,还在于资本的贪婪和金融链条三个环节的高管人员的贪婪。首先是资本的贪婪。资本的本性就是追求尽可能高的利润。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述的登宁的话所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其次是金融渠道三个环节的高管人员的贪婪。美国的抵押贷款公司可以在基本不承担信用风险的同时,获得较高的收益,从而进一步刺激了抵押贷款公司放贷的冲动,乃至肆意放贷,根本不在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受到人们极大信任的评级机构变为赤裸裸的盈利机构,在利益驱动下,它们以付费的多少确定次级债券评级的高低。这样,许多质量低,风险高的次级债券获得了很高的评级。购买美国次贷产品的投资机构以信息不对称为手段对投资人隐瞒次贷产品的风险,以自己的几百万美元、上千万美元的高薪酬为行动的准则而进行投机赌博。大量的事实证明,金融并不是一片净土,它既会内生出道德,也会内生出不道德。因为金融从业人员所使用的是别人的钱,自私、贪婪与欺诈就会左右一些从业人员的行动,从而使他们做出违反诚实守信的不道德的举动。
其他文献
通过对蚕区环境污染的来源和产生的原因分析后认为,蚕区污染源于粮桑混栽、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市场调控下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从粮桑混栽的分布格局、产业生产差异、家蚕农药中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技术、生产资料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东台市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了“分店—便利店—便利点”的蚕业科技“超市式”服务模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在整个配电网络技术中属于重要的位置,是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设计、管理的。按照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配电系统自动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03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继续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许多指标增速是近几年周期最快的,生产、需求和效益得到了协调发展,有效促进了各行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