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之恶”的批判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han2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城》与《太阳深处的火焰》的内核都是批判“平庸之恶”,本文比较两者在内容与手法上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围城》从“方鸿渐们”的人生困境着手,《太阳深处的火焰》则从徐济云和周猴的成长发迹下笔;其次体现在《围城》主要用高妙的讽刺,《太阳深处的火焰》则是直接抨击碎善狗子客们的蝇营狗苟。
  关键词:《围城》 《太阳深处的火焰》 平庸之恶 徐济云 方鸿渐 玄妙讽刺 直接抨击
  评论家张春燕说,《太阳深处的火焰》“是一部向死而生的小说,红柯抉心自食,直剖自己血脈相连的大地”。《围城》与《太阳深处的火焰》相同,都对“平庸之恶”进行了振聋发聩的批判,然而两者又在内容和手法上存在诸多不同,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
  一、内容的差异
  《围城》讲述方鸿渐留学回国后被鲍小姐引诱,被苏小姐栽赃,被唐小姐抛弃,终和孙小姐囹于婚姻的故事。《围城》是讲恋爱与婚姻的,但绝不局限于恋爱和婚姻,它写的是“方鸿渐们”的人生困境,尤其第五、六、七、八章写方鸿渐受邀去三闾大学任教,最后被三闾大学辞退的曲折经历,直接与《太阳深处的火焰》形成对照。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围城》将“平庸之恶”刻画得入木三分。《太阳深处的火焰》以徐济云为中心,围绕吴丽梅和徐济云的恋爱以及徐济云带领团队为周猴作传两条线,网罗主要人物们几代甚至几十代的生命轨迹。在徐济云跟吴丽梅的恋爱、周猴及周猴爷爷的发家、博士生王勇治学、徐济云及其父亲老徐治学为官等故事中,暗藏着中原指向西北的血脉的追溯及文化的崇拜。
  《围城》中的方鸿渐是失败者的形象。他买了假的克莱登大学的学历回国,下船后在银行做事,倚靠早死了女儿的“岳父家”周家谋生。之后,被苏小姐搅黄了与唐小姐的恋情,心灰意冷之下应邀与赵辛楣一行去往三闾大学任教。一路上,方鸿渐不断被虚伪自私的李梅亭、趋炎谄媚的顾尔谦羞辱,只有“同情”者赵辛楣肯与他做朋友。在三间大学任教时,方鸿渐得罪众人被学校辞退,最后走进一段一地鸡毛的婚姻。方鸿渐的“平庸”是不断失败的,而《太阳深处的火焰》中的徐济云等则是在“平庸”中走向了成功。
  《太阳深处的火焰》中的徐济云帮助平庸至极的教师走上高位,这件事导致了吴丽梅与其分手,却也带给了徐济云众多资源,让他有机会成为学术明星。其后,徐济云带领团队为“跳梁小丑”周猴作传、宣传周猴及周猴爷爷的故事,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周猴更是用穿“破衣烂衫”、得到越多越要“大哭大闹”、挤占优秀的皮影艺人们的生存空间的“平庸之恶”得到了班主的位置。小说还浓墨重彩地通过吴丽梅的探访塑造了徐济云的父亲老徐的形象,讲述老徐依靠“平庸之恶”掌握供销社实权的为官之道。徐济云、周猴、老徐无一不是以挤占真正有才之士生存空间的“平庸之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同样是“平庸”,为何结果差距如此之大?笔者认为因为方鸿渐的“平庸之恶”只是“懦弱”,而徐济云则是“蔫坏”。方鸿渐有良心,不主动害人,徐济云却可以为了自己的名利迫害有识之士、有能之人,反将一些平庸之辈推上高位。
  方鸿渐的“平庸之恶”不过是对周家女儿毫无爱怜之意却还是心安理得地借周家的钱势;明知苏小姐心意却因虚荣和害怕唐小姐误会迟迟不表态不拒绝;凭假文凭混迹于大学时,沾沾自喜于借走了图书馆藏的唯一的相关书籍得以维护自己的教师权威;学生闹事时强出头,教学改革中耍小聪明,终被学校辞退……“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的方鸿渐只是“平庸”懦弱了一点。而十二岁食用水银来体验死亡感觉的徐济云,则是个真正的“阴人”,做的是高端的学术研究,想的却是如何用最好的资源追名逐利;为周猴这样一个喽哕作传,探寻跳梁小丑的发家史,与其达到灵魂的契合,罔顾真正的天才和奋斗者,用沙子掩埋智者的种子让他们寸草不生,这就是徐济云的一生,其可憎可恨也在于此。他的“蔫坏”是平庸的变态表现,这份“恶”使他不择手段,畅行无阻。
  除了平庸的结果不同,《太阳深处的火焰》则用女主人公吴丽梅作为反衬。很明显,红柯是偏爱吴丽梅的,在以第三人称的上帝视角描写所有以徐济云为中心的情境时,不断穿插徐济云对吴丽梅的回忆。这些回忆是鲜明的、生动的,回忆中的吴丽梅是光明的、炙热的,与“平庸之辈”徐济云、徐父、周猴、王勇等形成了鲜明对比。罗布荒原的牧羊女吴丽梅回到家乡探寻“太阳墓地”深处的秘密以求去除中原大地阴冷之气的行动,充满了英雄史诗般的悲剧色彩,更与徐济云等形成了强烈对比,格外令读者动容《围城》则完全没有这样一个圣母般形象的出现。
  二、手法上的差异
  这两部作品的内核都是对“平庸之恶”的批判,《围城》用了高妙的讽刺,《太阳深处的火焰》则是直接对蝇营狗苟的碎善狗子客们进行抨击。
