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传声与助听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cafe_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声音传人耳朵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空气传导,另一种是骨传导,如果我们把敲响的音叉的尾部紧靠头顶或耳后的突骨上或牙上。同时,把耳朵封堵塞紧,虽然此时音叉的声音经过空气不能传达到耳,但音叉的振动可经过头骨传人内耳,刺激听觉神经,我们仍然能清楚地“听”到声音,这种传导声音的方式叫作骨传导。
  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一根棒来“听”钢琴演奏的,他打开钢琴上盖,把棒的一端触在钢琴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钢琴发声时的振动传到棒上,再由齿骨传到内耳,有些耳聋患者。耳朵鼓膜遭到破坏,但内部听觉器官还完好,他们能依着音乐的节拍跳舞,就是音乐的声音经过地板和他们的骨骼传到听觉器官的缘故。
  通过骨传导方式传导的声音比通过空气传导的声音要强且效果好,我们平时听自己的讲话声,是以骨传导为主,以空气传导为辅,而当听自己的录音时。却以空气传导为主;以骨传导为辅,这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当我们听自己在录音机里的声音时,总觉得自己的讲话声不太像自己的声音。
  耳聋病人有两种:一种是传导性耳聋。传导性耳聋是由于外耳或中耳的先天或后天性疾病致使外界声波传至内耳过程产生障碍,从而引起听觉减退,另一种是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聋是指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而引起听力减退,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症,常常伴有耳鸣,当外耳和中耳的病变使声波传递受阻时,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弥补听力,如骨传导式助听器、骨传导式耳机等,就是利用骨传导来使人感受声音的,传导性耳聋能够经过助听器来取得信息,其缘由是此类病人只是传导性的障碍,只要声信号可以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听到声音,而神经性耳聋则不能经过助听器来获取声音信息。
  助听器一般是由传声器(话筒、放大器)和受话器(耳机)组成,传声器为声电转换器,它能将外界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放大器后放大,再经受话器输出这个放大后的声信号,由于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听觉损伤不同,因此助听器上装置有音量调节、音调调节、最大声输出调节、电话拾音等设备,个人戴的助听器主要有盒式助听器、眼镜式助听器(如图1)、耳背式助听器(如图2)和定制式助听器等。
  责任编辑 蔡华杰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新课程标准要求实施的课堂合作学习入手,分析平时课堂里组织的小组合作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低效现象,从而提出改进措施,旨在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合作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为教师普遍接纳,并尝试着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