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石油钻井现场作业而言,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护是保证石油钻井施工安全的关键性保障。在石油钻井的施工现场,存在着诸多的人员和材料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对于这些行为和状态的控制能够有效增强石油钻井现场作业的安全水平。在本文中,笔者分析石油钻井现场作业的施工特点和安全管理现状,同时探讨了做好石油钻井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护的若干建议,希望能够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约束和控制,提高安全管理和监护水平。
关键词:石油开采 钻井现场 作业安全 管理与监护机制
一、前言
不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性均是毋庸置疑的,一切的工业生产安排和施工组织均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之下进行,尤其是对于石油钻井这一被普遍认为是高风险的行业而言,安全更是头等大事。外界公认石油钻井高风险、多事故,如果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则发生事故的几率便会大幅度提升。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则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更会对企业发展、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二、石油钻井现场作业的特点与安全管理现状
1.石油钻井现场作业的特点分析
石油钻井工作性质特殊、环境危险,所以这也决定了石油钻井事故大多具有突发性强、危害后果严重、易发生人员伤亡等恶性事件的特点。因此非常有必要做好石油钻井现场作业活动的安全管理。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石油钻井现场作业的特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下述几点:首先,一般均是野外露天作业,所以施工环境通常均是非常恶劣,安全管理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其次,石油钻井有着非常的特殊工种,而且这些特殊工种往往均有着较大的职业危害;再次,存在着很多的立体交叉作业,往往需要多人同时作业,并且需要他们之间进行密切配合与协调,例如在起下钻具、打钻作业、事故处理、设备搬迁、下套管等作业环节中,不仅作业流程较多,而且需要众多人员同时密切协同工作,如果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了指挥失当、协同不好、衔接不当、安全管控不严等问题,便会出现多人伤害或者相互伤害的问题;第四,大多数均是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较多的手工劳动,不仅会大幅度消耗劳动者的体力,容易疲劳,而且还会因为疲劳问题降低工作人员的精神集中度和关注度,一旦注意力分散,便非常容易出现事故;第五,作业场地的分布分散,不够集中,而且场地的变换也是比较频繁;第六,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目前大多数工作在第一线的钻井人员有相当大一部分未接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不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安全意识也是非常淡薄,管理难度大;第七,高空作业相对较多,例如,下管、提钻、钻塔安装等工作环节,因为钻塔高度较高均需要工作人员在钻塔的高处完成作业任务,增加了工作的危险系数;第八,作业场地一般均非常杂乱,不仅在场地周围堆放着大量的管具、化学品等物资,还存在着泥浆坑、泥浆沟等,影响作业安全;第九,钻井设备大都是非常笨重的铁器,如果在需要进行维护或者转移场地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其进行搬挪,难免发生磕碰,影响安全;第十,作业场地上分布着较多的用电设备,不仅分布零散,而且需要经常对其进行移动,因为作业器具均是导体,非常容易出现导电、触电事故。
2.石油钻井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影响石油钻井现场作业安全的因素较多,而且存在着较多的不可控因素,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严格的安全管理,则非常容易出现事故。一般而言,目前石油钻井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安全意识淡薄、员工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意识到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更加没有掌握必要安全操作技能;在对比较先进的应用型技术往往不能够主动地学习和接受,更加没有掌握必要的和全面的安全技能。其次,当前的安全教育模式单一、枯燥,而且往往流于形式,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够和现实情况进行有效地结合,更有甚者,安全教育仅仅是走过场,缺乏务实感。总体来看,安全教育仍然没有能够成为安全管理的基础内容之一,导致不少安全教育的实际收益效果甚微,在提高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提供安全基础工作实效方面的作用大。
三、石油钻井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护策略
1.石油钻井现场的安全考核
HSE(Health、Safety、Environmental)管理体系真正地将健康、安全、环境安全管理融合为一体。在石油钻井现场作业活动中,建议利用安全监督驻井现场的HSE表现作为关键性的检查标准,认真检查驻井队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情况、安全制度落实和执行情况、健康卫生工作情况、相关资料管理情况、环境保护情况等,同时将上述指标作为衡量或者考核驻井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在进行安全考核时,对于某些重点问题必须要进行重点地检查和监督,如果情况允许,建议设立安全监督部门,负责专项执行上述检查工作,同时将该部门的利益和钻井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水平、环境保护水平、现场管理水平进行挂钩,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充分地调动安全监督部门的工作责任心,还能够有效提升钻井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石油钻井作业整体安全水平的提高。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模式,建议依照“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我所做”的体系进行,按时收集并认真审核每一个月上交的安全监督材料,对钻井施工人员每一天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指出对策,同时对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分,纳入到当月的安全管理考核成绩当中;另外,依照每月的安全管理考核成绩算出每年的考核成绩。如果在现场考核阶段发生了事故,则需要依照事故严重程度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一个等级对应相应的被扣分数、惩罚措施,并组织及时进行整改。当然,为了能够确保安全管理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的重点应该集中在上次发生事故的场地或者已经改变了的场地,检查施工队伍的补救能力和应变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组织大型的专项检查,对完井、装井口、搬迁安装以及其他的特殊作业环节进行专项的检查,始终保证这些重要作业环节、关键作业环节能够保证100%的安全可靠。
