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神与识神探析中医神理论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redien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基于文献学研究,对元神与识神的由来、居处及功能进行阐释,指出元神来自先天,居于脑,有主宰人生命活动、化生统管五脏神、主宰人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关系等功能;识神来自后天,居于心,具有主感官、意识、思维、情志等功能.元神与识神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互相为用.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对中医神展开研究.要基于历史文献,同时也可结合现代大数据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神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在“杀酶保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苦杏仁后再炒的炮制原理并制定符合其饮片特点的含量限度标准.方法:采用HPLC-MS分析技术和HPLC法探究苦杏仁苷的变化规律,并对市售炒苦杏仁饮片的质量进行考察.结果:苦杏仁后再炒,D-苦杏仁苷含量显著增加,L-苦杏仁苷含量下降;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D-苦杏仁苷的含量下降.20批炒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平均含量为3.4%.结论:炒制促进了L-苦杏仁苷向D-苦杏仁苷的转化,增加了D-苦杏仁苷的含量;随着炮制火候的加深,D-苦杏仁苷的含量逐渐降低,说明火候对苦杏仁苷有一
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的正常代谢和正常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肠道菌群紊乱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文章从UC与肠道菌群、中医理论对UC的认识、针对不同证型的中药复方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3个方面进行综述,梳理针对UC不同证型的中药复方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和对UC的治疗作用,为进一步从微生态生物学角度研究中药复方作用机制提供依据,同时,有助于探讨肠道菌群对UC的调节机制,为U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在外邪致痹具有较为完善认识的学术背景下,文章据中医经典理论和后世医家认识,阐释饮食失节、情志失常等内伤致痹的理法方药,以丰富痹的理论内涵和临床运用.文章以饮食失节和情志失常为主线,以寒热分类总结叶天士治疗内伤致痹医案,陈皮、半夏和茯苓是治疗饮食失节致痹的基本方,热证时,佐以瓜蒌皮、杏仁、郁金、枇杷叶、淡豆豉等;寒证时,佐以干姜、厚朴、荜茇、枳壳、石斛、紫苏梗等;患者寒热不显或兼具者,采用和法,以基本方为主,灵活佐以上述药物.情志失常致痹,热证者,临床可据患者情况选用瓜蒌皮、杏仁、郁金、枇杷叶、栀子等为主宣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严重的具有潜在致死性的睡眠呼吸障碍疾患,容易并发多种疾病,导致多种靶器官损害.目前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临床疗效好、远期效果佳、患者接受度高,值得进一步探究.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医对OSAHS的研究文献,总结中医在治疗本病上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