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才是硬道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巧不成书,有奇方可传”,引人入胜的小说情节发展常常运用巧合因素,富有传奇色彩。但是无论是“巧”,还是“奇”,都要合乎生活常理,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否则,情节发展就会失去真实性,而情节失去真实性,小说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伊丽莎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会说故事”就要使情节发展有信度。欧·亨利的名作《最后的常春藤叶》,不仅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而且在情节设计上构思巧妙,匠心独运。
  《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心情节是青年画家琼珊得了肺炎,医生判定她康复的希望仅为一成,面对不幸,琼珊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她常想当窗外常春藤的最后一片叶子凋落的时候,她的生命也将走向尽头。一个风吹雨打的晚上,老画家贝尔曼登高画下了“最后的常春藤叶”。不明就里的琼珊因这片不落的常春藤叶,重新点燃了生命的火花,最终战胜了病魔。而贝尔曼却因画“最后的常春藤叶”着凉得了肺炎,离开了人世。但是这样的情节发展合乎事理吗?
  质疑一:琼珊活下来可信吗?
  质疑的理由有如下几点:
  1.在当时得了肺炎的死亡率极高,“每闯一次祸,受害的人总有几十个”。
  2.琼珊生活窘困,是“一个弱小的女人,已经被加利福尼亚的西风吹得没有什么血色了”。
  3.医生认为“她的病只有一成希望”。
  4.琼珊已失去活下去的信念,“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在十一月这样的时节,藤叶落尽是必然的,何况风雨会加快藤叶的飘零,她一颗心业已“准备走上神秘遥远的死亡之路”。
  从这几个方面看,琼珊病愈的几率不大,可是欧·亨利扮演了起死回生的角色,让琼珊脱离了危险。
  细读小说,我们会发现琼珊活下来还是可信的。医生虽然说“只有一成希望”,但是“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医生还说要是“她对冬季大衣的袖子式样发生兴趣,提出一个问题”,“她恢复的机会准能从十分之一提高到五分之一”,也就是说琼珊只要有活下去的信念,那么她就有好的可能。当最后一片“藤叶”经过两个夜晚的风吹雨打依旧附在藤茎上时,琼珊的生活信念终于复苏:“现在请你拿些汤来,再弄一点掺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面小镜子给我,用枕头替我垫垫高,我要坐起来看你煮东西。”“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披肩。”另外,琼珊的周围一直被爱包裹着,苏艾精心照料,不断鼓励;老贝尔曼不惧艰难,在雨雪之夜登高画下最后一片藤叶;医生尽职尽责,“尽我所知,用科学所能达到的一切方法来治疗她”。有了爱和信念,琼珊活下来也就有了理由。
  质疑二:贝尔曼真的会在雨雪之夜为琼珊登高画叶吗?
  质疑的理由有如下几点:
  1.贝尔曼自己的生计都成问题,和琼珊没有血缘关系,他没有闲心也没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琼珊。
  2.贝尔曼年纪六十开外,他要把藤叶画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而且藤枝附着的是“松动残缺的砖墙”。一个老人自己登上七米左右的高度,端着颜料盒,拿着画笔,难度可想而知。
  3.这是一个风雨雪交加的冬夜。
  如此看来,似乎贝尔曼不太可能登高画叶。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又存在的。他以“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自许,对琼珊把自己的生命和枯叶关联在一起的“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非常生气,“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他认为“像琼珊小姐那样的好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他还憧憬着“画一幅杰作”,带着琼珊和苏艾离开贫困区。可见贝尔曼虽然脾气暴躁,牢骚满腹,但他心地善良,发自内心地关爱着琼珊和苏艾,有了这种爷爷般的关心和呵护,贝尔曼的举动也就可以理解了。
  质疑三:琼珊和苏艾竟然都没有看出最后一片藤叶是赝品?
