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为了减少狂犬病病例的发生,防止类似悲剧事件的重演。方法:对1例狂犬病病例进行调查。结果:该患者与宠物小狗嘻戏逗玩、亲嘴,小狗舔咬其嘴唇粘膜,患者当时未引起重视,未对暴露部位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未接种人用狂犬免疫球蛋白和人用狂犬疫苗。两个多月后,患者患狂犬病死亡。结论: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狗、猫等成为时尚,与这些温血动物接触机会增多,而人们经常对暴露后未能及时、正确处理伤口、接种疫苗,致使狂犬病的发生。
【关键词】 狂犬病 调查处置 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275-01
正确、及时地处理暴露伤口,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如狗、猫等动物成为时尚,与它们亲呢接触,从而暴露机会增多,而人们有时对暴露后未能及时正确处理伤口,接种疫苗,致使狂犬病病例死亡这一悲剧的发生。
1 事件经过
1.1 病例基本情况
×××,女,46岁,农民, 2月5日晚6:00多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夜间有畏水、畏风,遇风流眼泪等症状。2月6日上午9点左右出现烦躁、恐水、抽搐等症状,下午2点左右被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断为“狂犬病”。2月9日3:05左右在市第四人民医院死亡,上午11时尸体在殡仪馆火化。
1.2 病例就诊情况
患者×××于2014年2月5日晚上6:00左右头痛、恶心,自认为“感冒”,2月6日上午症状未见好转到到乡卫生院就诊,医生做心脏彩超,又主诉:夜间有怕水,遇风有流泪症状,医生怀疑是“狂犬病”,随即转县人民医院就诊,查体:体温37.4℃,血常规、凝血时间等检查均正常,神智清,见水胆颤,遇风有流泪、胆颤现象,无明显畏光。后转市第四人民医院,经进一步检查,给合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为“狂犬病”,并网络上报。家人认为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条件更好等原因,于下午2:30左右又转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也为“狂犬病”,建议住院治疗,由于住院费用高的原因,被家人拒绝,于当天晚上将患者运送回家中。2月8日下午1:30左右发现病人呼吸困难,病情加重,又转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2月9日凌晨3:05左右死亡。
2 调查处理情况
2.1 流行病学调查
乡卫生院防保所疫情人员接到狂犬病病例报告时,随即报告单位领导。在县疾控中心指导下卫生院防保所人员做好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的工作,并进行其它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经调查核实:该患者大约2013年12月上旬,在家和自家宠物小狗嘻戏逗玩、亲嘴,狗舔咬其嘴唇粘膜,暴露程度Ⅲ级,患者当时未引起重视,未对暴露部位进行清洗消毒等处理,未采取接种狂犬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等防护措施。
该犬在患者家抱养了约半年时间,未接种过兽用狂犬疫苗,舔咬过患者后一个来月时间,该犬病死(2014年1月初),后被埋掉。
2.2 处置措施
①报告当地政府,建议对该村进行灭犬行动;建议畜牧等部门开展家养犬类兽用狂犬疫苗接种。②告知×殡仪馆关于狂犬病病人死亡情况,请相关工作人员在尸体火化时做好相关防护工作。③事件发生后疾病控制人员对已埋的病狗按规范焚烧深埋等处置。最后对死者家庭进行终末消毒:对死者家中所有地面、墙面以及厕所进行终末消毒,凡是病人用过的衣物能焚烧的尽量焚烧。共使用漂白粉精5袋,泡腾片5瓶,84消毒液10瓶。④对病例家属进行流病调查和健康教育宣传,告之死者家属和其密切接触者及时接种人用狂犬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加强自身免疫预防。⑤并进行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发放宣传单400份,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接种狂犬疫苗29人份。⑥开展辖区内半年来被狗猫咬伤(抓伤)人员的调查,广泛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建议以前被狗、猫咬伤(抓伤)的但仍未接种狂犬疫苗的人员及时到疾病控制部门接种人用狂犬疫苗。
