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对少儿美育的影响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125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直接作用于人自身生命质量的综合性艺术,舞蹈的本体特质决定了它在美育中有着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效果和不可替代的功能。维吾尔族人民通过教授舞蹈艺术,培养孩子对美的感知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的体魄、人格和个性的养成,使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因此,探讨和研究维吾尔族舞蹈与少儿美育的关系,对维吾尔族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少儿美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舞蹈 民族 美育
  一、维吾尔族舞蹈教育与少儿的美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观看维吾尔族舞蹈,便是一种形象的对美的直观体验。美学教育是提高人的思想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净化灵魂的一种教育方式,舞蹈艺术表达的形式就是用人的肢体动作构成舞蹈语汇,通过舞蹈语汇表现人们的情绪,孩子们在学习舞蹈时,要经过自己肢体表现出的舞蹈语汇表达情感乃至人性中的真、善、美,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真善美、假丑恶认识越深,鉴别能力就会越强,通过肢体表达出来,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语汇表达得就越精准。
  维吾尔族舞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拥有着自身的艺术价值和育人价值。少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的起源或许可追溯到人类原始打猎技术的训练方法。它是每一个节日和仪式不可或缺的附属物。例如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舞蹈表现一次狩猎过程,先是领头人召唤乡邻去狩猎,穿戈壁过石滩,追赶猎物,众人围歼,与其搏斗,取得胜利,大家狂欢,每一个场景都通过不同的舞蹈语汇来表达。舞蹈往往具备趣味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在整个舞蹈编排演练的过程中,能培养少儿认识事物的独立性。通过系统的舞蹈学习,让少儿了解民间的传说故事、各地的民俗风情,这不但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还能开阔视野。
  二、维吾尔族舞蹈有利于少儿思维的健康发展
  维吾尔族舞蹈形式自然开放,随时而歌,随地而舞,它符合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点,也适应少儿通过感知力来依靠表象认识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少年儿童的思维方式是随机的、多变的,具有跳跃性。也就是俗话说的三分钟热度,属于非稳定性思维。在他们的脑海中,一方面在浩瀚的大海中遨游,自由自在;同时又盛放着一只精致的万花筒,变幻出无穷无尽的图景。因此,他们时刻都生活在神话般广阔的天地之中。游戏娱乐是孩子们主要的生活内容,也是表露其心理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又是进行美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孩子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增强感知,提高模仿能力,并且加深自己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孩子们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这又能激发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维吾尔族舞蹈能激发少儿对本土文化的感悟和热爱
  维吾尔族舞蹈与其他民族舞蹈一样,是一种极其古老的文化艺术,它是每一个节日和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附属物。它的内容、形式包含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形式多样,风格独特。例如“麦西来甫”一词在维吾尔语中是“集会”“聚会”的意思,泛指一种娱乐性的民间自发的歌舞聚会形式。麦西来甫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一种深受维吾尔族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也是反映维吾尔族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
  通过这些新疆舞蹈的学习,可以激发少儿对本土文化的感悟和热爱,这与目前各地举办的少儿芭蕾舞蹈基训的教育意义是有所区别的。
  每个民族的舞蹈虽然各不相同,但各民族的舞蹈都是以舞蹈为媒介,来反映它们本民族不同的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
  目前,国家教育部提出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的要求,结合新疆地域民族文化特点,我们如果把为维吾尔族舞蹈、阿肯弹唱、蒙古族长调、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以及回族的花儿等纳入少儿民族文化学习中,必将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悟,对家乡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少年儿童在舞蹈教育中的身心发展和完善,需要教育者以自身对舞蹈的理解体验来进行指导。在新疆这一维吾尔族聚居的土地上,维吾尔族舞蹈对少年儿童影响深远。维吾尔族舞蹈以真、善、美为主要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推进我国的少儿美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參考文献:
  [1]吴晓邦.我的舞蹈艺术生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2]刘志霄.维吾尔族历史(上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刘晶珠,女,新疆石河子群众艺术馆,中级馆员,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责任编辑 张云逸)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强烈的节奏感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这些乐器都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本文对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及其演奏形式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传统音乐 打击乐器 演奏形式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远古时代使用弦线与哨片发出声音开始,慢慢发展到敲击木头或瓦罐打节奏,最后到简陋的鼓的发明,都代表着人们的生活智慧,所以有
摘要:影片以一个智商低下的人的视角去看当时的社会,涉及多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目的是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心中珍藏的美国梦。  关键词:美国精神 美国梦 《阿甘正传》  一、引言  摘得1995年第67届奥斯卡六项大奖的《阿甘正传》已不仅仅是一部影片,它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影片以一个智商低下的人的视角去看当时的美国社会,涉及多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目的是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心中珍藏的美国梦。在近
摘要:从我国钢琴演奏作品的形式和特色的角度来看,其中所包含的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与民族乐器的相似性。这样的作品内容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钢琴演奏者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对音色进行了技术性的处理。钢琴演奏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以及演奏形象都能以音色为途径得以展现。音色是中国钢琴作品的核心部分,体现了音色在中国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本文以音色在钢琴作品中的作用为着手点,以《夕阳箫鼓》和《百鸟朝凤》为例,对改
摘要:要走进音乐的世界,了解西方音乐史是必须的一步,熟悉其中的音乐审美改变也能给现有的音乐学习带来新的契机。本文就从西方音乐史中的音乐审美改变切入,来了解西方音乐史。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 审美 改变  西方音乐史历史悠久,让西方音乐从兴起走向兴盛,也是受到了西方人文的影响,在历史的长河当中,西方音乐史中的音乐审美也在时刻发生着改变。我们要透彻研究西方音乐史就要努力探寻其中的音乐审美改变。  一、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选择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将自身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在了一起。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让图书馆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针对“互联网+”的环境,对图书馆如何实现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 图书馆 资料管理  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得知识和查找资料的场所,很长一段时间
摘要:文化馆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人民群众文化艺术水平、审美层次提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旨在探索现阶段文化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求更好地发挥文化馆的工作职能,使之更加有效地联系群众、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关键词:文化馆 群众文化工作 创新  一、现阶段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设施陈旧,硬件落伍  许多文化馆都存在硬件设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成为具有科学性的时代命题,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源泉。文化,不能固步自封,任何一种文化想获得传承和发展,都需要与其他文化进行沟通交流。而博物馆作为集中反映国家、地区、民族、社会历史和社会发展风貌的载体,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博物馆作为贴近广大群众的文化窗口,必须在民族性、地方性等方面有更加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