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时代最后的卫冕者——笔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mi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喧嚣的电子逐渐取代了印刷的时代,无数新的东西出现,又有无数传统的东西在逐一同我们告别。虽然文明的进步无可非议,但当充满了魅力的古老文化日渐消遁时,仍然令人感到痛心。追溯那些几经沉淀的时光,笔,作为书信时代最忠诚的记载者,身上积蓄了多少风云变幻,历经了多少岁月沧桑,又塑造了多少令人永志难忘的经典。当时光流逝,它所肩负的已然不仅仅是工具式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成为了过去时代的一种代言、一个符号——它代表着古典时代放缓脚步的舒悦、静心敛气的反思、品味生活的情趣和追问命运的深刻。
  从古至今,笔的形态在不断发生改变,从它身上能够见证先辈们对细节的慎重、对完美的渴求乃至对高品质生活的希冀。
  
  一
  书写工具都是为具体的文字服务,因此东西方文化的书写历史有着显著差异。在古代中国,最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毛笔。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很有特色,不像西方是以 “点”作为基础,而是讲究以流畅的“线条”作为根本,柔软的毛笔正是契合了这一特征,赋予了它们与众不同的韵味。
  据史书记载毛笔开始出现于仓颉时代;而真正发达则是在战国时期,最早的毛笔实物就是在湖南长沙战国墓葬中发掘的一支竹管兔毫毛笔。在几千年的辉煌岁月里,那些由毛笔创造出的精彩瞬间永恒地定格在了人类文明史上:看《兰亭集序》,在那些毛笔字超逸飘然的线条中,可以想象王羲之在曲水流觞间的优游雅致之心;品张旭的草书,在那狂放不羁自成一格的笔锋里,似乎能够借此感受到张旭在夜听嘉陵日观剑舞后胸臆间的那股慷慨激昂之气;赏《富春山居图》,在那流丽精密变幻无穷的画风里,可以品味到黄公望在目睹体味大好河山时心中跌宕起伏的感慨之情……这些作为我国古典文化集大成者的艺术品,无一不是由毛笔演绎出的灿烂、释放出的生命。
  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也有自己独特的工具。追溯历史可知,西方人最早的书写工具雏形,要数上古旧石器时代用来制作洞穴画的天然矿石笔;然后是公元前4000到1000年制作楔形文字的芦苇杆笔;而书写工具的真正鼻祖,则是埃及人使用的芦苇毛笔。后来,罗马人发明了羽毛笔,这是西方书写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羽毛笔在中世纪至19世纪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记载着这期间西方文明进程各个阶段,为人类文明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羽毛笔一般用鹅、火鸡、天鹅、乌鸦或水鸭翅膀上最大的五根羽毛作为材料,因此看上去飘逸轻盈,和古典时代那些风度翩翩的绅士淑女气质极其相配,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
  近代书写文明的开端和主导者,是金属笔,主要指钢笔。它的发明普及的过程,就是一部人类为了追求技术的变革和突破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史。早在1465年,一本由约翰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