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项目——“大学生自建口译资料库”的实践研究为依据,介绍了大学生自建口译资料库的方法、原则以及具体措施。为了给大学生的口译学习提供符合其学习水平、学习目的和学习规律的口译资源,以长沙理工大学的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通过对各种口译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和整合,自建了一个口译资料库。目前,资料库已经在一定范围内试运行,反响较好。
[关键词]口译;自建;资料库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3008503
当前,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口译活动日益频繁,口译教学与培训也日趋普及。2006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翻译本科专业,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院校中,半数以上设有口译专业。口译课作为一门集技能性、实践性和仿真性于一体的课程,对大学生将来的职业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尽管各类口译教材层出不穷,各种口译培训班也如火如荼,但是符合大学生学习水平、学习目的和学习规律的口译资料,却由于缺乏系统性而并不易得。在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项目——大学生自建口译资料库研究中,为了解目前大学生对口译训练资料的使用现状和实际需求,口译资料库研究项目组(下称项目组)对长沙开设口译课的几所大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分发的500份有关大学生口译材料需求的问卷中,68.5%的学生不清楚如何选择合适的口译资料。大学生口译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口译教材、网络和口译语料库。其中,口译教材形式比较单一,内容容易过时,有些教材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有些则难度偏大。口译学习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料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已建成的口译语料库不多,且由于开发和使用成本较高,大学生使用的较少。即使有学校购买了语料库,但也限于少量时间在实验室中集中使用。对此,除个别学者曾提及利用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资源进行口译训练,目前还没有人为了满足学生课外学习的需要,设计和建设一个难度适宜、形式多样、操作简便、紧贴课堂教学与练习的资料库。有鉴于此,项目组尝试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参考,以大学本科生为目标用户,依托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自建一个口译资料库,以满足口译训练对海量资源的需求。目前,资料库处在试运行阶段,反响良好。
1资料库资料来源分析
由于资料库主要取材于语料库、口译学习网站和口译教材,项目组首先对这三个主要来源进行了调查,这是自建口译资料库的前期基础。
语料库方面,由于口译语料库的建设与研究迄今仅有十余年的历史,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口译语料库尚不到10个,最大的容量也仅为100万词左右[1]。国外在语料库建设上走在前列,语料库综合性较强,涵盖政治、外交、法律、娱乐等多个方面,单词库存量平均在10万字左右,所收集资料来自现场资料,如视频、音频、稿件等,确保训练过程真实有效。虽然这些语料库涉及主题较广,但每一个主题的材料并不是十分丰富,有待进一步充实。在我国,语料库分散,一般集中于重点大学院校,二本及三本院校语料库较少。总体而言,语料库由于建设成本高、对外透明度不高,没有形成一个较大的、成熟的系统,更无法成为公共免费资源。因此,大学生在口译学习中对语料库接触较少,可以说,它并没有真正有效地为大学生的口译学习提供服务。
我国的口译学习网站往往同其它的英语学习结合在一起。目前用户较多、反响较好的主要有沪江口译网、普特英语听力网和可可英语学习网中的口译训练部分等。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不足:(1)可查阅网站少,很多网站是虚假网站或虚假链接,可用性较低,容易造成口译学习中的困扰;(2)有关口译学习网站很多口译资料并不免费,甚至需要付出比较高的费用,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实用性不强;(3)口译资料不齐全,很多口译资料只有文本却没有音频,或有音频却没有文本,不方便查阅;(4)时效性较差,现在网页上的口译材料还是几年前的演讲、新闻、电影节选等,这说明口译网站还没有充分为口译市场认可,缺乏良性的运营和管理。
第3期段静刘紫薇曹志艳吴文婷夏密田帅大学生自建口译资料库初探
教学研究2016
在口译教材方面,项目组走访了长沙各大高校图书藏馆及各大书店,搜集并研究了多本口译教材,包括:崔永禄主编的《新编英语口译教程》(附MP3录音下载)、雷天放主编的《口译教程》(附MP3光盘)、肖晓燕主编的《走进口译——欧盟亚欧口译项目多媒体教学资料》(附DVD)等。口译教材所提供的训练资料通常形式比较单一,大多为会议口译,内容容易过时,且难度较大。有些专业院校编写的口译教材有明显地域性特征或专业性特征,不适合于一般大学生进行基础训练。