  同样是对位高者品格的批判,《围城》:“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标识。”《太阳深处的火焰》:“徐济云在学校混得很顺,两位迅速高升的老讲师投桃报李,大力扶持徐济云,青年教师中,他最早评上讲师,最早分到一室一厅单元房,最早把妻子王莉调到附中。”作者还反复描绘徐济云、周猴等的阴冷(徐济云只要不穿上吴丽梅给他织的羊毛衫就显得猥琐)、碎善狗子客们的虚伪谄媚和暗处嘈嘈切切的私语,直接批判平庸之流想尽卑劣的手段拉下有才能之人、勤奋之辈的恶行。
  除了直接批判和间接讽刺的区别,《围城》与《太阳深处的火焰》手法上的区别还体现在《太阳深处的火焰》以小见大,从徐家、周家两个家庭的发迹窥见中原文化血脉的腐化变质。“多少个坟墓多少个墓碑啊,徐济云魔鬼缠身一般扑向一个个祖先。跟中国大地许多家族一样,老徐家也是明朝洪武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到关中西部山区的。最古老的坟墓也只限于明朝洪武年间。……他蛇行匍匐到最后一座墓碑,这座坟埋的不是人,而是一棵树,当年徐氏祖先从山西洪洞带来的一棵小槐树如今粗如磨盘,树下立碑以志纪念。”《太阳深处的火焰》所批判的“平庸之恶”是有根系的,这棵承载“罪与罚”的大树表明邪恶随着血脉从古至今生生不息,它羞辱你,剥夺你,却又护佑你在罪孽与耻辱中永生不死! “你早就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便是对生命的原始诅咒,那些“爷爷”和“父亲”就是被这“智慧”吞噬掉灵魂的“鬼蜮之雄者”。《太阳深处的火焰》中的“平庸之恶”从小家到大家到国家最后到民族,文化血脉的追溯的批判是它与《围城》指向个人的“平庸之恶”的批判的显著差异。
  三、批判“平庸之恶”的深层原因
  平庸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一个人在面对才能比自己高超、性情比自己高尚之人的时候都得承认自己的平庸。且我们大多数人恐怕都当得起“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的评价。《围城》里的方鸿渐、赵辛楣、各样式的小姐先生们,《太阳深处的火焰》里的徐济云、老徐、周猴、王勇、十大班主,这些人物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你我在书里的投影,我们就这样平庸地存在着,本身并没有什么罪恶。那么为什么《围城》和《太阳深处的火焰》要批判平庸之恶呢?不妨从两部作品描写的其他人物着手。
  李梅亭自诩学识渊博,却连讲义都由学生代笔;自视清高,却靠投机倒把发战争财。在“王美玉”事件中,他借找车的名头与妓女来往,还要大家平摊他嫖妓的资费。还有一路上对李梅亭百般奉承的顾尔谦、以“你懂不懂得”为口头禅的小人得志的军官、热情款待穿西装的赵辛楣而无视穿破衣烂衫的名帖正主李梅亭的车站站长等人,他们无一不平庸,但又意识不到自己的平庸,《围城》批判的正是这种趣味低俗、品格低下的平庸者。
  《太阳深处的火焰》所批判的“平庸者”们,品行更恶劣,因此红柯批判的口吻也更冷峻。从将“恶”的因子继承给他的子孙们的徐父、周猴爷爷,到徐济云、周猴,到王勇,再到研究院的十大班主、大学中私藏研究成果反被年轻教师将了一军的老教授……这些“平庸者”们毁灭了多少才华横溢的人,撕碎了多少美丽的梦想!“种子埋下去,土壤换作沙”,以徐济云为代表的平庸之辈们将自己的平庸视作“卑鄙者的通行证”,以各种手段打压才能品行优于自己的人,不给他们出头的机会,让“卑鄙者的通行证”上的“卑鄙”成了“平庸”,“平庸”自然就有了大恶。
  总之,对比《围城》与《太阳深处的火焰》,我们就会发现,两者对于打压有识之士以保证自己邪恶生长的“平庸之恶”同样持有批判态度,只是《围城》更重现实关怀,《太阳深处的火焰》更有历史厚重;《围城》更偏嘲讽,《太阳深处的火焰》更显鞭挞;《围城》主人公的特点是“懦弱”,《太阳深处的火焰》则是“邪恶”。两部作品孰优孰劣的比较没有意义,我们更应意识到两部作品同样是对美好人性的呼唤和对善良品格的向往,这是红柯老师的“回到火焰去”的真诚的愿望,也是钱锺书先生希望我们在人生的“围城”里应该明白的道理。
其他文献
摘 要:愁怨是诗人抒发情感和读者阅读欣赏的最佳契合点,愁怨作为一种情绪,无论是大张旗鼓地宣泄还是暗自神伤地落泪,这种情绪多呈现于妇人身上。荣荣诗集《时间之伤》,可以说是一个怨气桶,汇集了更年期女人的心态种种。无限重复的人生是对女性生存现状的最大挑战,超越于古代闺怨诗的思想锐度在于诗人从社会批判的立场出发,妇女古已有之的抱怨情绪陡然拥有批判、自省,以及质疑的现代特质。  关键词:怨妇诗 当代承接 荣
【考场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大凡笑着生活的人,他们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只因扛而成长,谁不希望自己活得轻松,没有压力,一切随性?但如果真的这样去做了,最终会发现这个世界和自己在做对。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觉得自己轻松了,那也不是因为生活越来越容易了,而是因为自己越来越坚强了。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
