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技巧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zhou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的学习呈现生命的涌动,会更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攀爬支架。有效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窍门主要有多媒体视频再现真实情境、图片的利用,故事、典故的引导,生活资源的开发等手段。这样,课堂才会更有生机,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情境;语文教学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运用一定的手段,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形象,辅之以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所要描绘的情境表象,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从而进行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会使学生的学习呈现生命的涌动,会更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呢?
  一、情境导入,激发潜能
  语文课上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根据文本所设置的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真实的场景,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和高涨的热情。
  例如:我在教学《亲爱的爸爸妈妈》时,运用激情导入,积蓄情感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在进入课文之前,让学生先看一个电影片断——《南京大屠杀》影片片断剪辑。
  师:这是故事片《南京大屠杀》中的几个片断。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此刻的心情或感受。
  学生:(沉重)恐怖,残忍,悲惨……
  老师:是啊,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看到这种场面都会感到悲痛、惨烈。中国人民的这种痛苦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感同身受,让人悲愤不已。二战中像这样被屠杀的平民不计其数,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就经历过一次毁灭性的杀戮。参观完这个遗址,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点击课件:萨特的话。)请一位学生朗读。
  师:从这段文学中你能发现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
  生:(痛苦)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
  师:是的,我们的心应当沉重。因为那场屠杀中还有300个孩子,面对孩子们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是冰冷的枪声,多么撕心裂肺。(声音哽咽)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的记忆。
  可见,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创设情境,学生情绪被调节起来,主动性有明显的提高,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二、利用图片创设情境,理解主旨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反映同一主题的几幅图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在对比鉴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具象艺术真实性、再现性的特点,有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学生沉浸在这种感觉的同时,对具象艺术也产生了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丑小鸭》这篇童话故事时,按如下顺序出示了几张关于丑小鸭在成长过程曾经到过的地点的图片,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通过图片展示,学生很快懂得人生的起点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要把握生命的航向,这样他们就很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创设故事、典故情境,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审美能力
  历史故事、语文典故能起到很好的积累知识的作用,巧妙地运用故事、典故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人教七上《女娲造人》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盘古开天辟地》是一篇很古老的神话,谁能谈谈你所知道的情节或内容?
  生1:传说古时候天地一片馄饨,盘古醒来后,用斧头把天地劈开,天地从此便分开了。
  生2:盘古后来是累死的,他倒下后头发变成了草树,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
  师: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而凭借臆象、猜测创造出来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刚上课,如果能讲一些故事、典故,那么就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由故事引入课堂上课的内容就更加自然。
  四、利用生活资源,创设活动情境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强化他们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例如:我上完了《奇妙的克隆》后,开展了“关于克隆的争议”的主题活动,实质上是涉及科学和道德的两难问题。我首先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让学生认识克隆技术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同时也有可能为人类带来灾难。通过讨论,除了达到口语训练、思维训练的目的外,还为学生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础。通过语文综合活动,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教师就要利用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创设出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且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营造深厚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教育技术通讯,2006(1).
  [2]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钱卫军.谈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理论研,2008(2).
其他文献
对土木工程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提出合理的教学体系是课程建设的灵魂,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改进教
为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师应从“优化授课模式,注重教学实践”“优化生活化的提问方式,提升数学实践兴趣”“提高执教者的数学实践能力,优化作业布置”三个方面入手,不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事关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品牌的树立和长远目标的实现。因此,认真做好教学督导工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怎样做好这一工作呢?本文首先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克服当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何在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   一、在日常的课
互动教学模式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产物,这是一种利于师生之间交流与促进的新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
摘 要:中高职衔接是职业类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课程衔接是其实质与核心问题。本文就综合布线课程,探讨了“3+3”模式下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希望能对衔接课程体系的完善有所作用。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综合布线课程  随着我国对职业类学校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为了解决中职学生学历偏低、就业薪资偏少、就业发展后劲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也为了满足中职学生对接受更高等级教育的需求问题,中等
车工的应变能力指车工在工作实践中,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的准确与完善程度。它是一个车工综合技能的集中再现。在日新月异的企业改革潮流中,就业岗位竞争会日益激烈,企业对员
全球化是一个经济过程,更是一个体现社会结构变迁的社会化过程.阐述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法律受到的强烈影响和严峻考验.法律全球化也正在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法律全球化浪潮
指出中国诗歌独特的魅力集中体现为对“兴”的重视,认为“兴”反应了中国古典诗歌独特而深邃的诗性思维与美学原则,以及一个古朴民族诗意栖居的特质;并以现代西方文学理论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