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企业新趋势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36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2012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012年是我国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对企业来说,成本压力依然是企业所面对的最直接、最严重的现实问题。最新的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选择“人工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79%和57.7%,排在所有二十个选项的前两位。面对成本上升造成的倒逼要求,中国企业在2012年的经营走势大致连续保持前一阶段的特征,并呈现出新的、更丰富的特点。
  
  企业增长进一步放缓
  企业增长预计普遍会进一步放缓。工信部发布的《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秋季报告》显示,2012年,化工、钢铁、汽车、纺织、原材料等主要行业的增速会明显放缓。报告预测,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预计比2011年低1-2个百分点。虽然增速放缓有利于结构调整,但利润下滑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如, 2011年10月, 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仅为0.47%,实现利润13.75亿元,比9月份下降82.6%;9月份9家亏损,10月份增至25家亏损,亏损21.25亿元。
  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从企业家角度印证了2012年企业经营会进一步放慢的预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对2012年的企业景气预期持谨慎乐观态度。企业经营者对2012年企业经营状况的预期比2009年、2010年有所回落,不过仍高于2008年。中型企业对2012年的预计更为乐观;从不同经济类型看,民营企业预计“好转”比预计“恶化”的多24.9个百分点,相对较为乐观。从不同行业看,对2012年预计较为乐观的行业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食品等,预计“好转”的比“恶化”的多40个百分点以上。
  
  兼并重组势头一如既往
  2012年,兼并收购还会如火如荼地进行。
  国内可谓一如既往。兼并重组近年来在国内就未曾放慢过。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案例227起,同比增长48.4%,披露金额的202起并购总额141.52亿美元,其中国内并购186起,涉及58.24亿美元。2011年中央企业兼并重组专项资金达80亿元。通过并购重组,央企数量已由国资委成立之初的196家减到117家。国资委还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把央企整合至100家以内。当前,成本上升造成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与淘汰落后产能势必推动兼并重组在2012年继续下去。国家有关部委也一直在积极推动兼并重组的开展。工信部苗圩部长2011年夏表示,必须紧密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促进企业兼并重组重点切实抓好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和医药等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国家工商总局与证监会新近都颁布了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
  国际则可用抓住机遇来形容。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就是国际并购市场的重要力量,引领全球并购潮。2011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75笔,同比增加2笔,海外并购交易量170亿美元。中国并购交易占全球比重持续攀升,2011年上半年占8.2%。预计2012年海外并购将持续火热,能源及矿产行业依旧会成为最主要的领域,而机械制造行业也出现加快海外并购步伐的势头。海外高科技、清洁技术企业及行业知名公司也将成为并购的目标。
  
  产业链整合进一步深化
  2012年,在成长步伐放缓、成本压力趋紧、经营利润摊薄的背景下,除了通过兼并重组进行(横向)结构调整外,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整合(纵向)也将继续进行,以打造高效率、低成本、高收益的产业链。产业链整合一直以来都在国内重点行业如钢铁、化工、汽车、电子信息业进行。这种整合在未来还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突破产业界限向上下游行业延伸。向上游延伸即是进入资源领域,掌握上游资源,争取国际定价权,突出资源为王的特性;向下延伸即是延伸到产品的服务环节,并与流通、仓储企业整合,在此基础上共同面向终端用户实现加工、仓储与流通的专业化。而目前我国的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行业分割与行政分割,需要予以打破。
  企业实现基地的合理化布局与分工。在考虑资源、市场与物流成本的前提下,产品生产既有集中,也有分散。以钢铁生产为例,美钢联的钢材生产总量在3000万吨左右,在全美有20多个生产厂,单体企业粗钢产能是500万吨,而且分布在全美各境。而中国很多单体企业的产能都在上千万吨。美钢联将多个工厂分布到美国各地,就为了便于客户的服务,实现了商品物流上的成本降低。这也是国内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全面进入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十二五”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面。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启动,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2012年,企业将在2011年的基础上,抓住新兴产业兴起及国家优惠政策赋予的机遇,全面进入新兴产业,获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增长点。调查显示,在2010年与2011年连续两年的调查中,关于“十二五”期间应重点突破的方面,回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均在30%左右,排在回答问题的前列。这充分表明了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向。多家机构普遍认为,虽然2012年经济增速将低于2011年,但是不断出台的各行业“十二五”产业规划,必将引发新一轮“政策投资潮”。据悉七大新兴战略产业将在未来5年获得战略产业投资10.8万亿元,而2012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深化之年必将是一个资本进入的重要年份。
  
  管理成为降成本重要手段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当前,在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攀升、税费负担较重、盈利空间缩小和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的背景下,管理成为许多企业降低成本、渡过经营困难期的重要手段。调查显示,面对当前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企业经营者表示将通过自身努力来积极应对。关于“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未来一年应着重采取的措施”,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五项分别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74.4%)、“增加创新投入”(59.5%)、“引进人才”(53%)、“开拓国内市场”(44%)和“更新设备”(41.8%),这个排序与前两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表明近年来企业应对挑战的战略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与201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选择“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的比重有所提高,表明目前成本上升对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客观上已成为当务之急,主观上已成为企业经营者的共识。
  (作者供职于中国企业联合会)
其他文献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年初曾表示,今年国资委将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基层和企业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分类推进国企改革的政策措施,力争有所突破。国企的分类国内外有不尽一致的标准,但分类的目的都是为了实行有效的监管,服从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因此,改进我国国企的分类监管应明确其认识前提、基本条件和具体方法。  分类监管应符合市场化方向  “十八大”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目前,煤炭价格早已一只脚踏入了市场经济时代;而电价仍实行严格的政府定价,被牢牢定格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前后脱节的市场化,或许正是造成近年来电荒频发的根源    根据电力企业联合会的预警,我国入夏前全国电力缺口保守估计为3000万千瓦,各地将不得不采取经常性停电的办法来缓解危机。电荒频发,不仅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烦恼,也令外界对于中国经济未来20年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有所质疑。火力发电在我国电力
近期,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三个诉讼案闹得沸沸扬扬,其中的法律问题急需正本清源。  解散合资企业诉求合理?  在王老吉药业合资合约还有半年将到期之际,其两大股东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同兴药业有限公司之间出现重大分歧,前者意欲续约,后者想解散。今年6月同兴要求解散王老吉药业的诉请获广州中院受理。据报道,同兴认为己方作为股东,对公司享有的经营管理权、财务审批监管权等股东权利全部被广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