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题多解不但能增加数学题的使用价值,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开阔他们的解题思路,促进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增加他们的知识和智慧,以及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思考解决问题,并从中探索最简便的方法,在解题方法中通过比较,得到最简单的方法,调动学生对一题多解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寻找多种方法从而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题。
[关键词]:多解 对比 提高能力
2012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继续保持前两年平稳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我省“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全面,难易兼顾,既有利于全体考生发挥水平,也便于高一级学校对考生的选拔,是一份值得肯定的好试卷。
试卷结构科学合理,试题设置有一定的梯度,选择题和填空题除了最后一题较灵活之外,其它都是常见的常规试题,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没有思维障碍,应该比较得心应手。对于有一定灵活性的解答题,也都设置了多个问题,由易到难,使学生能够分步入手去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水平。
试卷加强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比如22题,因为形式较新颖,第一遍看上去比较灵活,可是仔细读来,仔细思考,也都是很常见的常规题。就试卷的第22题我经过探究发现了一些不同的解法,试题及解法如下:
题目:在△ABC中,D、E、F分别为三边的中点,G点在边AB上,△BDG与四边形ACDG的周长相等。设BC=a,AC=b,AB=c。
(1)求线段BG的长;
(2)求证DG平分∠EDF;
(3)连接CG,若△BDG与DFG相似,求证BG⊥CG。
(1)求线段BG的长。
解法1:∵△BDG与四边形ACDG的周长相等,且BD=DC,
∴BG=AG+AC=0.5(AB+AC)=0.5(b+c)。
解法2:设BG=x,∴AG=c-x ∵ BG=AG+AC 即x=c-x+b ∴2x=c+b ∴x=0.5(c+b)
解法3:设FG=x,∴BF=0.5c ∵ BG=AG+AC 即BF+FG=AF-FG+AC
即0.5c+x=0.5c-x+b 2x=b x=0.5b ∴BG=BF+FG=0.5c+0.5b=0.5(b+c)
(2)求证DG平分∠EDF。
解法1:∵点D、F分别是BC、AB的中点,∴DF=0.5AC=0.5b。
又∵FG=BG-BF=0.5(b+c)-0.5c=0.5b,∴DF=FG ∴∠FDG=∠FGD。
∵点D、E分别是BC、AC的中点 ∴DE∥AB
∴∠EDG=∠FDG ∴∠FDG=∠FDG,即DG平分∠EDF
要证DF=FG,还有其他方法,下面介绍两种证明DF=FG的方法。
解法2:∵ BF+FG=AG+AC ∴AF+(AF-AG)=AG+2AE ∴2AF=2AG+2AE
即AF=AG+AE GF+AG=AG+AE ∴GF=AE ∵DF=0.5AC=AE ∴ DF=FG
以下证明同解法1
解法3:∵ BF+FG=AG+AE+EC 移项得BF-AE=AG+EC-FG
即 BF-AE=AG+AE-FG ① 又 BF+AE=FG+AG+AE ②
②-① 得2AE=2FG ∵ AE= DF ∴ DF=GF ∴ AE=GF ∴ DF=FG
以下证明同解法1
解法4:过G点作GH∥FD ∵DH∥FG,GH∥FD
∴四边形GFDH为平行四边形
∵GF=DF(上题已证) ∴四边形GFDH为菱形,
∴DG平分∠EDF
(3)连接CG,若△BDG与DFG相似,求证BG⊥CG。
解法1:∵△BDG与△DFG相似,∠DFG>∠B,∠BGD=∠DGF(公共角),∴∠B=∠FDG
由②知∠FGD=∠FDG∴∠FGD=∠B ∴DG=BD ∵BD=DC ∴DG=BD=DC
∴B、G、C三点在以BC为直径的圆周上 ∴∠BGC=90?,即BG⊥CG。
解法2:∵△BDG∽△DFG ∴ DF:GF=BD:DG ∵DF:GF=1(由②知)
∴BD:DG=1 ∴BD=DG=DC ∴BG⊥CG
解法3:作DH⊥AB ∵∠FGD=∠FDG ∴ △FDG为等腰三角形
∵△BDG∽△DFG ∴△BDG为等腰三角形
∵DH⊥AB ∴ H为BG中点(三线合一)
∵D为BC中点 ∴ DH∥CG
∴∠CGB=∠DHB=90? ∴ BG⊥CG
解法4:∵BD=DG=DC ∴易证△GDM≌△CDM(SAS) ∴∠GMD=∠CMD=90?
