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2005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乳腺病变CT灌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22例乳腺疾病女性行乳腺CT灌注.其中纤维腺瘤1例(合并乳腺囊肿);其他良性病变5例;乳腺癌16例.采用电影模式(0.5 s/r),120 kV,60 mA,5 mm×4;注射流率4.0 ml/s,延迟5 s,扫描时间50 s.利用GE公司Perfusion 3体部灌注软件,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组BF、BV、MTT、PS均值分别为(33.55±28.40) ml·min-1·100 g-1、(5.60±3.08) ml/100 g、(15.37±6.41) s和(18.71±10.42) ml*min-1*100 g-1,对侧正常乳腺组BF、BV、MTT、PS均值分别为(10.36±9.44)ml*min-1*100 g-1、(0.70±0.22) ml/100 g、(13.55±7.27) s和(1.54±1.74)ml*min-1*100 g-1,2组间BF、BV、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腺瘤BF、BV、MTT、PS均值分别为(62.57±19.62)ml*min-1*100 g-1、(7.37±1.30)ml/100 g、(11.24±3.34) s和(27.63±3.87)ml*min-1*100 g-1,与乳腺癌组之间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良性病变BF、BV、MTT、PS均值分别为(7.65±10.24) ml*min-1*100 g-1、(1.23±0.97) ml/100 g、(14.94±10.68) s和(1.81±1.72) ml*min-1*100 g-1,与乳腺癌组之间BF、BV、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反映乳腺病变的血液灌注特点,提供有价值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其他文献
患者,男,45岁,因胆绞痛行超声检查,于肝右叶可见一低回声肿块.患者既往右上腹间歇性疼痛2个月.行CT扫描进一步明确肿瘤性质(CT扫描结果见图1).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
应用ab initio方法在HF/6-31G*水平上对L-乳酸脱氢酶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的转移是丙酮酸盐转化为L-乳酸盐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 并且, 与的转移是准同步进行的. 反应的活化能为168.37 kJ/mol, 反应物的复合物与产物复合物的能量差为?87.61 kJ/mol, 丙酮酸转变为乳酸是吸热反应. 与文献报道的半经验研究相比, 计算结果的显著特征是: 过渡态中辅酶
对Al ZrOCl2 体系采用熔体反应法制备了Al3Zr( p) 、Al2 O3( p) /A35 6复合材料。结果表明 :原位生成的Al3Zr和Al2 O3 均为多面体粒状 ,且Al3Zr表面存在生长小面 (facet)。复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Balthazar CT分级、血钙和血镁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u-PA和u-PAR.并对
目的了解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发生率及探讨患者ARAS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6例确诊或疑诊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肾动脉造影.以肾动脉狭
目的研究亚致死量陡脉冲对人卵巢癌多药耐药细胞亚株的杀伤及对多药耐药性的调节,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卵巢癌细胞亲本株(SKOV3)及多药耐药亚株(SKOV3/ADM)为研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通过建立在大变形力学基础上的强夯冲击碰撞有限元模型,对强夯振动性能、强夯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隔振沟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总结出有关强夯振动规律,同时也验证了大变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检测( computer aided detection, CAD )系统对肺内单发结节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150例直径约9~30 mm肺部单发结节的病例为试验组, 所有肺结节病灶均经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