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让你说真话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um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遍的逻辑应该是,人们喜欢听真话。不是吗?谁愿意听假话请举手。可这不举手本身就是一个假象,多数人都是嘴上说不愿听假话,但当受到百般逢迎千般恭维时又浑身毛孔舒畅,认定那就是真话。
  低成本高回报的小九九每个人都会算,有了买方市场,说假话的人自然越来越多,假话也说得越来越像真的。说真话有时恰恰适得其反,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古代朝廷设“拾遗”“补阙”,像杜甫、白居易等都曾担任过这种谏官。就是专门给皇上挑毛病、提意见、敲警钟的。工作状态就是“一脑门子官司”“横挑鼻子竖挑眼”“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就要求谏官为忠直不阿的耿介之士。为江山社稷,为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在关键时刻,敢于冒死进言。但是,谏官十有八九没好下场。因揭人主逆鳞、触怒龙颜,被贬官流放甚至被残杀者何止少数。中唐韩愈早晨给宪宗上《论佛骨表》,下午就遭贬谪上路,所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是也。宋代欧阳修因上《与高司谏书》,为遭贬谪的范仲淹说几句公道话,仁宗即下诏将他贬往荒僻的峡州夷陵。所谓“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是也。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注意照镜子。公元643年,他十分器重的大臣魏征病故,李世民大哭,说:“人用铜作镜,可以正衣冠;用史作镜,可以知兴替;用人作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死去,我丧失一面镜子。”一个皇帝居然为死了一个臣子而如此傷心,这是为何?原来魏征不是个普通官员,他是李世民的“镜子”。魏征在朝中任谏议大夫,他的职责就是对皇上“进谏”。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提出批评建议。魏征十分尽职,在他任期内,先后提出数百次“谏言”。有时候,他的批评很尖锐,甚至当庭与李世民发生争论。但最后李世民还是采纳了他的谏言。原因是李世民心中有个最大的忧患,就是怕本朝重蹈隋朝灭亡的悲剧。前车之鉴,岂能忘怀?他明白,魏征的批评是为了维护本朝的大局。有一回,李世民问魏征:“人君怎样才能明察天下事,不致被蒙蔽呢?”魏征回答:“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是说,遇事要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
  善于纳谏是李世民在歷史上最值得称道的事,但遍寻史书,却也记载了一些魏徵如何劝谏的事,其他的臣子,谁敢像魏徵那样直言?相反的例子倒是有。有一阵子,唐太宗上朝时,总是发现龙椅上热乎乎的,便怀疑是值夜班的越国公汪华之子所为。屁股乱放便是僭越,当诛之。可第二天还是如此,那就接着再杀。一连杀其9子,汪华依然隐忍不辩。后来发现是一只猫蜷在上面睡觉,真相大白后,唐太宗找台阶下,迁怒于猫:“这死无葬身之地的畜生。”金口玉言一出,从此当地的猫死后均葬树上。听到这件事,我们当然从心里对汪华其人充满了鄙视。一个能够面不改色地押上9个儿子的生命来换取爵位乌纱的人,不仅将人格与灵魂“工具化”,且售价是何等的低廉。但您再深入想一想,假如百官都可以像魏徵那样,有被允许说真话的大好环境,汪华再混蛋,至于如此吗,虎毒还不食子啊?
  最善于纳谏的李世民尚且如此,我实在难以相信其他皇帝到底能听进多少真话。如果寻根溯源,我不认为哪个人天生是爱说假话的,而恰恰首先是有人不愿听真话,导致假话越来越多。不信,您想想,说假话最少的是什么人?孩子,不谙世事的孩子不会刻意说假话。儿童基本说真话,幼儿绝不说假话。成人都从幼儿来,为什么就学会说假呢?因为有时说真话太危险。历史上有许多大人物因坚持说真话丢了官、丢了命。原因是有比他官更大的人物不喜欢那些真话。有一种可怕的现象是,现在的不少孩子也越来越说大人话了。
  人们都喜欢好听的话,因为它能带来一种愉悦的情绪,刺耳的声音则容易让人变得烦躁。从这个意义上说,克服这种人性弱点尤为不易。很多时候,与本人相关的负面信息,本人往往是最后一个听到的。史上有一段奇闻,袁世凯看了只给他一人看的报纸,就成天陶醉在他的皇帝梦里。对于有些偏听偏信的官僚来说,身边会逐渐出现一种“过滤系统”,逆耳之言往往被自动过滤掉了。这种“过滤系统”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惯性,使真话想听也听不到。怪别人不愿和他说真话吗?当然不是,都是自己使自己离真话越来越远的。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浮夸盛行的年代,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假话连篇、花言巧语、处处伪装的人,还有几分仁义道德可言?让人感到可怕的是,某些靠说假话已爬到较高职位的人,尝到了说假话的甜头,以后的假话就可能一发而不可收。说假话、办假事,根本原因是有利可图。让造假者得不偿失,才能遏制造假冲动。反之,如果说假话、办假事的人不但未吃苦头,反而尝到甜头,就会劣币驱逐良币,让更多的人陷入不敢说真话的困境。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有创意的人除了可以去做广告,还可以干嘛呢?开家有创意的店,销售自己的创意啊!李鹿鹿和党员C就是这样两朵创意蘑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父亲好不容易进一次城,我陪他看过高楼大厦后,又打车去一处风景区玩。下车时,父亲看见我给了司机20元,就说:“坐一阵车怎么要这么多钱?”我说:“不多,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了。”   从风景区出来后,父亲不肯坐车了。从风景区到家有10公里,走回家那还不得累死?我还是叫了一辆的士。父亲见我不听他的话,就生气地自己走了。我问司机要多少钱,司机说最少要25元。我预先付钱给司机说:“等一会儿见到我父亲,你就说只要
