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于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大有裨益,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布局调整后带来的诸多问题。
一、学校布局调整导致新的“上学难”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意味着学校服务半径增大,学生上学路途更加遥远。一般情况学生上学路途以25至3公里为宜,而合并校后,许多农村地区学校服务半径达10公里甚至更大。对于七八岁的小学生来说,要步行一、二十里路去上学是难以想象的。尤期是农村山区路况复杂或雨雪天气情况下,许多家长出于安全考虑,不愿送子女上学。小学生也因为起五更爬半夜,身心疲惫不愿上学,这些因素导致新的失学、辍学现象。据统计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失学辍学率明显高于合校前。
二、学校布局调整导致新的“上学贵”
尽管国家出台了农村义务教育优惠政策,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困难生补助,但学校布局调整后,学生上学要以乘车,要以住宿。乘车、住宿这无疑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使本已不富裕的农民更加雪上加霜。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在每月家长至少要多支出150元面前,显得杯水车薪,微不足道。
三、学校布局调整后使乡镇学校经济“不堪重负”
尽管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学校布局调整多数学校需异地新建或扩建,被废除校舍变现不值钱,而新建、扩建校舍原材料价格上涨,建筑成本增加。新建或扩建资金来源是国家拿一部分,不足部分均由乡镇和学校自筹。加之布局调整后,学校运营成本增加,如取暖费上级拨付不足,向学生收取国家政策不允许,校车维修费居高不下,食堂营业费增加等使乡镇学校经济不堪重负,负债运营。新增义务教育经费被严重挤占,教育教学投入严重不足。
四、学校布局调整后,使教师心理失衡
学校布局调整后,不可能满足全体教师的不同利益需求。一是被撤并学校的教师调到新的学校,其角色发生变化,可能从主科教师变为副科教师,从骨干教师变为一般教师,从科任教师变为生活教师等等。这样都会冲击和影响其心理失衡,同时,由于异地从教,也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使其生活不适应;二是合校后,办学规模扩大了,班额增大给教师教育教学带来沉重负担,教师普遍感到身心俱疲。
五、寄宿制学校缺少人文关怀
学生在校寄宿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自立,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但往往缺少父母、兄弟姐妹的关怀和呵护。而寄宿制学校多数是封闭式的学生如笼中之鸟,学生的生活尤为单调,加之生活教师经验不足,照管不周,使学生缺少人文关怀,致使学生翅膀未硬,但心更硬了。针对布局调整后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应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受农村人口密度,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交通情况等多种因素制约。因此,学校布局调整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应反复论证,稳步推进,切莫搞“一刀切”。
其次,国家应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强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的管理和落实。
第三,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欠帐太多,国家应继续加大投入,真正把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好,落实好。由于布局调整后带来新的家庭经济困难而致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应通过多种途径解决。
第四,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调整后的教师队伍。学校布局调整,有利于区域教师资源的整合,从各校情况看,数量的简单相加并不能带来教师素质的实质性提高,还应在结构优化和工作激励上下功夫。
第五,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关注寄宿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学校布局调整导致新的“上学难”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意味着学校服务半径增大,学生上学路途更加遥远。一般情况学生上学路途以25至3公里为宜,而合并校后,许多农村地区学校服务半径达10公里甚至更大。对于七八岁的小学生来说,要步行一、二十里路去上学是难以想象的。尤期是农村山区路况复杂或雨雪天气情况下,许多家长出于安全考虑,不愿送子女上学。小学生也因为起五更爬半夜,身心疲惫不愿上学,这些因素导致新的失学、辍学现象。据统计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失学辍学率明显高于合校前。
二、学校布局调整导致新的“上学贵”
尽管国家出台了农村义务教育优惠政策,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困难生补助,但学校布局调整后,学生上学要以乘车,要以住宿。乘车、住宿这无疑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使本已不富裕的农民更加雪上加霜。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在每月家长至少要多支出150元面前,显得杯水车薪,微不足道。
三、学校布局调整后使乡镇学校经济“不堪重负”
尽管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学校布局调整多数学校需异地新建或扩建,被废除校舍变现不值钱,而新建、扩建校舍原材料价格上涨,建筑成本增加。新建或扩建资金来源是国家拿一部分,不足部分均由乡镇和学校自筹。加之布局调整后,学校运营成本增加,如取暖费上级拨付不足,向学生收取国家政策不允许,校车维修费居高不下,食堂营业费增加等使乡镇学校经济不堪重负,负债运营。新增义务教育经费被严重挤占,教育教学投入严重不足。
四、学校布局调整后,使教师心理失衡
学校布局调整后,不可能满足全体教师的不同利益需求。一是被撤并学校的教师调到新的学校,其角色发生变化,可能从主科教师变为副科教师,从骨干教师变为一般教师,从科任教师变为生活教师等等。这样都会冲击和影响其心理失衡,同时,由于异地从教,也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使其生活不适应;二是合校后,办学规模扩大了,班额增大给教师教育教学带来沉重负担,教师普遍感到身心俱疲。
五、寄宿制学校缺少人文关怀
学生在校寄宿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自立,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但往往缺少父母、兄弟姐妹的关怀和呵护。而寄宿制学校多数是封闭式的学生如笼中之鸟,学生的生活尤为单调,加之生活教师经验不足,照管不周,使学生缺少人文关怀,致使学生翅膀未硬,但心更硬了。针对布局调整后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应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受农村人口密度,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交通情况等多种因素制约。因此,学校布局调整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应反复论证,稳步推进,切莫搞“一刀切”。
其次,国家应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强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的管理和落实。
第三,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欠帐太多,国家应继续加大投入,真正把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好,落实好。由于布局调整后带来新的家庭经济困难而致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应通过多种途径解决。
第四,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调整后的教师队伍。学校布局调整,有利于区域教师资源的整合,从各校情况看,数量的简单相加并不能带来教师素质的实质性提高,还应在结构优化和工作激励上下功夫。
第五,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关注寄宿学生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