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素质教育(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k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推出,初中数学教师也针对之前的教学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反思,相对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沿用上存在着一些不足,为了更好的满足初中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需求,需要教师严格按着新课程教育理念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为此本文从双减背景下着手,重点分析初中数学教学情况。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前言
  隨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教学方式如何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同时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拓展自身思维,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对于知识的掌握。相对比之下,数学学科知识较为复杂,是一环扣一环的,学好数学知识对于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价值
  1.1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据了解,早在之前开展数学课堂活动过程中,其形式主要以填鸭式为主,教师是课堂中的领导者,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直接讲述给学生,讲述过程中主要以课本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的存在使得学生渐渐地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在课堂之上变成了只会听课的机器,缺少与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而选择创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数学教师在针对创新进行设计的同时,问题具有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在启发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已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再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这两种能力的增强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引导,因此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不可小觑。
  1.2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往往会以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为宗旨,以此来设计教学。每节课都会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教师进行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标准。而每节课也会有相应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着重把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这些就是所谓的核心;在教学重、难点中,往往还存在的核心知识的核心,也需要教师有准确、清晰的认识。核心性原则就是要让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清晰把握、准确认识这些核心,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应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2.1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据了解,在目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所占比例较大,其目的是因为信息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便捷的好处,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好奇心,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再者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基础知识方面可以直观的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进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选择带领学生复习之前所学的知识,了解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展示,分别是点在直线上,以及点在直线外。展示之后,教师可以引入问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在结合符合内容后,可以快速的回答出直线与圆的关系,分别是相离、相切以及相交着三种关系,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动态图向学生展示这三种关系,动态图上是一个圆和一条之前,圆从远处向着直线移动,分别展示出着三种关系,直到这个圆逐渐离直线越来越远,这就是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由此可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更容易理解。
  2.2借助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早在之前的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积极的参与到思考中,并且利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继而问题式教学方式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方式,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该积极的沿用这种教学方式,随时随地的为学生设定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积极的进行思考。
  例如:在学习《中位数与众数》知识点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选择运用问题引导的形式,在结合知识点提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结合问题积极的思考,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针对之前的跳绳比赛进行统计,统计的结果方式就是按着跳绳比赛中所得分数的多少进行排序,同时将每一位学生的分数记录下来。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假如A同学的比赛分数为7分,他认为自己的成绩在所有的成绩中处于中上位置,那么通过这个7分,我们是不是可以判断他说的是正确的,或者我们认为他说的是错误的,如何证明他是错误的。有的同学结合平均数的概念,利用所有的得分除以参赛的学生人数最终得出平均数,在通过A同学的比赛分数为7分进行判断,得出答案。继而教师结合本案例进行引导,复习平均数的同时,又学习了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3构建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所在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将信息技术与之相结合,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观看多媒体视频的同时,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最终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知识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选择以篮球比赛作为引导。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篮球比赛,同时要求学生在观看比赛过程中记录好篮球队的得分情况,并且出示篮球比赛规则,两只不同的篮球队分别进行比赛,各队中投进一个球加两分,失误一个球扣一分,其中A队伍在比赛中所得分数为20分。继而引出问题,本次比赛中,A队伍投进几个球,失败几个球。可以选择列方程的形式,合理设定其中的数量,将投进篮球的次数设为x,失误篮球的次数设为y,由此得出2x+y=20的方程式,由此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也就是在式子中存在两个未知数。教师继续播放篮球视频,向学生继续提问,A队伍中的篮球队长在本次比赛中共计得分35分,求得出队长投进了几个三分球,几个二分球,学生结合之前方程的算法,将2分球个数设为x,将3分球个数设为y,由此得出2x+3y=35的方程式。选择与多媒体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对于新知识学习的兴趣,积极的进行思考,最终掌握二元一次方程。
  参考文献:
  [1]陈虹.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的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26):37-38.
  [2]陈英敏.初中“数学活动”课程的教学策略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26):51-52.