2014年,韩盛双和朱琦曾提出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的主张,指出:“网络教学平台集图像、声音、文本于一体,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口译实战训练和资源共享的平台,也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巩固课堂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效果有重要的意义”[2]。受此启发,项目组尝试自建一个可由学生自己建设、更新、扩充的口译资料库,保证在资料的可得性、时效性、丰富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尽量满足口译爱好者的学习之需。
2自建口译资料库的原则和措施
口译资料库项目从2015年初开始实施,预期一年完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研究和确立资料库的选材标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典型特征的信息技术为自主开发口译学习资料提供了海量的素材。不同的口译材料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使用。项目组以得到普遍认同的难度“适当性”和“渐序性”作为建设资料库的基本原则。首先,难度甄别是自主设计与开发口译学习资料的一个关键步骤,它关系到选材的科学性、学习的循序性和效果的有效性。正如许文胜所说,“教材应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符合认知特点,由易而难,循序渐进;既符合口译思维过程特点又符合认知技能提高规律。”[3]通过调查走访和经验采集,主要将词汇量、语速和专业性作为判断一个口译资料难易程度的参数,并构成判断一篇资料难度的标准。其次,在确定资料难度“适当性”的基础上,将资料库分成三个难度类型:第一类适合于口译初学者,标为难度Ⅰ。这类材料涉及的词汇多为日常用语,语速接近VOA慢速英语,即每分钟95字左右,内容不涉及较为专业的领域,多取材于一些听力和口语资源;第二类满足具备一定口译基础的学习者,标为难度Ⅱ。词汇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性,涉及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科技、民生等领域,英文语速接近正常语速,为每分钟130~180字。项目组从各类口译教材、口译网站以及大家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出符合标准的语料;第三类标为难度Ⅲ,针对的学习对象为有志于考取口译方向的研究生、参加口译竞赛、考取口译证书的学生。词汇量上进一步扩大,语速进一步提高,接近央视英语新闻频道的语速。项目组从CCTV9和CCTV13上下载了大量的新闻视频和相应的文本,同时还从各大口译网站上下载了访谈、演讲、脱口秀等不同形式的口译资料。 第二,划分和建立资料库的结构层次。在确立资料库选材标准的基础上,把不同难度的资料归入不同层级目录下,以供索引。资料库总体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难度,分别为上文所提到的难度Ⅰ、难度Ⅱ和难度Ⅲ。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级别。在第一层级下,按“形式”划分第二个层级,主要包括:对话、新闻、演讲及其它。这一划分的根据是不同形式的口译资料能有效地训练不同方面的口译能力。考虑到视频和录音用于口译训练中的不同效果,将其分列开来。在第二个子目录下,再按专题进行第三个层级的划分,包括常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民生等。
这样建立的资料库结构简单,易操作,具有灵活性。三个层级中,第一、二层级的目录是固定的,但里面包含的资料可以随时扩充或删改。第三层级,即专题层级,则可以根据材料的主题进行补充。如有发现不能归于已有专题类别的材料,可以自行建立一个新的专题目录。所选取的资料应同时具备音频/视频和原文/译文。搭建好这样一个框架后,就可以发动群体的力量,为资料库不断添加新的资料,注入新鲜的血液。
第三,建立资料库的共享和共建机制。项目组将依靠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一个可以共享和共建的口译资料库。网络教学平台以“课程教学”为核心,支持课程长期滚动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共享,支持教学过程跟踪统计,实现教学过程与评价展示相结合。由于网络教学平台已经具备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发布作业、讨论交流等基本的交互功能,项目组将以此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共同参与的模式对口译资源库进行建设和维护,对口译资料进行审核、整理,对主题和内容已经与社会现实脱节的部分材料,定期进行清理和删除,并根据学生兴趣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热点问题和训练需要,补充新的材料。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讲话视频,则可以作为基本语料长期保存,供下一学年使用。
通过将资料库挂靠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资料库在一定范围内的共享和共建。这既降低了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又保证了资料库使用的及时性和便捷性。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教学平台,发表意见和建议,完善资料库系统。
3口译资料库运行的反响
考虑到资料库使用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在资料库建成的初期,项目组主要是在班级内部小范围运行。学生们反映,自建的资料库难度划分合理,可以方便地寻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资料,提高了学习效率。资料库结构清晰,对于信息搜集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自建的资料库为他们提供了简明易懂、操作方便的资料来源。此外,由于动员了群体的力量,资料更新较快,且往往能搜集到一些非常新颖而有价值的口译资料。