2.提升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的整体素质 安全管理监督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了钻井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笔者建议依照钻井公司HSE管理系统的相关规定来提升安全管理监督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纠正、制止或者是处罚钻井现场作业出现的各种不安全问题,其次,组织安全管理监督人员进行必要的再教育和培训工作,重点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操作技能,提高他们履行检察安全基础工作、环保保护工作和健康卫生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再次,强化监督措施的落实能力。安全管理监督工作人员不但能够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还要能够提出有效的对策,对策是否落实则是对前期工作的一种延续,更是对后期工作的一种保障,因此,整改落实能力必须要得到提升,坚决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3.坚决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够让生产人员严格地依照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生产,任何生产行为都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对于石油钻井施工人员而言,需要对其进行明确的岗位划分、职位划分,依照等级的不同的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一旦出现问题便能够及时找到负责人采取补救措施,并追究责任人的安全责任。我们可以将钻井施工队伍划分为若干层级,每一个层级均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对于该责任状的内容,本文建议包括下述内容:清晰并且确定的安全生产指标、有效的安全保障方案、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认定、过错方的惩罚办法、完成安全生产指标的奖励办法。具体到石油钻井施工队伍,作为施工队队长,应该成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整个施工队伍的各种责任,例如安全生产责任、质量责任、成本责任、进度责任等等。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还应该对其进行细化和向下职能划分,例如设立若干个副队长,分别负责安全生产责任、质量责任、成本责任、进度责任,而专项负责安全生产的副队长则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力下放,设立专人负责每一项安全管理事务。
4.强化安全教育与安全训练
安全教育和训练要适时宜人、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并形成制度。组织安全教育、训练要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安全检查是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方法。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以自检形式为主,是对生产全部过程、各个方位的全面安全状况的检查。检查的重点以劳动条件、生产设备、现场管理、安全卫生设施以及生产人员的行为为主。发现危及人的安全因素时,必须果断消除。施工企业都要设立一个完备的安全检查的组织,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按制度要求的规模、时间、原则、处理、报偿全面落实。成立由第一责任人为首,业务部门、人员参加的安全检查组织,做到安全检查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整改,有总结,有处理。采用定期、突击性和特殊检查的方法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5.重视过程控制
首先,全员参与抓现场安全管理。要求施工现场的每一位经营者、管理者、操作者都必须参与安全管理,自觉按照安全管理程序和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制度办事。领导干部要带头,重视安全投入,确保隐患整改、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安全经费的落实,克服侥幸心理和短期行为。其次,严格规章制度,加强过程控制。施工是人员密集劳动的作业,需要大量施工人员来完成,因此必须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首先要针对不同工种、不同作业环境修订、完善现场管理规定和岗位安全标准,做到明确、简单、可操作性强。在此基础上,对照标准,在每个人、每道工序、每个动作上下功夫,使作业人员养成十分准确的动作行为,切实扭转施工中的习惯性违章。在各单项工程开工前,要及时编制好施工组织计划及安全技术措施,并根据施工进度不断完善和补充作业指导书,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现场作业人员要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安全工作规程作业,避免操作随意的现象。发现作业人员违规违纪就要处理,轻者罚款,重者下岗。开办“违规人员”学习班,考试合格后上岗,不合格者继续学习,从而杜绝“三违”行为发生。再次,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劳动力。对现场劳动力的配置,可考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尤其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取证后竞争上岗。这样,既可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制度,又便于对作业人员的管理。
四、结束语
抓好石油钻井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对作业现场的监控力度,不管是从现场管理水平、职工素质、现场操作行为规范,还是从现场设备设施完整性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能促使钻井施工现场工作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也能实现安全监督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逐步提高作业现场的风险识别能力,降低作业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智惠,李江丽. 石油钻井公司作业成本法应用探析[J]. 财会通讯,2009,(08):102-103.
[2]闫循彪. 用于高压完井、修井隔水管和钻井作业的气密封旋转接头[J]. 石油钻探技术,2009,(04):125-126.
[3]吕有为. 石油钻井工程野外技术作业队伍营地防火工作[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05):132-133.
[4]邹碧海,彭远春,龙绪华. 钻井安全监督目标管理模式探索[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8):155-157.
[5]何晓东. 浅谈陆上石油钻井现场安全监督的考核与管理[J]. 科技信息,2006,(08):12-14.