  质疑理由如下几点:
  1.叶子一动不动。
  2.历经“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又经另一个夜晚怒吼的北风、倾泻而下的雨点,最后一片藤叶依旧附在藤茎上。
  3.在贝尔曼登高画叶的第二早晨、黄昏,第三天早晨,琼珊和苏艾三次注视那一片藤叶。
  恶劣的天气,多次长时间注视,她们都没有看出藤叶有假,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经水的叶子完全有可能紧贴在墙面上;其次,琼珊和苏艾注视最后一片藤叶时的天色是暗淡的,两次是雨后的早晨,一次是风雨欲来的黄昏;再次,窗外的院子是“阴沉沉的院子”,也就是难见阳光的院子;第四,常春藤依附的墙壁在距离琼珊“二十英尺外”的地方,她们不是近距离地注视;最后,叶子画得逼真,“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这是老贝尔曼的“杰作”。有了这些铺垫,琼珊和苏艾对最后一片藤叶没起疑心不是顺理成章了吗?
  综上所述,《最后的常春藤叶》在情节发展上看似有许多的不合情理的地方,其实作者已在多处设了伏笔,使得一切悬疑都最终得到化解。合理才是硬道理,这也是《最后的常春藤叶》成为名作,永不凋萎的重要原因之一。
  “情节的逻辑性(合理性),不但是小说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也是愉悦人性的审美美德和审美要求所必需的”(傅腾霄,《小说技巧》)。高明的小说家常常在情节发展中设置“破绽”,读者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就能得到审美的愉悦感,但这“破绽”一定不能违背生活逻辑,故弄玄虚,否则只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学生素质培养、课程安排等方面与本科教育有很多共性,所以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方面完全翻版本科院校,这样做虽然快捷,但忽视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高职院校应时刻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自己,发挥灵活多变的特点,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出技术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本文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重点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
摘 要: 教师不仅通过言语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凭借面部表情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表达自己的教育意图,启迪学生、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学生透过教师表情的变化,可以领悟、觉察到教师情感的变化,获得反馈信息。正是这种教育的情感性特征,以及中小学生的生理需要和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面部表情的基调:无论课堂内外,教师在学生面前都应保持和蔼、亲切、开朗的面部表情状态。表情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晴雨伞,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引出成功教育,进而就如何对后进生进行转化,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进行探讨。  关键词: 后进生 成功教育 思路 教育策略    《时代周刊》称美国有两大象征:一是自由女神,二是卡耐基。在美国人心中,有人不知道现任总统,但没人不熟悉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在我国,“成功教育”刚刚起步。在缺乏独立意识、习惯于依赖并爱抱怨“怀才不遇”的现实环境中,我们很需要“成功教育
摘 要: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西方宗教“禁欲主义”的阴影下,爱情的抗争总是显得波澜壮阔而又徒劳无益。本文试通过两部作品诠释爱情与宗教抗争的悲剧。  关键词: 爱情 宗教抗争 悲剧     爱情,不论在现实生活中或是在文学作品中,总是免不了与宗教发生冲突。尤其在西方宗教禁欲主义的阴影下,爱情的抗争就更显得艰难而悲壮。在诸多的文学作品中,爱情与宗教都无法在二者的较量中
摘 要: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倡“问题式教学”不失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强调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而基于问题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是一种有效途径。实际上,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问题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重合作、重探究、重开放、重生成的理念。本文从加强教师的主导设问与学生的主体发问的策略角度,阐述实施“问
摘 要: 座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元素,秉承新课改理念,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审美情趣,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 纸板 座椅设计 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纸板的切割、折曲,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2.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
摘 要: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时下非常流行,其更新速度也很快,实物投影仪、录音机或许已被很多教师所忽略,认为是没有必要的、传统的,其实它们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以自己的上课实例为佐,介绍英语课堂如何优化使用实物投影仪和录音机的新尝试,同时对于多媒体教学也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优化 教学媒体 新尝试    苏东坡赞
摘 要: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者根据自身的地理教学经验,从课前准备、过程优化、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总结了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出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途径之一。  一、在唱歌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歌曲以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产生创新动机,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物质条件优越,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信息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