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刚刚开打的美网上,我们没能看到两位著名的法国球员,一个是特松加,一个是巴托丽。前者只是暂时的,后者很可能是永远的。
在网球场上,球员做出的每个决定都是由头脑传达给身体的。但有意思的是,当他们宣布自己再也不想打的时候,这个决定通常是由身体告诉头脑的。巴托丽只是又一个例子而已。
8月15日,在成为温网新科冠军后出战的第二项赛事——辛辛那提站的第二轮的比赛中,巴托丽以6-3/4-6/1-6被罗马尼亚新秀哈勒普逆转。在赛后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巴托丽说的第一句话是:“实际上,这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了。”连她的教练毛瑞斯莫都对自己弟子的这个决定感到意外,她说:“我没有看出任何她(巴托丽)退役的特殊迹象。”是啊,其实连巴托丽自己也没看出来,她只是在比赛结束的那个瞬间突然产生了退役的念头——她伤痕累累的身体向她发出了明确的“罢工”信号。赛后,巴托丽连退场时的行走都显得有些困难。于是,我们听到了球员退役声明中最常见的台词:“我的身体已到极限,是时候说再见了。就在此刻。”
其实你回顾巴托丽的职业生涯,几乎每年她都会有好几次因为这里或那里的伤病问题而退赛的纪录。令人惊叹并佩服的一点是,她通常都不会休息太长时间就能回到巡回赛场。这说明她看起来不是那么有型的身体其实有着相当不错的自我修复能力,另外也说明这位被认为性格有些古怪的姑娘还有着非同一般的意志力。很多时候,她都是在带伤作战。“年初我已经经历了很多伤病,今年的温网我也是忍着疼痛——十二万分的痛苦——才坚持下来的,那大概是我仅存的最后一点能量了。”
但在温网夺冠的时刻,巴托丽并没有立刻意识到她已经用完了“最后一点能量。”人们都说跳高是一项总以失败告终的运动。网球何尝不是呢?巴托丽说:“人人都会记得我是温网冠军,但没有人会记得我在这里打的最后一场比赛。”但几乎所有职业球员都摆脱不了的一个宿命就是以一场失利来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似乎也唯有如此才能心甘情愿选择离开。
也许桑普拉斯是个例外。但贵为桑神也没有真正做到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他在2002年美网夺得自己的第14个也是最后一个大满贯,然后呢?就远离赛场观望犹豫了一年,才确定自己的能力和欲望都不会再回来了,于是在2003年美网上含泪宣布退役。巴托丽只有一个大满贯,而桑普拉斯有14个,他更想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告别并永远留在人们的印象中。
巴托丽并不是一个天生的胜利者,但她在自己第47次大满贯之旅中终于获得了命运的垂青。在夺冠的晋级道路上,巴托丽没有碰到任何一位世界排名前十的球员,有人认为这是“水”,但也可以解读为“天道酬勤能补拙”或“屌丝逆袭”式的励志故事。如果把巴托丽的职业生涯拍成一部励志片的话,从编剧的角度看,故事到温网夺冠就应该在高潮中结束了。巴托丽自己儿时的梦想已经实现了,观众(球迷)投射在巴托丽身上的梦想也已经圆满了——这个故事确实没什么必要再讲下去了。再讲下去就不励志了,就又该露出人生惨淡的一面了,这也不符合类型片的情节设置原则。
但生活不是电影,没有导演给喊停的话,你就必须自己一直演下去。好在生活也不是电影,所以巴托丽可以给自己喊停。
什么叫梦想成真?其实就是梦醒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很多球员退役的决定是在早上起床后做出的。
就因为在温网夺冠39天后宣布退役,外界普遍对巴托丽的决定感到突然甚至震惊。但对此唯一保持平静和理解的人就是巴托丽的父亲。沃尔特医生在家中接到了女儿从辛辛那提打来的越洋电话:“我已经猜到了。我从你的眼和你的身体中都能够读出来,我知道你一直以来都很努力,我为你感到骄傲。你做任何事情我都会支持你。”这是父亲奖励给女儿的最后一颗糖果。
就是苦了毛瑞斯莫。在法国网协和巴托丽一家之间斡旋了半天,总算疏通了关系,打破了僵局,但最终还是没能让这位法国女单一号在联合会杯的比赛中为国效力。