∵AB∥DE ∴∠CGB=∠CMD=90? ∴BG⊥CG
以上只是本人对此题的一点认识和想法,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作者简介:程捷逵,男,安徽黄山人(籍贯),1982年5月出生,安徽省淮南市龙湖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数学
详细通讯地址:安徽省淮南市龙湖中学 邮编:232001
联系电话:13695548878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思考解决问题,并从中探索最简便的方法,在解题方法中通过比较,得到最简单的方法,调动学生对一题多解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寻找多种方法从而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题。
[关键词]:多解 对比 提高能力
2012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继续保持前两年平稳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我省“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全面,难易兼顾,既有利于全体考生发挥水平,也便于高一级学校对考生的选拔,是一份值得肯定的好试卷。
试卷结构科学合理,试题设置有一定的梯度,选择题和填空题除了最后一题较灵活之外,其它都是常见的常规试题,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没有思维障碍,应该比较得心应手。对于有一定灵活性的解答题,也都设置了多个问题,由易到难,使学生能够分步入手去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水平。
试卷加强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比如22题,因为形式较新颖,第一遍看上去比较灵活,可是仔细读来,仔细思考,也都是很常见的常规题。就试卷的第22题我经过探究发现了一些不同的解法,试题及解法如下:
题目:在△ABC中,D、E、F分别为三边的中点,G点在边AB上,△BDG与四边形ACDG的周长相等。设BC=a,AC=b,AB=c。
(1)求线段BG的长;
(2)求证DG平分∠EDF;
(3)连接CG,若△BDG与DFG相似,求证BG⊥CG。
(1)求线段BG的长。
解法1:∵△BDG与四边形ACDG的周长相等,且BD=DC,
∴BG=AG+AC=0.5(AB+AC)=0.5(b+c)。
解法2:设BG=x,∴AG=c-x ∵ BG=AG+AC 即x=c-x+b ∴2x=c+b ∴x=0.5(c+b)
解法3:设FG=x,∴BF=0.5c ∵ BG=AG+AC 即BF+FG=AF-FG+AC
即0.5c+x=0.5c-x+b 2x=b x=0.5b ∴BG=BF+FG=0.5c+0.5b=0.5(b+c)
(2)求证DG平分∠EDF。
解法1:∵点D、F分别是BC、AB的中点,∴DF=0.5AC=0.5b。
又∵FG=BG-BF=0.5(b+c)-0.5c=0.5b,∴DF=FG ∴∠FDG=∠FGD。
∵点D、E分别是BC、AC的中点 ∴DE∥AB
∴∠EDG=∠FDG ∴∠FDG=∠FDG,即DG平分∠EDF
要证DF=FG,还有其他方法,下面介绍两种证明DF=FG的方法。
解法2:∵ BF+FG=AG+AC ∴AF+(AF-AG)=AG+2AE ∴2AF=2AG+2AE
即AF=AG+AE GF+AG=AG+AE ∴GF=AE ∵DF=0.5AC=AE ∴ DF=FG
以下证明同解法1
解法3:∵ BF+FG=AG+AE+EC 移项得BF-AE=AG+EC-FG
即 BF-AE=AG+AE-FG ① 又 BF+AE=FG+AG+AE ②
②-① 得2AE=2FG ∵ AE= DF ∴ DF=GF ∴ AE=GF ∴ DF=FG
以下证明同解法1
解法4:过G点作GH∥FD ∵DH∥FG,GH∥FD
∴四边形GFDH为平行四边形
∵GF=DF(上题已证) ∴四边形GFDH为菱形,
∴DG平分∠EDF
(3)连接CG,若△BDG与DFG相似,求证BG⊥CG。
解法1:∵△BDG与△DFG相似,∠DFG>∠B,∠BGD=∠DGF(公共角),∴∠B=∠FDG
由②知∠FGD=∠FDG∴∠FGD=∠B ∴DG=BD ∵BD=DC ∴DG=BD=DC
∴B、G、C三点在以BC为直径的圆周上 ∴∠BGC=90?,即BG⊥CG。
解法2:∵△BDG∽△DFG ∴ DF:GF=BD:DG ∵DF:GF=1(由②知)
∴BD:DG=1 ∴BD=DG=DC ∴BG⊥CG
解法3:作DH⊥AB ∵∠FGD=∠FDG ∴ △FDG为等腰三角形
∵△BDG∽△DFG ∴△BDG为等腰三角形
∵DH⊥AB ∴ H为BG中点(三线合一)
∵D为BC中点 ∴ DH∥CG
∴∠CGB=∠DHB=90? ∴ BG⊥CG
解法4:∵BD=DG=DC ∴易证△GDM≌△CDM(SAS) ∴∠GMD=∠CMD=90?
∵AB∥DE ∴∠CGB=∠CMD=90? ∴BG⊥CG
以上只是本人对此题的一点认识和想法,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作者简介:程捷逵,男,安徽黄山人(籍贯),1982年5月出生,安徽省淮南市龙湖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数学
详细通讯地址:安徽省淮南市龙湖中学 邮编:232001
联系电话:13695548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