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也是现在人们生活的一种追求,更是我们在艺术教学中重要的活动课程。幼儿园历来音乐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失去了自身的主导性和对音乐的真正感受,只是跟随教师所引导的去听、去理解。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地欣赏到音乐的美好、理解音樂其中的特点。我们完全忽视了学习音乐的基本功,那就是对音乐的倾听。音乐家艾伦·科普兰曾说过“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倾听是一种有意识的听觉心理活动过程,通过全身心的感受、体会,积极调动起内心情感,从而来提高自身对音乐美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辨别能力。因此,“倾听”是幼儿进行音乐活动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和重要铺垫,也是幼儿学习音乐必备的基本技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倾听能力呢?
欣赏音乐需要宽松舒服的倾听环境。在每一次的音乐活动前,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动手创设活动的环境。我们要解放幼儿的手脚,让他们有个轻松愉快的情绪。比如我们可以将所有课桌椅移至角落,为室内腾开足够的空间,铺上孩子喜欢的可爱小布垫或者小靠枕。这样也就确保了每个孩子都有相对比较独立的个人活动空间。这种形式可以让幼儿感到轻松、舒服,也就马上克服了拘束感。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幼儿把椅子摆成马蹄形的形状,围绕着钢琴和老师坐成一个半圆形,这样不仅拉近了幼儿与教师的距离感,也可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更清楚的看到老师的演示,能维系幼儿对老师的关注。保持好每个孩子宽松自然的情绪状态也是活动前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先请孩子稍稍休息,这样能保持孩子们活动前基本稳定的情绪,保持心平气和。如此一来,孩子们有了安静而不烦躁的心理准备,也就有了比较宽松的心境,再加上自然舒服的室内环境,更能让幼儿安下心来,静静倾听。 此外,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中外名曲,在孩子们午餐前、睡觉前来欣赏倾听,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欣赏兴趣和倾听能力。
倾听生活的声音:不管我们选择怎么的声音或者乐曲,都一定要激起幼儿倾听的兴趣和欲望。我们的生活也是一部优美动听的交响曲,不妨可以从身边的声音着手,让幼儿去倾听、感受自然的声音。 动物们的声音 :小动物从来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听着小动物发出的叫声,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去模仿叫唤。在户外散步时,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感受春天的虫鸣鸟叫、夏天的蝉歌蛙叫。春游踏青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地 去探索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是怎么听到的?感觉怎么样?”等等。
倾听音乐作品:在现在的教材中,乐曲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曲都适合幼儿来倾听。因为有一些乐曲太复杂,幼儿听不懂、不理解。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择音乐作品。生动有趣的,具有故事情节的音乐,也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如小班音乐活动《小兔子乖乖》、中班音乐活动《拔萝卜》等。在倾听这类音乐时,我们首先给幼儿讲故事,让他们大概了解故事的情节;接着,让幼儿安静的倾听音乐,帮助幼儿熟悉音乐,让幼儿仔细体会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等;最后让幼儿边听边想,使幼儿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对音乐所表现的不同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想象和表演。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音乐中,声音的多变性,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所表达内容具有的不确定性,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要尝试着走近孩子听的世界,不要干涉孩子听的感受,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强制加在他们的身上。也许我们会渐渐发现他们的想法比我们更加有创意。比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中,我会让孩子先闭上眼睛倾听。在倾听地过程中,我会有针对性地提问“你感觉你现在在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在没有视频干扰的情况下,敢大胆地讲述自己的不同感受。 我们与孩子在倾听音乐、声响后,可以请他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他们“想一想,你在什么时候,或者在什么地方也听过这样的声音、音乐?”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能够时时关注音乐,倾听音乐,做一个欣赏音乐的有心者。为今后开展更好的音乐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不象图画那样形象易懂,它需要由人的听觉去感受体会。它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优美的旋律都体现了音乐的美妙之处。无论在歌唱、韵律、音乐游戏、打击乐等各种音乐活动中,倾听都是活动的重中之重。懂得倾听是帮助幼儿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掌握方法,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使幼儿都拥有一双“音乐的耳朵”,更好地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单位: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第一幼儿园)
欣赏音乐需要宽松舒服的倾听环境。在每一次的音乐活动前,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动手创设活动的环境。我们要解放幼儿的手脚,让他们有个轻松愉快的情绪。比如我们可以将所有课桌椅移至角落,为室内腾开足够的空间,铺上孩子喜欢的可爱小布垫或者小靠枕。这样也就确保了每个孩子都有相对比较独立的个人活动空间。这种形式可以让幼儿感到轻松、舒服,也就马上克服了拘束感。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幼儿把椅子摆成马蹄形的形状,围绕着钢琴和老师坐成一个半圆形,这样不仅拉近了幼儿与教师的距离感,也可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更清楚的看到老师的演示,能维系幼儿对老师的关注。保持好每个孩子宽松自然的情绪状态也是活动前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先请孩子稍稍休息,这样能保持孩子们活动前基本稳定的情绪,保持心平气和。如此一来,孩子们有了安静而不烦躁的心理准备,也就有了比较宽松的心境,再加上自然舒服的室内环境,更能让幼儿安下心来,静静倾听。 此外,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中外名曲,在孩子们午餐前、睡觉前来欣赏倾听,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欣赏兴趣和倾听能力。
倾听生活的声音:不管我们选择怎么的声音或者乐曲,都一定要激起幼儿倾听的兴趣和欲望。我们的生活也是一部优美动听的交响曲,不妨可以从身边的声音着手,让幼儿去倾听、感受自然的声音。 动物们的声音 :小动物从来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听着小动物发出的叫声,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去模仿叫唤。在户外散步时,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感受春天的虫鸣鸟叫、夏天的蝉歌蛙叫。春游踏青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地 去探索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是怎么听到的?感觉怎么样?”等等。
倾听音乐作品:在现在的教材中,乐曲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曲都适合幼儿来倾听。因为有一些乐曲太复杂,幼儿听不懂、不理解。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择音乐作品。生动有趣的,具有故事情节的音乐,也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如小班音乐活动《小兔子乖乖》、中班音乐活动《拔萝卜》等。在倾听这类音乐时,我们首先给幼儿讲故事,让他们大概了解故事的情节;接着,让幼儿安静的倾听音乐,帮助幼儿熟悉音乐,让幼儿仔细体会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等;最后让幼儿边听边想,使幼儿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对音乐所表现的不同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想象和表演。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音乐中,声音的多变性,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所表达内容具有的不确定性,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要尝试着走近孩子听的世界,不要干涉孩子听的感受,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强制加在他们的身上。也许我们会渐渐发现他们的想法比我们更加有创意。比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中,我会让孩子先闭上眼睛倾听。在倾听地过程中,我会有针对性地提问“你感觉你现在在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在没有视频干扰的情况下,敢大胆地讲述自己的不同感受。 我们与孩子在倾听音乐、声响后,可以请他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他们“想一想,你在什么时候,或者在什么地方也听过这样的声音、音乐?”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能够时时关注音乐,倾听音乐,做一个欣赏音乐的有心者。为今后开展更好的音乐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不象图画那样形象易懂,它需要由人的听觉去感受体会。它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优美的旋律都体现了音乐的美妙之处。无论在歌唱、韵律、音乐游戏、打击乐等各种音乐活动中,倾听都是活动的重中之重。懂得倾听是帮助幼儿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掌握方法,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使幼儿都拥有一双“音乐的耳朵”,更好地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单位: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