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西语汇互动与近代新术语形成

来源 :浙江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anle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术语是近代科学兴起、学科分野明晰的产物,中国近代新术语的形成,是中。日、西语汇互动的结果。明末清初以降,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西学派士人合作,用汉字译介了一批西方术语;清末民初,出现留学日本及广译东书高潮,又将日译西方术语传输到中国。而日本明治时代用汉字翻译西方术语,主要有两法:一是借用中国古典旧词,二是运用汉字造词法创制汉字新词。这两类新术语大量入华,对中国现代语汇系统发生重大影响,成为中日两国与西洋文化互动的不朽铭记。
其他文献
在我国很多高校,对英美文学课程,教师仍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文史基础知识讲授有余,学生赏析能力的提高不足。教师应该终结这种"文学史+选读"教学模式,代之以一种侧重文
《杜甫、严武“睚眦”再考辨》一文就《杜甫与严武关系考辨》对他的《杜甫、严武“睚眦”考辨》一文的辨析提出辩解与反诘。文章认为其辩解与反诘要么避开所讨论问题的着眼点
<正>师:春天美吗?如果美的话,美在哪里?(学生分别说出了春美在草、花、风、雨、人)师:你能猜想作者写作此文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吗?(学生回答了"兴奋""激动""热爱""赞美"等词语)
文章总结了前人古籍书名研究的成果,指明研究中存在忽视书名起源、发展问题,材料选择存在局限,材料使用混乱无序,缺乏理论支撑,研究对象比例失衡等五方面缺陷并提出了解决方
本文试图对网络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行分析,较详细地阐述了该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技术环境、教学操作程序、人——机角色关系等几个要素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本文关注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怎样进入二十世纪的现代学术视野 ,在具体联系二十世纪初文化学术形势及大学讲坛体派的基础上 ,确认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之研究的现代展开方式 ,
<正>几天前我应邀为优课竞赛做评委,老师上课的文章自选。巧合的是几位老师不约而同都选了杨绛先生的《老王》,但他们的读解我不敢苟同。
智能家居作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文章介绍了智能家居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当下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现状。在总结智能家居系统组成的同时,指出了当
目的:探讨从具有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的宽叶荨麻中分离到的9个化学成分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从宽叶荨麻中分离得到的9个化学成分(0~40
2018年,外部挑战增多与内部风险暴露交织叠加超过预期,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严峻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