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高中教育仍是职业教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我国职业高中教育发展长期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职业高中旅游专业;问题;对策
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具备了技型、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尤其职业高中在结构、规模方面初步实现了协调发展。尽管如此,职业高中教育仍是职业教育较为薄弱的环节,是弱势教育。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长期滞后的原因,既有人们平时观念错误的认识,大部分人认为,职高旅游吃青春饭,不稳定因素多,也有普通高中教育长期占主导因素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职高发展的需要。
一、职高旅游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职业教育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成才教育,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但是大部分人在现实中“重文凭、轻技能”的社会观念和思维定式,根深蒂固存在于头脑中之中,以至于认为职业教育是差等生教育;不少人的成才观念仍然是“初中毕业升普通高中,高中毕业升大学”,甚至于是报考普通高中无望的学生才报考职业高中。尤其旅游专业,不少人认为学旅游就是端盘子,在酒店工作名声不好,导游吃青春饭,我们在招生时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甚至有的学生要学,但家长反对,无奈只能放弃,于是一些优秀的人才就流失了。还有社会对酒店服务员的身份、地位、待遇都存在观念歧视,她们具有的价值也被严重低估;这样“重普高、轻职高,重科研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职高旅游专业的发展。
2.职业高中教育体系不完善
职业教育认位不准、定性不清、投入不足。现在国家重视职业高中教育,也加大了对职高的资金投入,但在职高大部分对钎焊、计算机、汽修等这些见效快的专业投资大,对旅游专业的投入相对就少得多,我校也是近几年才对旅游专业投入多了一些,教学环境有了一定提高,我认为这是教育定位的问题。还有普高和职高因体制的不同,在教学方法和内容应有所不同,但现在有些职高按照普高的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方法十分相近,这就造成职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辍学率也较高,所以要有准确的定位,用适合职业教育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就旅游专业来说,除了课堂上讲的以外,还应该多动手练习操作,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组织社会实践,让学生不与社会脱轨。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公共性、服务功能的公益性,比普高教育更鲜明。因为职高教育的对象大部分来自学习差的群体,若能通过对口升学使他们摆脱学习不如普高的自卑心理,考上大学,则为他们的未来铺平了道路,就旅游专业来说升学率很高,甚至达到100%,这样避免差生过早的进入社会,也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尽了一份力量。
3.职业高中教师队伍薄弱
目前,我国职业高中的教师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师资队伍比较薄弱,教学水平较低。缺少专业技术知识,“双师型”老师短缺,加上以前职业高中招生不景气,学校没有财力去培训专业课教师以致教师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导致教师的专业课知识与社会脱轨,难以完成实训教学及指导工作。旅游专业也是如此,我作为一名旅游专业课教师,很少参加专业培训,对于有些新技能掌握的比较晚,更新比较慢,对学生的辅导有时候很吃力。其中,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教师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来新加入的教师,尽管学历较高,但实践能力较弱。教师从教之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这是职业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4.职高招生难、旅游专业学生质量普遍不高
曾几何时,社会上一度流行这样的顺口溜:“职中、职中,差生集中,调皮捣蛋,学习放松。”这样的认识普遍存在。近年来,职高招生难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人们认识的问题,只有到了没有普通高中接收的时候,才会到职高来。由于旅游专业的特殊性,高考成绩较低,报名的学生基础都很差,有的学生甚至连小学的知识都不会,像我班的个别学生数学考试竟得个位数,有的连简单的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社会、家长、学生对职高教育的认识不明晰,存在的误解,对职高教育的发展前景感到信心不足,也使得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不愿报考职高,尤其旅游专业。
二、主要对策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2.7亿的城市就业者之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拥有同等能力的技术类工作者总数为89720万人,仅占就业者总数的33%。我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通过正式培训,都能拿到中级技工证,为他们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有关专家分析指出,一方面大量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无法招聘到自己需要的技术人才。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对现有职业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
