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tgwdrtwertw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常见现象一: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现象二:“滑过”,只看结果,不重过程。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差,不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那么,怎样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分析是数学问题解决的前提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内化理论提出:思考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依循个人的内在语言来进行,并通过学生的经验活动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实质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思考能力发展并不均衡。就优等生而言,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发展水平较高。分析、推理、想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思维表现出较好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等品质,而且他们的学习与思考已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的根源
  问题意识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对学习的对象进行怀疑、批判、分析并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和思维习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它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和谐师生,民主课堂,好思敢问。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思考正需要这样。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是数学问题意识的种子。和谐民主的课堂、师生关系,是培育数学问题意识种子的适宜土壤。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可以安静、深入地思考,情感、动机、信念、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2、过程评价,鼓励质疑,善思乐问。培养问题意识就是要鼓励学生质疑。只有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和定论挑战,才能打破常规,于寻常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学生质疑的能力培养纳入学生过程性评价的范畴,将日常评价作为学生期末评价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随时提问,鼓励学生挑战权威;关注学生是否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等,应成为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随时对学生所表现出的提问行为、怀疑和批判精神等进行表扬和鼓励,并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乐于提问。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的关键
  1、以例题为载体,变例题为问题。传统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是为学生更好地接受新授内容服务的,预习更多的是认识概念,了解解题方法。表面上似乎“熟悉”了一节课,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在追求“三维目标”的达成中,学生失去了学习、研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不懂得真正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倡对预习进行改革,变例题为问题。把课本里的例题用问题的形式,形成前置性作业汇报单,让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前先思考,带着问题到课堂上学习交流,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钻研了问题,他才有可能和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这对学生的意义截然不同,这是一个直面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可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2、从“做”中学,自主践行。“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不是教师单向地给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做出推论”。数学的核心是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数学学习中最有价值的应是过程的学习。现成的书本知识是一种间接知识,一种偏于理性、尚未与认知相结合的不完全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把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点,以数学问题解决的形式进行教学,即新知识的传授与“问题解决”同时进行,相互交错。学生应该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倡让学生“做”数学,让他们在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中提高能力,而不是让他们“看”数学、“听”数学。
  四、教会学生数学思考方法是问题解决的途径
  1、创设数学思考氛围,引导有序思考。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给学生以“心理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再想想,而不是生硬地打断、呵斥或嘲笑他们。这样,学生就会在宽容的氛围中渐渐鼓起勇气,打开思维的闸门,并逐渐养成乐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的有序思考能力。在新知的探索中,教师要把问题的发现、思考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思考这个问题,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思考。
  2、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鼓励提出问题。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考。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索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课堂交流和讨论才能深入,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数学思考的重要成果。学生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数学思考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3、引导学生自我监控,对问题解决的反思。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学会反思是学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学生反思数学思考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进而对数学认知活动进行指导、支配、决定和监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形成反思问题的意识。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
  【作者单位:东海平明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与普通桩基础相比桩身不配钢筋,上部结构通过褥垫层使桩及桩间土的承载力能充分发挥,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但在岩溶地区大部分采用桩基础,采用的素
京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戏剧形式,它那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色彩斑斓的舞台服饰、各具韵味的流派唱腔,无不充满着神奇的魅力。但当流行音乐风靡神州之时,我们传统的戏曲音乐受到
习作批改是小学习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习作指导的继续与深化。在习作批改中,我们应该多批少改,改进批改语言,讲究评语艺术。教师的评语要建立在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上,教师与学生要站在同一水平上欣赏,与孩子共同感受生活,进行心灵的交流、心灵的碰撞。恰到好处的评语会使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充分肯定,使他们产生喜悦、自豪之情,更加努力写作。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那么,习作评语应有哪些艺术追求呢?根据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为了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使用便捷的教学软件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可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活泼,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
思维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这一规律,了解学生学习的特性。课堂反馈分为延迟反馈和及时反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依据学生们学习的特点来选择反馈方式。课堂反馈是每节课都必须保证的一个环节,因为通过反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让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是主人的角色,他们是课堂教学的整体和关键,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对象。毋庸置
文章介绍了一座20m钢筋混凝土T梁桥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方法,并通过荷载试验、承载能力验算与技术状况对加固效果进行评定。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试验荷载作用下,采用预应力
结合福州市琅岐环岛路二期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阐述了综合管廊的设计要点,详细介绍了管廊的工艺设计、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法,并阐述若干设计体会:一是对于软土地基上建设综合管廊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赢年级上册中,有一部分是以介绍物理学中运动和力为内容的,其中有一个实验场景“我们的小缆车”,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将一个玩具小车放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