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如恋爱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im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好书,如遭遇一场恋爱。
  读苏格拉底,总感到一种踉跄、窒息与焦灼,便忘情地扑向对方的怀里,喃喃自语:我的身、我的心,都需要你的拥抱,我也紧紧地拥抱你,没有羞涩,没有胆怯,没有邪恶。如果天性东倒西歪,那就收獲一种东倒西歪的快乐吧。
  读托尔斯泰,觉得自己的精神辉煌富丽,像一位容光焕发的贵妇,携带着生命中全部明丽耀眼的财富,在爱与欢乐的沐浴中,灵魂因饱满而跳荡,散发出甜蜜的芬芳。人类的上帝,就是生命中的自己。
  读尼采,感到每句话都是烈性炸药,尖锐地呼啸着,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黑棺,人的生命空间包裹在死神的灵魂中。这让人震颤,却得到了恐怖的启悟,在心灵仿佛被炸毁、被掏空的同时,却又分明感到,身体内部有种强烈的、抑制不住的灼热在燃烧,那是一双从未感触过的横溢生命之手,没有任何规则的浸染,将人别开生面地抚摸……
  上面这些话,是韩春旭在《我的精神》一书中的自述。一位优雅、智慧,在任何场合说话处事都非常得体的女作家,在阅读的时候,竟会这般狂放热烈、真实自然,完全铺展开自己的身心,无所顾忌。
  这是一种幸福的阅读,让精神飞翔起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渴望到渴望,从快乐到快乐。同时,这样的阅读又滋养了她的精神,觉得生命就像一棵嫩芽,在阅读中获得了巨大的成长空间,灵魂自由呼吸,精神饱满芳香,全身释放出一种爱的活力,宁静端庄,鲜活光亮,蓬蓬勃勃、激情洋溢。
  恋爱般的阅读,要投入。投入使人单纯,单纯使人快活,快活产生和谐。韩春旭的精神就是来自这种真实和自然,累了就往草地上一躺,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哪怕是瞬间的静下来,忘掉汽车、房子、衣服与钞票,还有各式各样的杂事,让疲劳追逐的心,支起一堆篝火,顺着缕缕青烟,寻一寻生命的源头:我从哪里来,这么匆忙地赶路,又是要往哪里去呀?
  肯定有人会说,这都是读书太多了犯傻。然而,你不觉得,正因为这样的“傻子”越来越少,生活才变得紧张激烈吗?女人不会因野心快乐,倒可以因满足而快乐。而满足感常常来源于精神上的丰富,就像恋爱中的女人一样,快乐着、美丽着,富有生机。
  当然,这是精神恋爱。许多年来,“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成了贬义,现代人无一不是凶猛的物质动物。甚至,连阅读也更具功利性了:为学位、为求职、为财富……因此,不必投入感情,对书读而不爱,甚至相反,冷漠而排拒。不投入感情就不会读出感情,没有智慧就无法吸纳智慧,冷落了书籍,也必荒废了思想。于是,大家“物质”了几十年之后,突然生出了疑惑:物质极大地丰富了,为什么自己的内心还不快活?原来,人的满足感,只来自精神上的感受,物欲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就是精神,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完整的圆,物质的另一半是不可缺少的精神。谁只想要其中一半,谁的生活就不再完满。
  通过阅读使自己的精神随时能处于恋爱状态的人,灵魂会开出花朵,骨子里有种善,在强调硬心肠的竞争社会,能保持心的柔软。柔软的心才会滋润,能迅速修复不可避免的创伤,并学会尊重生命本身的原则:自己生活,也让别人生活。
  爱人生的人,才会有这般恋爱似的阅读,对世界充满好奇。狂热的阅读又丰富了精神,精神丰富就如同心底里有一片阳光,心与阳光共同升腾,让人生变成一个恋爱与朝圣的旅程。
   摘自《河北日报》
其他文献
不爱豪华的宴席,不爱猜拳押宝的觥筹交错,惟喜欢背街小巷的各色小吃。因长着一张喜好零食的嘴,每到一座城市,我首先找特色小吃街,一家一家地品尝下去。各种小吃中,风味各异、形式多样的蒸面,在记忆里一路飘香。  刚上大学不久,一天闲逛时,发现校门附近有一家店,没有招牌,但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心想,这家店的口味一定不错!  进店,服务员不问吃什么,只说,大腕,中碗,还是小碗?我环顾四周,很多人自顾自闷着头稀
麦豆 原名徐云志,1982年11月生,江苏连云港人,2009年硕士毕业于江苏大学。曾参加诗刊社第30届青春诗会、鲁迅文学院第31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等,江苏省第九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组诗散见《人民文学》《诗刊》《扬子江》《中國诗歌》《星星》等。