当然,资料库也存在各种不足之处。首先,资料库的资料还不够充实。由于时间短,人力有限,目前还有大量的口译资料未经整理入库。项目组将依照现有的模式,不断地进行补充扩容。其次,仍然存在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例如,由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存储空间有限,一些较大的视频、音频材料在上传过程中遇到困难,拟通过建立云盘来解决存储空间问题。在试运行阶段,项目组通过教学平台与学生们实时交流,搜集了各种反馈意见,将在今后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自建口译资料库对于口译课程建设和大学生口译学习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它立足于大学生口译学习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选材标准,确立资料的结构层次,建立一定范围内的共享和共建机制。这避免了各自为阵搜集资料的重复劳动,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它有效地发动了群体的力量,在资料库的建设、维护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形成一种团队合作的氛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训练热情。教师的角色则转换为“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培养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4]。在搜集资料、审查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既为他人做出了贡献,自身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李红满.《基于语料库口译研究的突破》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2):313318.
[2] 韩盛双,朱琦.口译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的构建与共享[J].学理论,2014,(15):194195.
[3] 许文胜.大数据时代iBooks口译教材的研编与应用[J].中国翻译,2015,(3):6366.
[4] 陈振东,李澜.基于网络和语料库的口译教学策略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9,(1):913.
On independent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rpreting database
DUAN Jing,LIU Ziwei,CAO Zhiyan,WU Wenting,XIA Mi,TIAN Shua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关键词]口译;自建;资料库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3008503
当前,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口译活动日益频繁,口译教学与培训也日趋普及。2006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翻译本科专业,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院校中,半数以上设有口译专业。口译课作为一门集技能性、实践性和仿真性于一体的课程,对大学生将来的职业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尽管各类口译教材层出不穷,各种口译培训班也如火如荼,但是符合大学生学习水平、学习目的和学习规律的口译资料,却由于缺乏系统性而并不易得。在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项目——大学生自建口译资料库研究中,为了解目前大学生对口译训练资料的使用现状和实际需求,口译资料库研究项目组(下称项目组)对长沙开设口译课的几所大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分发的500份有关大学生口译材料需求的问卷中,68.5%的学生不清楚如何选择合适的口译资料。大学生口译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口译教材、网络和口译语料库。其中,口译教材形式比较单一,内容容易过时,有些教材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有些则难度偏大。口译学习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料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已建成的口译语料库不多,且由于开发和使用成本较高,大学生使用的较少。即使有学校购买了语料库,但也限于少量时间在实验室中集中使用。对此,除个别学者曾提及利用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资源进行口译训练,目前还没有人为了满足学生课外学习的需要,设计和建设一个难度适宜、形式多样、操作简便、紧贴课堂教学与练习的资料库。有鉴于此,项目组尝试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参考,以大学本科生为目标用户,依托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自建一个口译资料库,以满足口译训练对海量资源的需求。目前,资料库处在试运行阶段,反响良好。