[6]路利钦,梁栋林,朱国富. 浅论井下作业危害因素及安全技术[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5):325-326.
[7]侯丽娟. 石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2010,(15):13-14.
关键词:石油开采 钻井现场 作业安全 管理与监护机制
一、前言
不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性均是毋庸置疑的,一切的工业生产安排和施工组织均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之下进行,尤其是对于石油钻井这一被普遍认为是高风险的行业而言,安全更是头等大事。外界公认石油钻井高风险、多事故,如果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则发生事故的几率便会大幅度提升。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则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更会对企业发展、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二、石油钻井现场作业的特点与安全管理现状
1.石油钻井现场作业的特点分析
石油钻井工作性质特殊、环境危险,所以这也决定了石油钻井事故大多具有突发性强、危害后果严重、易发生人员伤亡等恶性事件的特点。因此非常有必要做好石油钻井现场作业活动的安全管理。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石油钻井现场作业的特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下述几点:首先,一般均是野外露天作业,所以施工环境通常均是非常恶劣,安全管理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其次,石油钻井有着非常的特殊工种,而且这些特殊工种往往均有着较大的职业危害;再次,存在着很多的立体交叉作业,往往需要多人同时作业,并且需要他们之间进行密切配合与协调,例如在起下钻具、打钻作业、事故处理、设备搬迁、下套管等作业环节中,不仅作业流程较多,而且需要众多人员同时密切协同工作,如果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了指挥失当、协同不好、衔接不当、安全管控不严等问题,便会出现多人伤害或者相互伤害的问题;第四,大多数均是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较多的手工劳动,不仅会大幅度消耗劳动者的体力,容易疲劳,而且还会因为疲劳问题降低工作人员的精神集中度和关注度,一旦注意力分散,便非常容易出现事故;第五,作业场地的分布分散,不够集中,而且场地的变换也是比较频繁;第六,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目前大多数工作在第一线的钻井人员有相当大一部分未接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不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安全意识也是非常淡薄,管理难度大;第七,高空作业相对较多,例如,下管、提钻、钻塔安装等工作环节,因为钻塔高度较高均需要工作人员在钻塔的高处完成作业任务,增加了工作的危险系数;第八,作业场地一般均非常杂乱,不仅在场地周围堆放着大量的管具、化学品等物资,还存在着泥浆坑、泥浆沟等,影响作业安全;第九,钻井设备大都是非常笨重的铁器,如果在需要进行维护或者转移场地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其进行搬挪,难免发生磕碰,影响安全;第十,作业场地上分布着较多的用电设备,不仅分布零散,而且需要经常对其进行移动,因为作业器具均是导体,非常容易出现导电、触电事故。
2.石油钻井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影响石油钻井现场作业安全的因素较多,而且存在着较多的不可控因素,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严格的安全管理,则非常容易出现事故。一般而言,目前石油钻井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安全意识淡薄、员工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意识到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更加没有掌握必要安全操作技能;在对比较先进的应用型技术往往不能够主动地学习和接受,更加没有掌握必要的和全面的安全技能。其次,当前的安全教育模式单一、枯燥,而且往往流于形式,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够和现实情况进行有效地结合,更有甚者,安全教育仅仅是走过场,缺乏务实感。总体来看,安全教育仍然没有能够成为安全管理的基础内容之一,导致不少安全教育的实际收益效果甚微,在提高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提供安全基础工作实效方面的作用大。
三、石油钻井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护策略
1.石油钻井现场的安全考核
HSE(Health、Safety、Environmental)管理体系真正地将健康、安全、环境安全管理融合为一体。在石油钻井现场作业活动中,建议利用安全监督驻井现场的HSE表现作为关键性的检查标准,认真检查驻井队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情况、安全制度落实和执行情况、健康卫生工作情况、相关资料管理情况、环境保护情况等,同时将上述指标作为衡量或者考核驻井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在进行安全考核时,对于某些重点问题必须要进行重点地检查和监督,如果情况允许,建议设立安全监督部门,负责专项执行上述检查工作,同时将该部门的利益和钻井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水平、环境保护水平、现场管理水平进行挂钩,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充分地调动安全监督部门的工作责任心,还能够有效提升钻井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石油钻井作业整体安全水平的提高。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模式,建议依照“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我所做”的体系进行,按时收集并认真审核每一个月上交的安全监督材料,对钻井施工人员每一天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指出对策,同时对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分,纳入到当月的安全管理考核成绩当中;另外,依照每月的安全管理考核成绩算出每年的考核成绩。如果在现场考核阶段发生了事故,则需要依照事故严重程度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一个等级对应相应的被扣分数、惩罚措施,并组织及时进行整改。当然,为了能够确保安全管理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的重点应该集中在上次发生事故的场地或者已经改变了的场地,检查施工队伍的补救能力和应变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组织大型的专项检查,对完井、装井口、搬迁安装以及其他的特殊作业环节进行专项的检查,始终保证这些重要作业环节、关键作业环节能够保证100%的安全可靠。
