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联合拉米呋啶对老年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来源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by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世界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大约有3.5亿人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我国大约有9300万人感染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7.18%,其中约2000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1,2]。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过程较长且呈动态变化,能够持续数年,自然病史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期和再活动期。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医源性等方式传播。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目前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是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效果显著[3]。
其他文献
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my,HTO)是一种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较好方法,在临床中得以普及[1]。本研究通过膝关节镜开展术中评价与清理,联合内侧开放式胫骨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是一种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黏膜层与肌层之间建立通道,利用该隧道空间进行内镜下治疗的技术。EST
1944年,瑞典医生Karl-Axel-Ekbom首次提出"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这一医学术语,用以描述一种睡眠时异常肢动的临床表现[1]。目前认为RLS是一种影响休息
药物性肝病(DILD)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需排除非药物因素~([1,2])。现回顾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4例DILD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