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论”为什么站不住脚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3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抱有浓重的偏见和反感,一直把中国列入“别类”,认为中国政治体制一无是处,不仅数次预言中国政治体制行将“崩溃”,而且通过各种途径试图加以改变或促其改变。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情况有所变化,西方有些人开始重视中国成功的经验,在探讨中国发展模式当中,也在思考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和中国政治体制取得成功的缘由。尽管这还只是少数人,只是些许的改变,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政治体制的成功逐渐被认识、被承认。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中国政治体制展现出巨大优势,至少有三个方面突出特点。
  第一,中国政治体制的基础是人民,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切实保证人民的各项权益。发展靠人民力量,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理念。这使中国人民对发展始终保持着旺盛热情,又能竭力释放推动发展的积极能量。
  第二,中国政治体制能够统一规划、全面协调、有序推进中国的发展。发展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宏伟综合工程,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总体底子薄、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更需全国一盘棋,进行科学设计、统筹规划、掌握层次、分清主次、持续贯彻。这些只有像中国这样的政治体制才能真正做到。中国每五年推出一个综合的发展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加以落实,就充分体现出这一点。许多外国人对此都深有感触。我的一位外国朋友告诉我,他的地区很需要建一座水库,设计好了,也从世界银行争取到贷款,但由于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不协调而争论不休,水库始终未能动工。国外也有一些大的发展项目或重大规划,但因为政党来回更替而政策变化多端,始终难以推进。这类事例在国外比比皆是,而在中国就可以避免。
  第三,中国政治体制能够调动各种因素、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中国许多重大事项和发展项目,都是凭借体制优势而实现的,如“两弹”工程、航天事业、尖端项目以及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等。在面对严重的自然灾难时,中国政治体制能够组织全国力量,调动各种因素,及时有效应对,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战胜一切困难。这方面,中国人民深有体会,国外也纷纷称赞不已。
  中国政治体制的成功,还体现在自我完善的能力上。在发展过程中,任何国家、任何体制都难免出现偏差和错误,中国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事例是“文化大革命”,那一严重的错误曾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伤,但中国能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果断纠正,全局上、政策上加以彻底调整和改善,并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中国政治体制不是静止僵硬的,不是墨守成规的,而是不断创新开拓,与时俱进。科学观察和把握形势的变化,不断探索和回答出现的新问题,抓好抓紧机遇,及时应对挑战,从而保证了中国发展大业持续前进。中国发展的成功雄辩地证明,中国政治体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政治体制,所有体制都有欠缺和不足,存在发展和完善的余地。任何政治体制都难预测所有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具有不断改进的空间。任何政治体制也难确保不出偏差,需要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及时纠正,并借鉴和学习其他体制的优点和长处。时间在前进,形势在发展,事物在变化,只要坚持不断完善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敢于面对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政治体制就能永葆青春,一直焕发勃勃生机,保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其他文献
近代以来,日本人的“民族优越感”较多地体现为对本民族精神的夸饰,甚至是对本民族利益的过度诉求,难以摆脱褊狭和狂热的色彩,并可能将民族集团带入绝地
【摘要】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必然会产生涉及社会整体利益和广大民众个体利益的经济纠纷,依照传统民事诉讼制度,现阶段我国很难或者根本无法通过司法救济的程序处理这些经济行为,从而在纠纷解决机制方面形成相当大的真空地带,基于此,我国有必要建立不同于传统程序特点的民事公益诉讼机制。  【关键词】市场主体 国家干预 公共利益 公益诉讼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经济行为分析  经济行政主体的市场行为。经济
省部级领导调整反映中央用人导向    新一轮的干部选拔在省部级和地方都已经陆续展开。这两年中央对地方省部级高官的任用和调整,从侧面反映了中央的用人思路或者说用人导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强调坚持执政的公开性、民主性,决策的科学性方面,与过去相比,要求更高。不管是主要部委,还是省级党政一把手,他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互联网影响下,老百姓参政的欲望增强,所有这些对于我们
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既取决于决策集团的价值偏好、主观意愿,更取决于其所在的时空环境。即所谓“形势比人强”。在所有的时空环境中,又以经济基础的因素最为关键。关于这一点,有
特级教师李吉林强调:“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有了感情血液的浇灌,语文课堂才会有教与学情感和谐共振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呢?  一、诗化的语言,诱发情感的钥匙  语文课文是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语文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才能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有利条件。充满诗情画意的
竞争上岗在考试和选举中寻求对接,在一定意义上,为“选举政治”的发育挖掘出了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土壤,能把“选举政治”利“考试政治”和谐地融合起来。那是一件十分值得期待的事情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强力推动下,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声势。但是,这项工作的研究做得很不够,与此相关的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缺乏探讨,起码相对目前实践工作所需要的理论指导来看是如此。    竞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