直接考研的易中天  易中天,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正担任中学老师,他觉得自己与学生同场考试很尴尬,如果没有学生考得好,就没脸见人了,所以他放弃了当年冬天的考试。1978年,国家恢复了研究生考试,易中天打算全力以赴,备战考研。他当时的想法是:我只有高中水平,考研落榜不丢人,若金榜题名,算我赚了4年。易中天说:“我当时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放手一搏,我把改变命运的赌注全押在考研上了,时间紧迫,要学
食物补养是食疗养生的基本内容之一,对饮食补养的量,古人们强调少食而反对多食和暴饮暴食,具体说有八方面的要素。  一、饮食宜少 晋代葛洪《抱朴子·极言》提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梁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亦强调:“当少饮食,饥食多则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生病。”均明确指出饮和食均宜少不宜多,尤其对于食,古人强调的更多,主要是从心、脾的功能上考
☆荷叶猪肉饼  原料:瘦猪肉300 g,鲜荷叶1大张,黄酒、酱油、味精、白糖、精盐、生粉各适量。  制作方法:1. 先将荷叶放入清水中浸泡15 min,换水,刷洗干净,沥干水分,待用。  2. 把瘦猪肉清洗干净,剁成肉泥,放大汤碗内,加入黄酒、酱油、味精、白糖、精盐调味,腌制15 min,再加入生粉、适量清水,用筷子顺向搅打成稠粘状后,分成6份,待用。  3. 将洗净的荷叶分成6份,分别包上肉馅,
夏汉,河南夏邑人,著名诗人、批评家。出版批评文集《河南先锋诗歌论》《语象的狂欢》,诗集《冬日的恩典》《街头的证词》。兼任河南师范大学华语诗歌研究中心(社会事务)执行主任。  表达之于诗人和诗都是第一位的,不妨说表达是诗人的最终欲念,也是让诗得以显露出形体的根本。而面对诗的表达,很多人的看法莫衷一是。有人耽于直接说出,还原诗的本相;有人偏于咏叹,作情感抒发的宣泄;还有一路诗人寓表达于修辞之中,在修辞
随着国内餐饮需求的日益旺盛、食品技术的日益完善和现代餐饮企业的不断发展,连锁经营、集团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不二选择,运用餐饮现代工艺进行产品的前期加工随之成为必然。“骨汤门”、“勾兑门”等事件曾造成了大众的负面情绪,消费者能否正视餐饮现代工艺,我们又是否该为餐饮现代工艺“拨乱反正”?诚然,中国饮食文化的千年习俗和传统习惯是国人所不能放弃的,我们应当尊重传统的老字号、私房菜,以特殊的技巧、技艺维
许多饮食习惯人们很少怀疑过是不科学或是有害的。如过去总认为:“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吃为好;“猪吃叫,鱼吃跳”,活鱼营养价值高i蔬菜含有维生素,腹泻时不食油腻多吃蔬菜对身体有利;高温杀细菌,加热煮沸的剩菜吃了无害;吃猪蹄会增加胆固醇,最好少吃或不吃。  多年来,通过阅读了《烹调知识》上“食疗烹苑”和“家庭烹调”、“食苑杂谈”栏目刊发的有关文章,不禁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在饮食误区中生活了很长时间!
一天,肚子饿了,最想吃的却是一个刚出笼的大白馒头,进而出现的味觉是嚼馒头时那种带着微甜的、有一点韧性的软香。一个普通的馒头,一个平常的渴望。  馒头就是比米饭要好伺候,吃米饭没有菜相佐没法吃也不叫饭,而馒头则可以,不仅在口感上而且在形式上都可以不要用菜为伴的。可刚出笼的馒头不是回回能吃到的,如今自己家里蒸馒头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太忙怕麻烦,也难以操作到位,而可靠的卖馒头的摊点又可遇不可求,最多是到超
豆豉约创制于春秋、战国之际。《楚辞·招魂》中有“大苦咸酸”,根据注释大苦即为豆豉。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先秦文献无豆豉,当是秦汉之际出现。《史记·货殖列传》始见豆豉记述。《齐民要术》载有制作豆豉的技法。东汉开始用作药物。以后历代食籍、药籍均有关于豆豉的记述,至今仍为重要的调味料之一。据记载,豆豉的生产,最早是由江西泰和县流传开来的,后经不断发展和提高,使豆豉成为独具特色,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调味佳品,而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