1.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要为职高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纠正成才评价机制的偏差;同时,还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和相应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淡化干部、工人身份的界限,提高技能人才地位、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等等。对于旅游专业,要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多宣传它的有利一面,让人们把它与小饭店或管理不好的饭店区分开来,让人们知道,只有经过正规的学习、培训,才能在正规的星级酒店任职,才能有所发展。
2.完善教育体制
要抛弃那种以普高教育为主体,以职高教育为补充的传统教育的观念,改革职业教育资源缺乏与资源分散并存、投入不足与多层领导并存的局面。政府也应由相关领导来管理职高教育,以提升它的认知度。对于旅游专业,学校也要重视起来,因为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的专门人才需求量会增加,在升学、就业双优势下也会给学校带来更大的效益,希望能加大对旅游专业的投资,扩大它的规模,把它作为潜力大的专业发展下去。
3.提升专业课教师队伍
首先要把好“入口关”,对职高的升学专业和就业专业教师应设立较高的进入门槛,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在当前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从高等院校招聘一些有专长的优秀毕业生和引进一些有专长的高级技师和现场工程师进校担任技能训练教师,以改善现有师资结构。旅游专业的教师可以进行多技能培训,“一人多专”,例如《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师不仅掌握铺床的技能,还要掌握摆台的技能,餐巾折花的技能,这样在指导学生时才会得心应手,自己的知识才会更充实。
4.大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
只要把职高的教学质量提升上去,让更多的职高生考上大学,让更多的中级工进入企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要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招生、学籍、教学、合作办学、资助、就业等管理制度,在办学机制上,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职高教学中的应用,相信我们的学校会越办越红火,我们的生源会越来越好。
以上是我对现在职业教育的一点拙见,作为一名职高教师,对现在的职高教育很担忧。社会的不认可,学生的不努力,构成现在职高教育的尴尬局面,我希望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能改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让职业教育活起来,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金泽龙.技能型人才需求与发展高职教育之思考[J].职业教育论坛.2006(11):54
[2]张伟远.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的关系[J].中国远程教育.2007(1):18
[3]马树超、郭扬.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非凡成就和经验[J].职教论坛.2009(21):44
[4]毋丹丹、闫智勇.博与专.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哲学思辨[J].职教论坛.2009(21):43
(作者单位:河北省昌黎职教中心)
【关键词】职业高中旅游专业;问题;对策
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具备了技型、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尤其职业高中在结构、规模方面初步实现了协调发展。尽管如此,职业高中教育仍是职业教育较为薄弱的环节,是弱势教育。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长期滞后的原因,既有人们平时观念错误的认识,大部分人认为,职高旅游吃青春饭,不稳定因素多,也有普通高中教育长期占主导因素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职高发展的需要。
一、职高旅游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职业教育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成才教育,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但是大部分人在现实中“重文凭、轻技能”的社会观念和思维定式,根深蒂固存在于头脑中之中,以至于认为职业教育是差等生教育;不少人的成才观念仍然是“初中毕业升普通高中,高中毕业升大学”,甚至于是报考普通高中无望的学生才报考职业高中。尤其旅游专业,不少人认为学旅游就是端盘子,在酒店工作名声不好,导游吃青春饭,我们在招生时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甚至有的学生要学,但家长反对,无奈只能放弃,于是一些优秀的人才就流失了。还有社会对酒店服务员的身份、地位、待遇都存在观念歧视,她们具有的价值也被严重低估;这样“重普高、轻职高,重科研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职高旅游专业的发展。
2.职业高中教育体系不完善
职业教育认位不准、定性不清、投入不足。现在国家重视职业高中教育,也加大了对职高的资金投入,但在职高大部分对钎焊、计算机、汽修等这些见效快的专业投资大,对旅游专业的投入相对就少得多,我校也是近几年才对旅游专业投入多了一些,教学环境有了一定提高,我认为这是教育定位的问题。还有普高和职高因体制的不同,在教学方法和内容应有所不同,但现在有些职高按照普高的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方法十分相近,这就造成职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辍学率也较高,所以要有准确的定位,用适合职业教育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就旅游专业来说,除了课堂上讲的以外,还应该多动手练习操作,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组织社会实践,让学生不与社会脱轨。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公共性、服务功能的公益性,比普高教育更鲜明。因为职高教育的对象大部分来自学习差的群体,若能通过对口升学使他们摆脱学习不如普高的自卑心理,考上大学,则为他们的未来铺平了道路,就旅游专业来说升学率很高,甚至达到100%,这样避免差生过早的进入社会,也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尽了一份力量。
3.职业高中教师队伍薄弱