在网球场上,球员做出的每个决定都是由头脑传达给身体的。但有意思的是,当他们宣布自己再也不想打的时候,这个决定通常是由身体告诉头脑的。巴托丽只是又一个例子而已。
8月15日,在成为温网新科冠军后出战的第二项赛事——辛辛那提站的第二轮的比赛中,巴托丽以6-3/4-6/1-6被罗马尼亚新秀哈勒普逆转。在赛后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巴托丽说的第一句话是:“实际上,这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了。”连她的教练毛瑞斯莫都对自己弟子的这个决定感到意外,她说:“我没有看出任何她(巴托丽)退役的特殊迹象。”是啊,其实连巴托丽自己也没看出来,她只是在比赛结束的那个瞬间突然产生了退役的念头——她伤痕累累的身体向她发出了明确的“罢工”信号。赛后,巴托丽连退场时的行走都显得有些困难。于是,我们听到了球员退役声明中最常见的台词:“我的身体已到极限,是时候说再见了。就在此刻。”
其实你回顾巴托丽的职业生涯,几乎每年她都会有好几次因为这里或那里的伤病问题而退赛的纪录。令人惊叹并佩服的一点是,她通常都不会休息太长时间就能回到巡回赛场。这说明她看起来不是那么有型的身体其实有着相当不错的自我修复能力,另外也说明这位被认为性格有些古怪的姑娘还有着非同一般的意志力。很多时候,她都是在带伤作战。“年初我已经经历了很多伤病,今年的温网我也是忍着疼痛——十二万分的痛苦——才坚持下来的,那大概是我仅存的最后一点能量了。”
但在温网夺冠的时刻,巴托丽并没有立刻意识到她已经用完了“最后一点能量。”人们都说跳高是一项总以失败告终的运动。网球何尝不是呢?巴托丽说:“人人都会记得我是温网冠军,但没有人会记得我在这里打的最后一场比赛。”但几乎所有职业球员都摆脱不了的一个宿命就是以一场失利来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似乎也唯有如此才能心甘情愿选择离开。
也许桑普拉斯是个例外。但贵为桑神也没有真正做到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他在2002年美网夺得自己的第14个也是最后一个大满贯,然后呢?就远离赛场观望犹豫了一年,才确定自己的能力和欲望都不会再回来了,于是在2003年美网上含泪宣布退役。巴托丽只有一个大满贯,而桑普拉斯有14个,他更想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告别并永远留在人们的印象中。
巴托丽并不是一个天生的胜利者,但她在自己第47次大满贯之旅中终于获得了命运的垂青。在夺冠的晋级道路上,巴托丽没有碰到任何一位世界排名前十的球员,有人认为这是“水”,但也可以解读为“天道酬勤能补拙”或“屌丝逆袭”式的励志故事。如果把巴托丽的职业生涯拍成一部励志片的话,从编剧的角度看,故事到温网夺冠就应该在高潮中结束了。巴托丽自己儿时的梦想已经实现了,观众(球迷)投射在巴托丽身上的梦想也已经圆满了——这个故事确实没什么必要再讲下去了。再讲下去就不励志了,就又该露出人生惨淡的一面了,这也不符合类型片的情节设置原则。
但生活不是电影,没有导演给喊停的话,你就必须自己一直演下去。好在生活也不是电影,所以巴托丽可以给自己喊停。
什么叫梦想成真?其实就是梦醒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很多球员退役的决定是在早上起床后做出的。
就因为在温网夺冠39天后宣布退役,外界普遍对巴托丽的决定感到突然甚至震惊。但对此唯一保持平静和理解的人就是巴托丽的父亲。沃尔特医生在家中接到了女儿从辛辛那提打来的越洋电话:“我已经猜到了。我从你的眼和你的身体中都能够读出来,我知道你一直以来都很努力,我为你感到骄傲。你做任何事情我都会支持你。”这是父亲奖励给女儿的最后一颗糖果。
就是苦了毛瑞斯莫。在法国网协和巴托丽一家之间斡旋了半天,总算疏通了关系,打破了僵局,但最终还是没能让这位法国女单一号在联合会杯的比赛中为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