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校专业教育逐步细化,应用型高校面临转型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也面临着转型的局势。如何转型和改革是当前思考的问题。首先要分析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要考虑如何将视觉传达专业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要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育;视觉传达;应用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在新媒体大数据环境下,新的传播形式不断涌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传统意义上的视觉传达专业结构设置大都局限于平面印刷媒体设计,致使学生的思维观念、设计意识和操作能力较为单一,面对信息时代的综合媒体设计能力显得十分薄弱。我国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政策,值得教育学者深思和研究,相关政策包含当前时代趋势信息,能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根据社会所需,确定高校的办学类型和层次。据文件信息分析,社会所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需要较好的创新精神以及较高的技术要求。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必须进行创新,整合并完善课程理论和专业技术,让学生能在打好基础技术之外,更顺应市场需求。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陈旧
在我国对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还是以讲师讲课,学生练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这在以往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基本功的锻炼和知识的巩固,然而时至今日,科技不断发展,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老一套的教学模式不能跟上用人单位,消费者的需求而发展进步,导致学生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必然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不好的影响,也造成高校的教学质量下降,其次,“项目式”、“课题式”教学缺乏稳定性,这些教学模式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组织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项目,课题的供应不足和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大多只能选择虚拟项目或应付课题任务的课程安排。
(二)学生实践能力缺乏,试验机会不多
实践能力是新时代视觉传达专业人才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培养的学生在市场竞争中能学以致用,自身的能力能够适应激烈变化的市场环境,这才是视觉传达专业人才的试金石,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单在目前高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当中,涉及到实践应用的机会较少,学生实践能力自然差强人意,这样输出的视觉传达专业人才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的需求。
(三)课程教学缺乏适用性教材
目前,国内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材基本上按照设计类型编写,这种教材只局限在基础知识层面,主要是培养学生认知所学专业知识的基本框架,但作为应用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材来说有明显的不足,无法满足应用型课程的教学需求,在教学中无法保持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次,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其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应根据行业的整体变化而变化,但现实情况下,并不能达到实力更新的要求,这样使得学生接受的知识无法与行业保持一致,导致信息滞后,知识落后,最终无法达到学生动手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改进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的根源,教学模式的改进个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特色。目前,传统媒体以无法满足社会新形势下的需求,大数据媒体时代下,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分析自身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市场需求,完善课程建设,加强教育和教学软件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本文提出以启发式、参与式以及研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在打好专业技术基础上,设置实践课程,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人
社会应用型人才必须有较好的应用能力,并能较快的适应社会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应用型高校要具体落实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联合培养,加强学生参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的市场化、社会化教学内容;第二,学校在政策上应加大支持力度,鼓励高年级学生尝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培养的应用型专业学生能成为有专业实践能力、善于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优秀设计专业人才。
(三)顺应市场需求更新传统教材
学生在课堂中的时间有限,学生拥有较多的课外时间,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合理有效的更新教材,让学生能获取当前社会更有效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眼界,所以在教学中的教材必须进行合理更新。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的选择,建议有相关行业发展的实际案例为辅助,基础教材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下,传媒渠道不断扩展,传播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也应顺应市场需求不断改进和提升课程建设,完善和构建更顺应市场的教学新模式,以启发式、参与式以及研究式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以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内容为根本,通过典型的设计案例和项目式、课题式的教学嵌入,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可以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提高对视觉传达专业的认知,发挥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有事,并发学生创新能力。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那个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让灵动性的教学模式带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海鹰,滕谦.网络传播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曲国先,蔡丽娟.从互联网络到视觉传达[D].桂林電子工业学院学报,2013.
[3]李梵.网络时代平面设计的变革[J].包装工程,2000:22-23.
[4]吴风.1995一2000:中国网络媒体发展报告[J].现代传播,2001(03).
关键词:高校教育;视觉传达;应用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在新媒体大数据环境下,新的传播形式不断涌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传统意义上的视觉传达专业结构设置大都局限于平面印刷媒体设计,致使学生的思维观念、设计意识和操作能力较为单一,面对信息时代的综合媒体设计能力显得十分薄弱。我国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政策,值得教育学者深思和研究,相关政策包含当前时代趋势信息,能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根据社会所需,确定高校的办学类型和层次。据文件信息分析,社会所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需要较好的创新精神以及较高的技术要求。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必须进行创新,整合并完善课程理论和专业技术,让学生能在打好基础技术之外,更顺应市场需求。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陈旧
在我国对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还是以讲师讲课,学生练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这在以往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基本功的锻炼和知识的巩固,然而时至今日,科技不断发展,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老一套的教学模式不能跟上用人单位,消费者的需求而发展进步,导致学生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必然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不好的影响,也造成高校的教学质量下降,其次,“项目式”、“课题式”教学缺乏稳定性,这些教学模式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组织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项目,课题的供应不足和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大多只能选择虚拟项目或应付课题任务的课程安排。
(二)学生实践能力缺乏,试验机会不多
实践能力是新时代视觉传达专业人才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培养的学生在市场竞争中能学以致用,自身的能力能够适应激烈变化的市场环境,这才是视觉传达专业人才的试金石,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单在目前高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当中,涉及到实践应用的机会较少,学生实践能力自然差强人意,这样输出的视觉传达专业人才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的需求。
(三)课程教学缺乏适用性教材
目前,国内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材基本上按照设计类型编写,这种教材只局限在基础知识层面,主要是培养学生认知所学专业知识的基本框架,但作为应用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材来说有明显的不足,无法满足应用型课程的教学需求,在教学中无法保持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次,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其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应根据行业的整体变化而变化,但现实情况下,并不能达到实力更新的要求,这样使得学生接受的知识无法与行业保持一致,导致信息滞后,知识落后,最终无法达到学生动手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改进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的根源,教学模式的改进个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特色。目前,传统媒体以无法满足社会新形势下的需求,大数据媒体时代下,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分析自身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市场需求,完善课程建设,加强教育和教学软件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本文提出以启发式、参与式以及研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在打好专业技术基础上,设置实践课程,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人
社会应用型人才必须有较好的应用能力,并能较快的适应社会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应用型高校要具体落实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联合培养,加强学生参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的市场化、社会化教学内容;第二,学校在政策上应加大支持力度,鼓励高年级学生尝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培养的应用型专业学生能成为有专业实践能力、善于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优秀设计专业人才。
(三)顺应市场需求更新传统教材
学生在课堂中的时间有限,学生拥有较多的课外时间,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合理有效的更新教材,让学生能获取当前社会更有效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眼界,所以在教学中的教材必须进行合理更新。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的选择,建议有相关行业发展的实际案例为辅助,基础教材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下,传媒渠道不断扩展,传播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也应顺应市场需求不断改进和提升课程建设,完善和构建更顺应市场的教学新模式,以启发式、参与式以及研究式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以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内容为根本,通过典型的设计案例和项目式、课题式的教学嵌入,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可以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提高对视觉传达专业的认知,发挥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有事,并发学生创新能力。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那个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让灵动性的教学模式带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海鹰,滕谦.网络传播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曲国先,蔡丽娟.从互联网络到视觉传达[D].桂林電子工业学院学报,2013.
[3]李梵.网络时代平面设计的变革[J].包装工程,2000:22-23.
[4]吴风.1995一2000:中国网络媒体发展报告[J].现代传播,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