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gkamps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从知识获取的角度来说,我们对外界信息的存储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抽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主的记忆类型;抽象记忆是以文字、概念、逻辑关系为主要对象的抽象化的记忆类型,也称词语逻辑记忆型。形象记忆法直观易记,但是很多书本知识都是间接知识,属于抽象内容,需要借助词语符号去记忆。一般来说,以抽象材料为对象的抽象记忆难保持,很难记住且不易回忆。因此在学习抽象知识时,如果把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相互取长补短,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可视化,则能促进知识的记忆。为此,笔者将思维可视化运用到教学中,创设一种形象化的教学环境,探寻抽象知识表达的可视化,表达文字难以描述的复杂结构,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充分结合使用,从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阐述教学的可视化方法,以此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改善知识的学习效果。
  对于很多抽象的和并不容易直观地观察与感知的知识内容,可视化技术实现了通过视觉表征形式促进其传播与创新,使其表达得清晰自然。思维导图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知识可视化制作方法,它利用人类大脑的放射发散思考模式,把所有的信息以发散的树状组织,以色彩图形、符号和关联词来组成概念点,用关联线和连接线表示概念之间的关联,全方位地刺激人的两个半脑,让词语、图像、数字、逻辑、颜色和空间意识等综合运用起来,通过直观形象的网状图建立概念之间的关系。它强调构建的方法,从中心图开始,按从中心发散的网状结构构建思维导图。对所整理的知识,按层次分类进行整理,抽取各类各点的概念和逻辑对应关系,层次分类使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突显出来,符合人的抽象思维模式。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整理的工具,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教学可视化的内涵与方法而言,教学的目的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可视化采取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方法。静态的可视化指知识的概念、理论、层次和关联等要点展示以导图形式实现,即教学内容的导图整理。动态的可视化指知识的表达、阐述、推理等演绎过程需要形象思维的帮助,抽象的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阐述与表达。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好的方法应该是内容发散状展开,模式为从整体到细节的建构。针对知识理论构建整体的骨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宏观上思考知识的整体结构。之后按照教学目标对于骨架中各分支内容的掌握需求程度的不同,或详或略地填充具体知识点,并构建各分支的概念、理论等要点的思维导图以引导学生对于各知识点的微观细节深入理解。最后,通过知识点思维导图的发散式展开,诱导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性和外延性进行探讨,从而勾勒出知识与技能应用和外延知识的相关点。教师整理绘制教学内容的全局导图,展现知识的整体、关键点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再由全局导图的树枝引申到各局部导图,对每个知识要点乃至每一课的内容均清晰地、层次分明地绘出导图,导图中色彩、图片和逻辑关联的非线性展开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潜能,激发了他们的思考能力,也增强了学生思维整理能力和建构式学习的能力。
  从思维诱导和学习能力培养的角度,教师在教的基础上,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空间。每一课的导图中留出知识延伸的关键点和相关的问题,留给学生进一步探究。课程知识体系的骨架由主体知识和扩展知识组成。主体侧重点放在课程所属领域所确定的知识内容;相关领域的知识内容,为扩展知识点。主体内容采取深入层次展开,突出主要侧重点。侧重知识点以导图形式教授为主,绘制详尽的全局导图和分支导图,引导学生逐步从宏观的理解深入到每个知识点的掌握。非重点和扩展知识点,作为思维诱导训练的素材,要求学生独立地完成知识的查找和整理。
  教学外在表现越是形象化和动态呈现,越是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为此,教师采用多媒体模式授课,在制作课件时引入声音、图解和动画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概念的文字定义很抽象,教师仅仅用语言解释表达,学生是无法理解的。我们引入动画,从逻辑层面形象地突出逻辑层次之间如何对等存在,对等层次之间的数据如何管道式逻辑传送,色彩和动画的引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层次之间的流动。动静结合的可视化教学强调知识的讲授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重,随着课程的深入化和知识导图的逐渐丰富化,学生绘制导图的能力和深层次知识的探究兴趣也会越来越增强,并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与教师互动融洽。
  可视化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可视化,思维导图以发散性的结构和清晰的层次来展现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这正符合可视化教学的需要。依照学生的认知需要和特征去组织和调控教学活动,有效引导学生经历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一定学时的课堂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升了继续自学的能力和增加了后續学习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1. 引言  在语言的组成部分当中,语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现阶段,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当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强调交际能力忽视语法教学。所以说,在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形式之下,怎样教学生语法是一项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国内普遍认为任务型教学法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的教学理论和遵循原则  2.1 任务型教学理论  所谓
1. Introduction  Whether reading aloud (RA) is effective is an interesting topic among English teachers, especially EFL/ESL teachers. Some NS teachers think that RA has little values for students. But
过程写作的教学方法是新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果发挥着积极作用。基于过程写作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能够对学生写作过程给予正确指导,使学生更好掌握写作技巧,以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加强对过程写作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行动方案与实施  1.1行动方案  过程写作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行动方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首先,对学生英语
在图书馆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中,馆员应实现角色转换,而馆员全面素质提升是实施角色转换的关键.
传统课堂是以学习成绩为导向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根据初中生爱说爱动的特点,教师应多尝试一些教学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进行教学,启发学生去高效率地学习与思考。本文就教师如何启发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英语思维方式展开讨论。  1. 增强教学启发性,学生乐于思考、便于思考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
文章全面论述了高校学生读者维权意识的构成,分析了读者权利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和强化维权意识的几项措施,进而提出强化读者维权意识的意义在于使之成为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质
随着中考制度的不断改革,英语能力题占分比例逐步提高,而阅读理解题是每次考试中分值最大的一类题,考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也正反映了考生运用英语进行理解分析的综合能力。如何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教师不仅要求考生平时要进行持之以恒的阅读训练,不断积累词汇、词组、句型,还应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1. 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方面的问题  教师在讲解阅读理解时,首先面临四五十个学生,教师没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化教学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数字化教学渐渐成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进入课堂。网络中开放、丰富的教学资源都是将数字化教学应用在课堂中的绝对优势。英语学习相对来说是较为枯燥的科目,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又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初中英语课堂的关键目标。  1. 运用数字化教学进行课堂导入  在运用数字化教学进入初中英语课堂中时,有趣
I. 听力技能(三部分,共20小题,计25分)  A)反应 根据你听到的对话,选择最佳答案回答问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  ( )1. Where are they talking?  A. At home. B. At a shop. C. At a restaurant.  ( )2. What is the girl doing?  A. Taking pictures. B. Cho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