2.提升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的整体素质 安全管理监督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了钻井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笔者建议依照钻井公司HSE管理系统的相关规定来提升安全管理监督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纠正、制止或者是处罚钻井现场作业出现的各种不安全问题,其次,组织安全管理监督人员进行必要的再教育和培训工作,重点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操作技能,提高他们履行检察安全基础工作、环保保护工作和健康卫生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再次,强化监督措施的落实能力。安全管理监督工作人员不但能够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还要能够提出有效的对策,对策是否落实则是对前期工作的一种延续,更是对后期工作的一种保障,因此,整改落实能力必须要得到提升,坚决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3.坚决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够让生产人员严格地依照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生产,任何生产行为都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对于石油钻井施工人员而言,需要对其进行明确的岗位划分、职位划分,依照等级的不同的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一旦出现问题便能够及时找到负责人采取补救措施,并追究责任人的安全责任。我们可以将钻井施工队伍划分为若干层级,每一个层级均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对于该责任状的内容,本文建议包括下述内容:清晰并且确定的安全生产指标、有效的安全保障方案、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认定、过错方的惩罚办法、完成安全生产指标的奖励办法。具体到石油钻井施工队伍,作为施工队队长,应该成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整个施工队伍的各种责任,例如安全生产责任、质量责任、成本责任、进度责任等等。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还应该对其进行细化和向下职能划分,例如设立若干个副队长,分别负责安全生产责任、质量责任、成本责任、进度责任,而专项负责安全生产的副队长则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力下放,设立专人负责每一项安全管理事务。
4.强化安全教育与安全训练
安全教育和训练要适时宜人、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并形成制度。组织安全教育、训练要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安全检查是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方法。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以自检形式为主,是对生产全部过程、各个方位的全面安全状况的检查。检查的重点以劳动条件、生产设备、现场管理、安全卫生设施以及生产人员的行为为主。发现危及人的安全因素时,必须果断消除。施工企业都要设立一个完备的安全检查的组织,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按制度要求的规模、时间、原则、处理、报偿全面落实。成立由第一责任人为首,业务部门、人员参加的安全检查组织,做到安全检查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整改,有总结,有处理。采用定期、突击性和特殊检查的方法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5.重视过程控制
首先,全员参与抓现场安全管理。要求施工现场的每一位经营者、管理者、操作者都必须参与安全管理,自觉按照安全管理程序和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制度办事。领导干部要带头,重视安全投入,确保隐患整改、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安全经费的落实,克服侥幸心理和短期行为。其次,严格规章制度,加强过程控制。施工是人员密集劳动的作业,需要大量施工人员来完成,因此必须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首先要针对不同工种、不同作业环境修订、完善现场管理规定和岗位安全标准,做到明确、简单、可操作性强。在此基础上,对照标准,在每个人、每道工序、每个动作上下功夫,使作业人员养成十分准确的动作行为,切实扭转施工中的习惯性违章。在各单项工程开工前,要及时编制好施工组织计划及安全技术措施,并根据施工进度不断完善和补充作业指导书,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现场作业人员要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安全工作规程作业,避免操作随意的现象。发现作业人员违规违纪就要处理,轻者罚款,重者下岗。开办“违规人员”学习班,考试合格后上岗,不合格者继续学习,从而杜绝“三违”行为发生。再次,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劳动力。对现场劳动力的配置,可考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尤其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取证后竞争上岗。这样,既可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制度,又便于对作业人员的管理。
四、结束语
抓好石油钻井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对作业现场的监控力度,不管是从现场管理水平、职工素质、现场操作行为规范,还是从现场设备设施完整性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能促使钻井施工现场工作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也能实现安全监督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逐步提高作业现场的风险识别能力,降低作业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智惠,李江丽. 石油钻井公司作业成本法应用探析[J]. 财会通讯,2009,(08):102-103.
[2]闫循彪. 用于高压完井、修井隔水管和钻井作业的气密封旋转接头[J]. 石油钻探技术,2009,(04):125-126.
[3]吕有为. 石油钻井工程野外技术作业队伍营地防火工作[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05):132-133.
[4]邹碧海,彭远春,龙绪华. 钻井安全监督目标管理模式探索[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8):155-157.
[5]何晓东. 浅谈陆上石油钻井现场安全监督的考核与管理[J]. 科技信息,2006,(08):12-14.
[6]路利钦,梁栋林,朱国富. 浅论井下作业危害因素及安全技术[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5):325-326.
[7]侯丽娟. 石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2010,(1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