3 讨论
狂犬病即疯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人类受感染后,此期可长可短,最短为72小时,最长可达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患狂犬病的人多有怕水、声音、光、风等刺激。一旦发作,病死率是100%。虽然被动物如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后是否发病受很多影响因素:如进入人体的狂犬病毒的数量多少、咬伤的严重程度、咬伤的部位、一处或多处、被咬伤后是否正确及时的处理伤口以及抵抗力等[1-2]。但是一旦暴露后,正确及时地处理伤口,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手段。首先伤口应及时以20%肥皂水或1%新洁尔灭(或其他季胺类药物)彻底清洗30分钟以上,如果没有肥皂水等也应用清洁的清水进行冲洗伤口,冲洗后涂以75%酒精或2~3%碘酒进行暴露消毒。伤口一般不宜缝合。在咬人的动物未排除狂犬病之前或咬人动物已无法观察时,病人应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除被咬伤外,凡被可疑狂犬病动物吮舔、抓伤、擦伤皮肤、黏膜者,还应接种人用狂犬免疫球蛋白后再全程注射人用狂犬疫苗。
近年来,居民养犬比较多,尤其是农村,并且多为散养。随着夏、秋季将要来临,天气在逐渐变暖,动物也活跃起来。它们不仅与人的接触日益频繁,而且也陆续进入发情和换毛期,性情变得狂躁,容易伤人,人们衣着相对单薄,因此宠物咬伤人的事件也会增多。地方政府及公安机关、畜牧、卫生等部门应加强对犬类管理(特别是流浪狗、病狗等),开展灭犬行动,要求家养的狗一定要圈养、拴养,防止散养咬伤他人,减少犬类伤人事件的发生。畜牧等部门开展家养犬类兽用狂犬疫苗接种。利用多种途径宣传狂犬病防病知识,避免和宠物“亲密接触”,与宠物亲嘴等一些亲呢动作,减少与一些动物的接触,增加人民群众的防范知识,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引导群众不得屠杀病、死狗,不吃病、死狗肉,发现病、死狗后杀死并焚烧深埋等正确处理方式。并大力宣传一旦被犬咬伤、抓伤后应立即到防疫部门进行伤口处理,紧急采取免疫措施,预防“狂犬病”的发生,避免悲剧的重演。
参考文献
[1] 唐青,李浩.中国狂犬病流行近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3):223-224.
[2] 周祥国,龙玉民.1999年-2007年如皋市狂犬病疫情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9,20(2):31-32.
【关键词】 狂犬病 调查处置 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275-01
正确、及时地处理暴露伤口,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如狗、猫等动物成为时尚,与它们亲呢接触,从而暴露机会增多,而人们有时对暴露后未能及时正确处理伤口,接种疫苗,致使狂犬病病例死亡这一悲剧的发生。
1 事件经过
1.1 病例基本情况
×××,女,46岁,农民, 2月5日晚6:00多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夜间有畏水、畏风,遇风流眼泪等症状。2月6日上午9点左右出现烦躁、恐水、抽搐等症状,下午2点左右被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断为“狂犬病”。2月9日3:05左右在市第四人民医院死亡,上午11时尸体在殡仪馆火化。
1.2 病例就诊情况
患者×××于2014年2月5日晚上6:00左右头痛、恶心,自认为“感冒”,2月6日上午症状未见好转到到乡卫生院就诊,医生做心脏彩超,又主诉:夜间有怕水,遇风有流泪症状,医生怀疑是“狂犬病”,随即转县人民医院就诊,查体:体温37.4℃,血常规、凝血时间等检查均正常,神智清,见水胆颤,遇风有流泪、胆颤现象,无明显畏光。后转市第四人民医院,经进一步检查,给合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为“狂犬病”,并网络上报。家人认为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条件更好等原因,于下午2:30左右又转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也为“狂犬病”,建议住院治疗,由于住院费用高的原因,被家人拒绝,于当天晚上将患者运送回家中。2月8日下午1:30左右发现病人呼吸困难,病情加重,又转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2月9日凌晨3:05左右死亡。