  [3]蔺玉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5):142-14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教学创新实践,在完成相应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的引导,不断让学生透过语文学习的表面探索语文学科的实践内涵,提升语文素养,规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有效学习思维的训练,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学习方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通过语文课堂学习什么,他们应该掌握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不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笔者对这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下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前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个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提问不仅激励学生科学地进行学习,也是
期刊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颇负盛名的一位非裔美籍女性作家,她的作品被译介为二十多种语言畅销于不同的国家,但是在国内译介却极为有限,因此其研究价值在国内多被忽略。艾丽斯·沃克作为一位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有着美国公民的身份,身体里却流淌着来自非洲大陆的血液,生活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有着两个灵魂,两种思维方式,却难以在两者之间做出真正的抉择,这种分裂的文化身份及艰难的生存处境造就了她独特的生命体验。使得沃克在作品中极为关注非裔黑人在非洲故国与美国两种文化身份之间的难以抉择的矛盾与焦虑,及其在故国殖民地及美国社会中
西西是一个风格多变,难以定义的作家。她严肃的写作态度与先锋视野决定她的作品蕴含着较大的格局和深厚的内涵,作为一个向往自由同时又深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的小说显现出对人类生存境遇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家园意识,透视出哲学思辨色彩,也是她个人关于生存的智慧,她关注现代人如何在荒诞的境况中坚持自我和快乐的问题。本文以西西思想意识的变化为切入点来分析西西不同时期的小说文本,意在探讨西西的乌托邦理想从建构到解构的过程。西西从寻找身份归属到寻求精神寄托的转变是分析她作品的关键点,从现实迈向崇高,其中不变的是西西自省的态度,
阎连科凭借乡土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坛声名鹊起,却引发颇多争议、毁誉参半,“中国当代最具争议小说家之一”的说法被广为熟知。阎连科的文学创作涉及小说、散文领域,尽管其小说笔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但其散文创作则呈现出少有的放松,而作家的创作心态也在松紧之间复归平和。此外,阎连科的文论随笔——《发现小说》立足于小说创作与阅读经验,确立“神实主义”的文学理论坐标,于己有里程碑式意义,于他者亦有启发之效。本论文选择阎连科散文作为研究对象,意在发掘被忽视的散文价值,达到对作家完整、中肯的身份定位,借此折射涉足散文领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创新策略源于用于教学中通识教育的内容。这是对教师编排数学教学内容和积蓄教学方法的新要求,并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采用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可以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并增强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创新教学;教学策略  数学是小学义务教育的关键学科,其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在思维创新
期刊
摘要:在新课标不断深化实施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初中英语课程的创新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因为在当前的初中英语课程中,教师的重点内容放在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发展上,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认知有限,单纯追求学生卷面成绩发展的课程教学目标,导致教师在课程中采用“基础理论讲解+题海训练”的英语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成效。基于此,本文探究了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课程的教育创新策略,以期提升初中英语课
期刊
摘要:自1920年汉语拼音以注音字母的形式出现在小学国语教科书中,就一直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拐杖”。可以说汉语拼音就是借助拼音文字的形式,来辅助低年级学生来完成非拼音文字的学习。英语属于拼音文字,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助力低年级小学生英语字母学习,降低儿童学习难度,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与成就感,从而实现高效学习,助力“双减”。  关键词:汉语拼音;正迁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
期刊
本文以丁玲1927-1932年间的小说创作为中心,通过对丁玲小说的创作转向进行现象分析与价值探究,展现以丁玲创作转型为代表的这一类既追求革命、革命文学价值,却又不断偏离革命文学规范的“革命文学”的生成转向的复杂性。
  首先,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与丁玲自身的生命体验,着重把握与分析作家在不同历史背景下自身的生命体验所蕴含的意识形态的转变在创作主题流变上的反映。通过揭示从女性的个体反抗到革命与恋爱的互动再到无产阶级工农大众阶级斗争的主题流变特征,来把握革命话语从个体性革命话语的生产与失败到革命话语转型期知
摘要:初中数学是基于小学数学知识进而掌握更高难度技能的重要练习。练习不仅仅是对过去知识的复习,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更是对未来学习较高难度知识打造的上坡路。数学作业是架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业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学生在课堂的上课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学生薄弱之处进行巩固复习。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对如何布置數学作业和对作业如何进行设计进行了策略研究。  关键词:作业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