1资料库资料来源分析
由于资料库主要取材于语料库、口译学习网站和口译教材,项目组首先对这三个主要来源进行了调查,这是自建口译资料库的前期基础。
语料库方面,由于口译语料库的建设与研究迄今仅有十余年的历史,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口译语料库尚不到10个,最大的容量也仅为100万词左右[1]。国外在语料库建设上走在前列,语料库综合性较强,涵盖政治、外交、法律、娱乐等多个方面,单词库存量平均在10万字左右,所收集资料来自现场资料,如视频、音频、稿件等,确保训练过程真实有效。虽然这些语料库涉及主题较广,但每一个主题的材料并不是十分丰富,有待进一步充实。在我国,语料库分散,一般集中于重点大学院校,二本及三本院校语料库较少。总体而言,语料库由于建设成本高、对外透明度不高,没有形成一个较大的、成熟的系统,更无法成为公共免费资源。因此,大学生在口译学习中对语料库接触较少,可以说,它并没有真正有效地为大学生的口译学习提供服务。
我国的口译学习网站往往同其它的英语学习结合在一起。目前用户较多、反响较好的主要有沪江口译网、普特英语听力网和可可英语学习网中的口译训练部分等。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不足:(1)可查阅网站少,很多网站是虚假网站或虚假链接,可用性较低,容易造成口译学习中的困扰;(2)有关口译学习网站很多口译资料并不免费,甚至需要付出比较高的费用,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实用性不强;(3)口译资料不齐全,很多口译资料只有文本却没有音频,或有音频却没有文本,不方便查阅;(4)时效性较差,现在网页上的口译材料还是几年前的演讲、新闻、电影节选等,这说明口译网站还没有充分为口译市场认可,缺乏良性的运营和管理。
第3期段静刘紫薇曹志艳吴文婷夏密田帅大学生自建口译资料库初探
教学研究2016
在口译教材方面,项目组走访了长沙各大高校图书藏馆及各大书店,搜集并研究了多本口译教材,包括:崔永禄主编的《新编英语口译教程》(附MP3录音下载)、雷天放主编的《口译教程》(附MP3光盘)、肖晓燕主编的《走进口译——欧盟亚欧口译项目多媒体教学资料》(附DVD)等。口译教材所提供的训练资料通常形式比较单一,大多为会议口译,内容容易过时,且难度较大。有些专业院校编写的口译教材有明显地域性特征或专业性特征,不适合于一般大学生进行基础训练。
2014年,韩盛双和朱琦曾提出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的主张,指出:“网络教学平台集图像、声音、文本于一体,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口译实战训练和资源共享的平台,也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巩固课堂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效果有重要的意义”[2]。受此启发,项目组尝试自建一个可由学生自己建设、更新、扩充的口译资料库,保证在资料的可得性、时效性、丰富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尽量满足口译爱好者的学习之需。
2自建口译资料库的原则和措施
口译资料库项目从2015年初开始实施,预期一年完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研究和确立资料库的选材标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典型特征的信息技术为自主开发口译学习资料提供了海量的素材。不同的口译材料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使用。项目组以得到普遍认同的难度“适当性”和“渐序性”作为建设资料库的基本原则。首先,难度甄别是自主设计与开发口译学习资料的一个关键步骤,它关系到选材的科学性、学习的循序性和效果的有效性。正如许文胜所说,“教材应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符合认知特点,由易而难,循序渐进;既符合口译思维过程特点又符合认知技能提高规律。”[3]通过调查走访和经验采集,主要将词汇量、语速和专业性作为判断一个口译资料难易程度的参数,并构成判断一篇资料难度的标准。其次,在确定资料难度“适当性”的基础上,将资料库分成三个难度类型:第一类适合于口译初学者,标为难度Ⅰ。这类材料涉及的词汇多为日常用语,语速接近VOA慢速英语,即每分钟95字左右,内容不涉及较为专业的领域,多取材于一些听力和口语资源;第二类满足具备一定口译基础的学习者,标为难度Ⅱ。词汇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性,涉及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科技、民生等领域,英文语速接近正常语速,为每分钟130~180字。项目组从各类口译教材、口译网站以及大家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出符合标准的语料;第三类标为难度Ⅲ,针对的学习对象为有志于考取口译方向的研究生、参加口译竞赛、考取口译证书的学生。词汇量上进一步扩大,语速进一步提高,接近央视英语新闻频道的语速。项目组从CCTV9和CCTV13上下载了大量的新闻视频和相应的文本,同时还从各大口译网站上下载了访谈、演讲、脱口秀等不同形式的口译资料。 第二,划分和建立资料库的结构层次。在确立资料库选材标准的基础上,把不同难度的资料归入不同层级目录下,以供索引。资料库总体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难度,分别为上文所提到的难度Ⅰ、难度Ⅱ和难度Ⅲ。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级别。在第一层级下,按“形式”划分第二个层级,主要包括:对话、新闻、演讲及其它。这一划分的根据是不同形式的口译资料能有效地训练不同方面的口译能力。考虑到视频和录音用于口译训练中的不同效果,将其分列开来。在第二个子目录下,再按专题进行第三个层级的划分,包括常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民生等。