科学改变世界,正是有了科技,人类文明才能发展如此之快,才能在短短的百年里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要知道人类从有文字开始到现在差不多有6000年左右的时间,如此长的时间里,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远远不如近200年的发展,根本原因就是人类从工业革命开始,大力发展科技。   科技带来了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让人们的人生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地球资源的消耗,地球环境的不断破坏。人们明显可
摘 要:侨女李林生于福建、长于南洋,负笈上海、杭州、北平等地,其后投笔从戎于太原,当日寇侵华、家国幅裂之际,李林以巾帼之身,毅然北上抗日,在雁北与顽敌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以身殉国。王宝国《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传》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了英雄李林短暂而悲壮的一生。王著史事考释精严坚稳、挖掘英雄精神深入细致、词句语言苍遒振拔,是一部难得的佳作。王著的不足之处是部分描写尚需加重笔墨以丰富其意义,书中旧体诗词
有句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这就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的品德。  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孝敬父母就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古有“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摘 要:湖北作家刘诗伟的长篇小说《南方的秘密》,叙写了一个“跛腿”农民顺哥从做胸罩开始,一步步壮大,然后开办企业,富裕乡邻,最后从巅峰跌下又爬起的故事。小说以“秘密”为线索,分别揭示了个人成长的秘密、社会发展的秘密和国家改革的秘密。小说以借代、寓言和隐喻等方法,以江汉平原地区人民生活为背景,勾勒了一幅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全景图。刘诗伟的“江汉叙事”小说,从题材、人物到语言都深深地打上了江汉平原的烙印,
摘 要: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是将南宋豪放词派推向高峰的第一人,其词涉及的题材多与词人一心光复中原却壮志难酬的爱国悲情有关。结合相关社会历史背景,词人的社会经历包括南渡与仕宦选择是其毕生抗金报国心志形成的原因。正是怀着对南宋朝廷矢志不渝的忠贞与热爱,与豪放派其他词人如苏轼和陆游相比,辛弃疾词作在情感上所表达的民族心志更为浓厚和深沉,在形式上更擅长用典与拟古,打破了固有的传统模式,因
摘 要:“重述神话”项目的发起,旨在带来一次“重温”那久违的经典,使人们在现代烦嚣的社会里找寻心灵的依托,是一次“寻根”之旅。但就中国呈现的几部文本来说,人们似乎并没有从中找到心灵的依托。“重述神话”的背后存在着古今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文化传承性的隐忧。面对这隐忧,作家到底该如何重述,这是参与“重述神话”的作家和读者所要认真思考的。  关键词:“重述神话” 文化盛宴 隐忧  “重述神话”项目,由英国
摘 要:有清一代女作家的诗词文集蔚为大观,而这个现象在钱塘地区更为突出。钱塘闺阁女性文学成就突出,研究者往往从这一创作整体来予以观照,对于个体的研究也是集中于少数几个名媛闺秀,更多的闺秀则鲜有提及。有感于此,本文旨在对道咸年间钱塘闺阁女词人汪淑娟的生平、词集作分析探究,并结合其丈夫金绳武所写的悼亡词、其友人为《评花仙馆词》的题词来了解汪淑娟昙花一现般的短暂人生。  关键词:女词人 汪淑娟 《昙花集
透明的溪水,明净得就像母亲的眼睛。  春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斑斓;  夏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浓绿;  秋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澄碧;  冬天,你疲倦了——合上眼睛,也停止了唱歌。  你攝取蓝天的云朵、黄昏的晚霞、夜空的星星;  还留下我儿时的身影。  呵!这溪边沙沙作响的甘蔗林,带甜味的风,曾把我童年的梦吹拂!我躺在你的身边,感到靠在母亲胸膛上的幸福……  你是我们生活里的一支古老的歌——  你望见骑毛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