目前,我国职业高中的教师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师资队伍比较薄弱,教学水平较低。缺少专业技术知识,“双师型”老师短缺,加上以前职业高中招生不景气,学校没有财力去培训专业课教师以致教师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导致教师的专业课知识与社会脱轨,难以完成实训教学及指导工作。旅游专业也是如此,我作为一名旅游专业课教师,很少参加专业培训,对于有些新技能掌握的比较晚,更新比较慢,对学生的辅导有时候很吃力。其中,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教师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来新加入的教师,尽管学历较高,但实践能力较弱。教师从教之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这是职业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4.职高招生难、旅游专业学生质量普遍不高
曾几何时,社会上一度流行这样的顺口溜:“职中、职中,差生集中,调皮捣蛋,学习放松。”这样的认识普遍存在。近年来,职高招生难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人们认识的问题,只有到了没有普通高中接收的时候,才会到职高来。由于旅游专业的特殊性,高考成绩较低,报名的学生基础都很差,有的学生甚至连小学的知识都不会,像我班的个别学生数学考试竟得个位数,有的连简单的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社会、家长、学生对职高教育的认识不明晰,存在的误解,对职高教育的发展前景感到信心不足,也使得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不愿报考职高,尤其旅游专业。
二、主要对策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2.7亿的城市就业者之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拥有同等能力的技术类工作者总数为89720万人,仅占就业者总数的33%。我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通过正式培训,都能拿到中级技工证,为他们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有关专家分析指出,一方面大量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无法招聘到自己需要的技术人才。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对现有职业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
1.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要为职高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纠正成才评价机制的偏差;同时,还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和相应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淡化干部、工人身份的界限,提高技能人才地位、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等等。对于旅游专业,要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多宣传它的有利一面,让人们把它与小饭店或管理不好的饭店区分开来,让人们知道,只有经过正规的学习、培训,才能在正规的星级酒店任职,才能有所发展。
2.完善教育体制
要抛弃那种以普高教育为主体,以职高教育为补充的传统教育的观念,改革职业教育资源缺乏与资源分散并存、投入不足与多层领导并存的局面。政府也应由相关领导来管理职高教育,以提升它的认知度。对于旅游专业,学校也要重视起来,因为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的专门人才需求量会增加,在升学、就业双优势下也会给学校带来更大的效益,希望能加大对旅游专业的投资,扩大它的规模,把它作为潜力大的专业发展下去。
3.提升专业课教师队伍
首先要把好“入口关”,对职高的升学专业和就业专业教师应设立较高的进入门槛,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在当前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从高等院校招聘一些有专长的优秀毕业生和引进一些有专长的高级技师和现场工程师进校担任技能训练教师,以改善现有师资结构。旅游专业的教师可以进行多技能培训,“一人多专”,例如《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师不仅掌握铺床的技能,还要掌握摆台的技能,餐巾折花的技能,这样在指导学生时才会得心应手,自己的知识才会更充实。
4.大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
只要把职高的教学质量提升上去,让更多的职高生考上大学,让更多的中级工进入企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要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招生、学籍、教学、合作办学、资助、就业等管理制度,在办学机制上,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职高教学中的应用,相信我们的学校会越办越红火,我们的生源会越来越好。
以上是我对现在职业教育的一点拙见,作为一名职高教师,对现在的职高教育很担忧。社会的不认可,学生的不努力,构成现在职高教育的尴尬局面,我希望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能改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让职业教育活起来,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金泽龙.技能型人才需求与发展高职教育之思考[J].职业教育论坛.2006(11):54
[2]张伟远.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的关系[J].中国远程教育.2007(1):18
[3]马树超、郭扬.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非凡成就和经验[J].职教论坛.2009(21):44
[4]毋丹丹、闫智勇.博与专.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哲学思辨[J].职教论坛.2009(21):43
(作者单位:河北省昌黎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