2 调查处理情况
2.1 流行病学调查
乡卫生院防保所疫情人员接到狂犬病病例报告时,随即报告单位领导。在县疾控中心指导下卫生院防保所人员做好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的工作,并进行其它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经调查核实:该患者大约2013年12月上旬,在家和自家宠物小狗嘻戏逗玩、亲嘴,狗舔咬其嘴唇粘膜,暴露程度Ⅲ级,患者当时未引起重视,未对暴露部位进行清洗消毒等处理,未采取接种狂犬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等防护措施。
该犬在患者家抱养了约半年时间,未接种过兽用狂犬疫苗,舔咬过患者后一个来月时间,该犬病死(2014年1月初),后被埋掉。
2.2 处置措施
①报告当地政府,建议对该村进行灭犬行动;建议畜牧等部门开展家养犬类兽用狂犬疫苗接种。②告知×殡仪馆关于狂犬病病人死亡情况,请相关工作人员在尸体火化时做好相关防护工作。③事件发生后疾病控制人员对已埋的病狗按规范焚烧深埋等处置。最后对死者家庭进行终末消毒:对死者家中所有地面、墙面以及厕所进行终末消毒,凡是病人用过的衣物能焚烧的尽量焚烧。共使用漂白粉精5袋,泡腾片5瓶,84消毒液10瓶。④对病例家属进行流病调查和健康教育宣传,告之死者家属和其密切接触者及时接种人用狂犬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加强自身免疫预防。⑤并进行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发放宣传单400份,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接种狂犬疫苗29人份。⑥开展辖区内半年来被狗猫咬伤(抓伤)人员的调查,广泛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建议以前被狗、猫咬伤(抓伤)的但仍未接种狂犬疫苗的人员及时到疾病控制部门接种人用狂犬疫苗。
3 讨论
狂犬病即疯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人类受感染后,此期可长可短,最短为72小时,最长可达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患狂犬病的人多有怕水、声音、光、风等刺激。一旦发作,病死率是100%。虽然被动物如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后是否发病受很多影响因素:如进入人体的狂犬病毒的数量多少、咬伤的严重程度、咬伤的部位、一处或多处、被咬伤后是否正确及时的处理伤口以及抵抗力等[1-2]。但是一旦暴露后,正确及时地处理伤口,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手段。首先伤口应及时以20%肥皂水或1%新洁尔灭(或其他季胺类药物)彻底清洗30分钟以上,如果没有肥皂水等也应用清洁的清水进行冲洗伤口,冲洗后涂以75%酒精或2~3%碘酒进行暴露消毒。伤口一般不宜缝合。在咬人的动物未排除狂犬病之前或咬人动物已无法观察时,病人应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除被咬伤外,凡被可疑狂犬病动物吮舔、抓伤、擦伤皮肤、黏膜者,还应接种人用狂犬免疫球蛋白后再全程注射人用狂犬疫苗。
近年来,居民养犬比较多,尤其是农村,并且多为散养。随着夏、秋季将要来临,天气在逐渐变暖,动物也活跃起来。它们不仅与人的接触日益频繁,而且也陆续进入发情和换毛期,性情变得狂躁,容易伤人,人们衣着相对单薄,因此宠物咬伤人的事件也会增多。地方政府及公安机关、畜牧、卫生等部门应加强对犬类管理(特别是流浪狗、病狗等),开展灭犬行动,要求家养的狗一定要圈养、拴养,防止散养咬伤他人,减少犬类伤人事件的发生。畜牧等部门开展家养犬类兽用狂犬疫苗接种。利用多种途径宣传狂犬病防病知识,避免和宠物“亲密接触”,与宠物亲嘴等一些亲呢动作,减少与一些动物的接触,增加人民群众的防范知识,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引导群众不得屠杀病、死狗,不吃病、死狗肉,发现病、死狗后杀死并焚烧深埋等正确处理方式。并大力宣传一旦被犬咬伤、抓伤后应立即到防疫部门进行伤口处理,紧急采取免疫措施,预防“狂犬病”的发生,避免悲剧的重演。
参考文献
[1] 唐青,李浩.中国狂犬病流行近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3):223-224.
[2] 周祥国,龙玉民.1999年-2007年如皋市狂犬病疫情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9,20(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