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中考题的多种解法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d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题多解不但能增加数学题的使用价值,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开阔他们的解题思路,促进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增加他们的知识和智慧,以及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思考解决问题,并从中探索最简便的方法,在解题方法中通过比较,得到最简单的方法,调动学生对一题多解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寻找多种方法从而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题。
  [关键词]:多解 对比 提高能力
  2012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继续保持前两年平稳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我省“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全面,难易兼顾,既有利于全体考生发挥水平,也便于高一级学校对考生的选拔,是一份值得肯定的好试卷。
  试卷结构科学合理,试题设置有一定的梯度,选择题和填空题除了最后一题较灵活之外,其它都是常见的常规试题,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没有思维障碍,应该比较得心应手。对于有一定灵活性的解答题,也都设置了多个问题,由易到难,使学生能够分步入手去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水平。
  试卷加强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比如22题,因为形式较新颖,第一遍看上去比较灵活,可是仔细读来,仔细思考,也都是很常见的常规题。就试卷的第22题我经过探究发现了一些不同的解法,试题及解法如下:
  题目:在△ABC中,D、E、F分别为三边的中点,G点在边AB上,△BDG与四边形ACDG的周长相等。设BC=a,AC=b,AB=c。
  (1)求线段BG的长;
  (2)求证DG平分∠EDF;
  (3)连接CG,若△BDG与DFG相似,求证BG⊥CG。
  (1)求线段BG的长。
  解法1:∵△BDG与四边形ACDG的周长相等,且BD=DC,
  ∴BG=AG+AC=0.5(AB+AC)=0.5(b+c)。
  解法2:设BG=x,∴AG=c-x ∵ BG=AG+AC 即x=c-x+b ∴2x=c+b ∴x=0.5(c+b)
  解法3:设FG=x,∴BF=0.5c ∵ BG=AG+AC 即BF+FG=AF-FG+AC
  即0.5c+x=0.5c-x+b 2x=b x=0.5b ∴BG=BF+FG=0.5c+0.5b=0.5(b+c)
  (2)求证DG平分∠EDF。
  解法1:∵点D、F分别是BC、AB的中点,∴DF=0.5AC=0.5b。
  又∵FG=BG-BF=0.5(b+c)-0.5c=0.5b,∴DF=FG ∴∠FDG=∠FGD。
  ∵点D、E分别是BC、AC的中点 ∴DE∥AB
  ∴∠EDG=∠FDG ∴∠FDG=∠FDG,即DG平分∠EDF
  要证DF=FG,还有其他方法,下面介绍两种证明DF=FG的方法。
  解法2:∵ BF+FG=AG+AC ∴AF+(AF-AG)=AG+2AE ∴2AF=2AG+2AE
  即AF=AG+AE GF+AG=AG+AE ∴GF=AE ∵DF=0.5AC=AE ∴ DF=FG
  以下证明同解法1
  解法3:∵ BF+FG=AG+AE+EC 移项得BF-AE=AG+EC-FG
  即 BF-AE=AG+AE-FG ① 又 BF+AE=FG+AG+AE ②
  ②-① 得2AE=2FG ∵ AE= DF ∴ DF=GF ∴ AE=GF ∴ DF=FG
  以下证明同解法1
  解法4:过G点作GH∥FD ∵DH∥FG,GH∥FD
  ∴四边形GFDH为平行四边形
  ∵GF=DF(上题已证) ∴四边形GFDH为菱形,
  ∴DG平分∠EDF
  (3)连接CG,若△BDG与DFG相似,求证BG⊥CG。
  解法1:∵△BDG与△DFG相似,∠DFG>∠B,∠BGD=∠DGF(公共角),∴∠B=∠FDG
  由②知∠FGD=∠FDG∴∠FGD=∠B ∴DG=BD ∵BD=DC ∴DG=BD=DC
  ∴B、G、C三点在以BC为直径的圆周上 ∴∠BGC=90?,即BG⊥CG。
  解法2:∵△BDG∽△DFG ∴ DF:GF=BD:DG ∵DF:GF=1(由②知)
  ∴BD:DG=1 ∴BD=DG=DC ∴BG⊥CG
  解法3:作DH⊥AB ∵∠FGD=∠FDG ∴ △FDG为等腰三角形
  ∵△BDG∽△DFG ∴△BDG为等腰三角形
  ∵DH⊥AB ∴ H为BG中点(三线合一)
  ∵D为BC中点 ∴ DH∥CG
  ∴∠CGB=∠DHB=90? ∴ BG⊥CG
  解法4:∵BD=DG=DC ∴易证△GDM≌△CDM(SAS) ∴∠GMD=∠CMD=90?
  ∵AB∥DE ∴∠CGB=∠CMD=90? ∴BG⊥CG
  以上只是本人对此题的一点认识和想法,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作者简介:程捷逵,男,安徽黄山人(籍贯),1982年5月出生,安徽省淮南市龙湖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数学
  详细通讯地址:安徽省淮南市龙湖中学 邮编:232001
  联系电话:13695548878
其他文献
摘要: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归纳;应用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社会的进步对教学内
高中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高中数学因其的抽象性的特点而不易理解,正是因为这种抽象性和难度性,如何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
力学知识是高中物理中相当重要的知识点,在考试中经常遇到此类题型,要想获得较高的分数,离不开对解题技巧的运用。  一、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正确做好受力分析  无论学习哪科知识夯实基础都相当关键,特别是在解决高中物理力学题目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弄清基本定理与概念,能够正确作出受力分析图,掌握一定的绘图技巧。只有弄清楚物理力学方面定理和概念,在解题时才会拥有坚固的理论知识做后盾。  如图1所示,质量M=10
一、抓住关键,以新联旧  例1臭氧(O3)是一种有点腥气味的淡蓝色气体,它具有比氧气更强的氧化性。已知臭氧能使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反应中有氧气生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最近我校高二周练出了一道求取值范围的问题,同学们的解法很多,可是有些解法不同,竟然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我想这是同学们理解知识、提升能力的最好素材。所以,我特地整理了一堂習題课,供大家分享。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联系,进而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并初步学会采用数学思维方式对现实
由课本知识我们知道,很多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这对于平时喜欢实验、喜爱探究的我来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探究题目,于是我就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了以下探究原电池的设計思路,现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与斧正。
在化学题中选择题的分数占比例很高,同时每一道选择题的分值也很高。高中化学的选择题考查的化学知识较为全面,同时在选项之间又存在着一些干扰因素,因此在解答之时必须十分细心才能保障正确率。我以自身解答化学习题中的经验为背景,通过实例讲解了在化学选择题中使用自定义符号法的方式,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自定义符号法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箭头(→)表示此前完成的习题进度;椭圆(О)表示进行解答的题目条件出处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