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档案文化 展示古都风采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城追忆》是北京市西城区档案局(馆)创办的内部刊物,从2001年创办到现在已经走过9个年头。9年来,我们始终以贴近人民群众为宗旨,围绕档案编研工作,力求打造出本地区的档案文化品牌。
  作为首都中心城区之一,西城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城市记忆,《西城追忆》正是顺应了这一特点,在西城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通过抢救和挖掘,达到激活和彰显历史文化,为现实工作和群众文化生活服务的目的。可以说,《西城追忆》既是西城区档案局(馆)编研工作创新的产物,也是西城区委、区政府 “文化兴区”战略的成果。
  《西城追忆》创办之初,我们就力图突破纯粹档案和原始文件的框架,利用历史资料或口述史料以及民间传说、民俗文化的再整理,一方面弥补馆藏档案的不足,丰富资源建设,另一方面突破了过去纯档案史料的“原文搬家”,改变过去以“红头文件汇编”为主的面孔,使档案资料更加鲜活生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向文化产品方向拓展,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读物。应该说,《西城追忆》体现了西城区档案局(馆)编研工作的新思路,是根据社会需求确定选题和编研模式的有益尝试,是挖掘和展示档案文化的新突破。
   作为档案编研创新的《西城追忆》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服务对象上,力求达到不但为领导和机关服务,同时要为普通群众服务。二是在服务内容上,力求达到不但为现实工作服务,同时要为休闲娱乐服务,为满足人们追思往事的情感需求服务。因此在期刊内容上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在文字上力求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同时我们坚持了紧扣西城,重在追忆的原则,既强调史料的地域性,又注重内容的真实性、趣味性、民俗性,受到群众的青睐和欢迎。
   在创办过程中,我们同时注意广泛发展作者群,《西城追忆》作者中,并不全是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同时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他们写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是他们身边的人和事,是他们亲历、亲见、亲闻的内容,所以,更能赢得不同层次读者的共鸣和欢迎。
   近几年来,在《西城追忆》的基础上,我们陆续编辑了《北京西城往事》、《北京街巷胡同图志》、《西城老照片》等系列丛书,同样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2001年7月,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为《西城追忆》写序,其中提到:“《西城追忆》的诞生为发掘西城档案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丰富区域文化生活服务,开辟了一个新的园地。”2009年9月,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士祥参观“档案开发利用成果展”时曾说:“《西城追忆》从版面设计到栏目、内容编得不错。”西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玉说:“《西城追忆》编得好,我仔细看过,档案局的工作很突出!”中共西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曹长胜对《西城追忆》和《北京西城往事》情有独钟,从创刊起,每期都收藏。这都反应了人们对档案文化、探究历史的精神需求
  目前,《西城追忆》读者群在不断扩大,发行量从最初的每期500册,增加到现在的2000册。读者不仅有老年人、年轻人,还有外地人,甚至外国人。我们曾刊登了一篇日本人高桥浩子的文章:“中国文学离我的心很近”,这是她到北京参加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的活动后,为《西城追忆》所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
  作为一个刊物,有了社会需求便有了生命力,《西城追忆》将会越办越好。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档案局
其他文献
阵列系统中,各个阵元的滤波器的幅度误差会对宽带波束形成造成影响。以频域宽带波束形成算法和滤波器幅度误差模型为基础,推导得到了存在滤波器幅度误差时频域宽带波束形成算
阐述了大型载机舰船航空保障系统易损性定量评估的体系构架,将模糊数学与损伤树相结合,以有限元计算结果作为系统设备冲击响应数据支持,建立了航保系统的模糊损伤树,使系统易损性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辅助GPS载波跟踪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伪距/伪距率组合的信息融合算法,并对相应的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紧耦合GP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惯导对GPS跟踪环路的辅助,可以保证接收机环路滤波器在窄带宽下仍能正常工作;基于伪距/伪距率的GPS/INS信息融合方法,使组合导航系统在GPS接收机接收的
目的探讨在开展面部凹陷整形美容工作中,观察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02月收治的82例面部凹陷整形美容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凭借数字奇
基于知识的条件粗糙熵理论,提出了集合的条件粗糙熵(简称条件熵)概念,用来刻画和度量集合的不确定性(粗糙性)。给出集合条件熵的性质和相关定理:在近似空间中,等价划分越细,集合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