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几年前,同学们踌躇满志,带着忐忑和喜悦来到这里。今天,你们将怀着梦想和期待离开燕园,步入激动人心和充满挑战的未来。作为校长,我要向同学们表示祝贺,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向为你们的成长辛勤付出的老师、员工和家长们,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和敬意!  今年的毕业致辞,我想和大家谈一个稍微严肃一点的话题:网络时代,更需要理性。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就在你们将要毕业的
本书所容纳的不同的主题都在回应着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好的生活?——我怎样才能活好自己的人生?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不易答。首先,这个人生是我的,不是别人的,我不能让别人代我活。我是自己的主人,得为自己做决定,同时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人要为自己而活,就一定要有独立意识,一定要告诉自己,我有能力走自己的路。  苏格拉底在雅典受审时说:“未经省察的人生,并不值得过。”理性省察的人生,不一定就是快乐的或幸福的人
“丁尘,如果真爱一个人,不喜欢看她哭泣,但会问她为什么哭泣。我不想做一个只配穿睡衣的女人,我要你光明正大地只爱我一个。”带着那件美丽的睡衣,我去了另一个遥远的城市,我要找个愿意一往情深,情有独钟地承载起这份礼物的男人后,再献出我的圣洁。    收拾衣柜的时候,随着一摞衣服被我扔到了床上,那条柔软的真丝红睡衣,也再次跳入了我的眼帘。丈夫好奇地问我:“这么漂亮的衣服,怎么从来没见你穿过啊?”“我现在穿
【内容摘要】考前中考数学进行二轮复习时,老師们会让学生们做大量的题目。这些题目有的来自于专题复习的书上,有的来自于各个省市的中考的真题,这些复习题目的量很大,但是仔细讲评之后,会发现这些题目不论是在重难点考察方面,还是在数学思想应用上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本文将会以学生们平时课上课下做的一些题目为例进行分析,为老师们如何进行二轮复习中的关联试题讲解提供一些思路,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
打开微信,看到父亲发来的语音消息,我无奈地笑了:怎么像个孩子似的,还玩上瘾了?这些语音消息很短,有的两三秒,有的只有一秒,大多都是“吃饭了没有”“在忙吗”“不要太累了”等问候的内容。    听着这些,我能想象出那个情景:父亲坐在门前树下的石凳上,一边和乡邻们有一句没一句地搭话,一边眯着眼睛把玩手机,抽一口烟后,一边再把手机贴到耳朵上,回放自己刚刚说的话。有时候因为手指按上去太晚而松手太早,一句话便
【内容摘要】初中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有力的证明,同时为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不再多走弯路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以缺少的一项,但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基本具备的背景下,初中历史的教学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初中历史课程作为初中生以后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课程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初中历史借鉴素材,也为初中学生的以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能够让初中学生了解各国的文化背景,对初中学生知识的扩展
儒雅,是浙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旭松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在刘旭松办公室的书柜里,分门别类排满了几百本书籍,有《礼记》《墨子》等国学书,有《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文学,还有企业党建、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书籍。不少书已显陈旧,可见刘旭松是看过的,已经伴随他多年。但是,细心的办案人员还是发现了刘旭松儒雅背后的奢华:在办公室的书柜里,调查人员还发现了包装精美的人参、虫草,一盒盒名茶
【内容摘要】历史教学要在认识历史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能够对历史事实进行基本的判断和评价,拓展学生的思维。这对于刚接触历史学科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借助特定媒介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而通俗易懂的诗歌就是很好的史料媒介。  【关键词】兴趣 理解 思维 美育  近来《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唤醒了大家热爱诗歌的这颗诗心。诗歌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学样式,很多诗句耳熟能详,很多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