这样建立的资料库结构简单,易操作,具有灵活性。三个层级中,第一、二层级的目录是固定的,但里面包含的资料可以随时扩充或删改。第三层级,即专题层级,则可以根据材料的主题进行补充。如有发现不能归于已有专题类别的材料,可以自行建立一个新的专题目录。所选取的资料应同时具备音频/视频和原文/译文。搭建好这样一个框架后,就可以发动群体的力量,为资料库不断添加新的资料,注入新鲜的血液。
第三,建立资料库的共享和共建机制。项目组将依靠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一个可以共享和共建的口译资料库。网络教学平台以“课程教学”为核心,支持课程长期滚动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共享,支持教学过程跟踪统计,实现教学过程与评价展示相结合。由于网络教学平台已经具备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发布作业、讨论交流等基本的交互功能,项目组将以此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共同参与的模式对口译资源库进行建设和维护,对口译资料进行审核、整理,对主题和内容已经与社会现实脱节的部分材料,定期进行清理和删除,并根据学生兴趣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热点问题和训练需要,补充新的材料。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讲话视频,则可以作为基本语料长期保存,供下一学年使用。
通过将资料库挂靠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资料库在一定范围内的共享和共建。这既降低了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又保证了资料库使用的及时性和便捷性。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教学平台,发表意见和建议,完善资料库系统。
3口译资料库运行的反响
考虑到资料库使用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在资料库建成的初期,项目组主要是在班级内部小范围运行。学生们反映,自建的资料库难度划分合理,可以方便地寻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资料,提高了学习效率。资料库结构清晰,对于信息搜集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自建的资料库为他们提供了简明易懂、操作方便的资料来源。此外,由于动员了群体的力量,资料更新较快,且往往能搜集到一些非常新颖而有价值的口译资料。
当然,资料库也存在各种不足之处。首先,资料库的资料还不够充实。由于时间短,人力有限,目前还有大量的口译资料未经整理入库。项目组将依照现有的模式,不断地进行补充扩容。其次,仍然存在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例如,由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存储空间有限,一些较大的视频、音频材料在上传过程中遇到困难,拟通过建立云盘来解决存储空间问题。在试运行阶段,项目组通过教学平台与学生们实时交流,搜集了各种反馈意见,将在今后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自建口译资料库对于口译课程建设和大学生口译学习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它立足于大学生口译学习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选材标准,确立资料的结构层次,建立一定范围内的共享和共建机制。这避免了各自为阵搜集资料的重复劳动,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它有效地发动了群体的力量,在资料库的建设、维护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形成一种团队合作的氛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训练热情。教师的角色则转换为“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培养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4]。在搜集资料、审查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既为他人做出了贡献,自身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李红满.《基于语料库口译研究的突破》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2):313318.
[2] 韩盛双,朱琦.口译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的构建与共享[J].学理论,2014,(15):194195.
[3] 许文胜.大数据时代iBooks口译教材的研编与应用[J].中国翻译,2015,(3):6366.
[4] 陈振东,李澜.基于网络和语料库的口译教学策略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9,(1):913.
On independent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rpreting database
DUAN Jing,LIU Ziwei,CAO Zhiyan,WU Wenting,XIA Mi,TIAN Shua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