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的日子,春风十里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在温暖与爱中长大的孩子。我有一个温馨而充实的童年,童年的记忆中,奶奶的身影随处可见。
  小时候,奶奶经常买来我爱吃的虾。我欢快地跟在奶奶身后冲进厨房,和奶奶一起剔虾线。奶奶剔虾线剔得非常仔细,老花镜架在鼻梁上,微微有些浑浊的老眼眯缝着,吃力地在白花花的虾肉上寻找。找到了虾线,奶奶小心翼翼地把牙签扎进虾的身子里,慢慢地把虾线剔出来,以防虾线断在虾肉里面。午后的阳光倾泻在奶奶身上,为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我呢,在盆里扒来扒去,扒出一只看起来比较好欺负的虾,直接把它的壳掰开,把虾线上的那条肉撕掉,随便拿牙签一剔,就算剔完了。奶奶从来不会责怪我,只是笑着摇摇头,把被我“摧残”的可怜的虾归到一起,分类。“大伤”由奶奶补救,“小伤”则必须由我自己处理。这时候奶奶就会手把手地教我剔。奶奶的手非常温暖,包裹着我的小手,也包裹住了我的心。炸虾的味道已经随着时光逝去,但剔虾线的画面却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
  奶奶不仅关心我的饮食,还负责我的学习,她经常帮我检查口算作业。
  检查作业时,奶奶很严肃,老花镜一丝不苟地在鼻梁上站岗,履行神圣的职责。奶奶小声计算着,一道一道地核对。她的手因为疾病而轻轻抖动,但她极力保持平衡,在我的口算本上画上一个勾或一个叉。小时候的我写字极不规范,有的字连自己都要认半天。碰到这种“鬼画符”,奶奶总会微皱起眉头,把眼睛眯成一条缝,半张开嘴,费力地认上好一会儿,然后耐心地陪着我改完所有错题,有时还会用颤抖的手握住我的小手,一笔一划地教我写字。
  我做错了什么题,奶奶跟我分析了什么错因,早就被我忘得一干二净了。但奶奶的耐心与严肃,握着我手写字的温暖却从未忘记。
  后来我上了初中,回奶奶家的时间少之又少,几乎成了奢侈品。奶奶的病,在我小学即将毕业的时候突然恶化了。我至今仍忘不了奶奶出院的样子:原本有些发福的老人,突然就消瘦到了皮包骨;一头从未出现过白丝的黑发,竟然变得灰白;坐姿再没有往日端正,取而代之的是几乎无法自理的无奈……一个好端端的老人,一个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的老人,突然间,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我愣住了,心里无比酸涩。胳膊上传来了一阵温暖,是奶奶正用她枯瘦的手用力攥着我的胳膊。那一如既往的温暖,来自奶奶手心。我努力地摆出一个轻松的、如同往日一样的表情,尽全力稳住了声线:“怎么啦?奶奶?”我从她含糊的回答声中,依稀辨出了那几个字:你又胖了。我第二次呆愣了,随即笑了——奶奶竟然在用她的方式安慰我!
  后来,奶奶去世了。在与奶奶的最后一次见面里,她沐浴在阳光之中,正如多年前的那个剔虾线的午后。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总会梦到奶奶。猛然惊醒,回过神来,才发现已经满脸泪痕。接着,是无尽的自责与悔恨,还有对奶奶深深的怀念。
  直到有一天,当我无意间翻出了奶奶给我的一床小被,我才在泪水中释怀。奶奶从没离开啊,她还住在我的心里呢!奶奶一直像太阳一样温暖着我。原来是,现在是,将来亦是。
  有奶奶的日子里,春风十里,不曾寒。
  ‖北京市一六一中学‖指导教师:王迎利
  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不事雕琢,但却让人为之动容,我想,那便是真情的力量吧。小时候和奶奶一起剔虾线的日子,一直是作者最珍贵的童年记忆,那里有奶奶呵护下的快乐;灯下奶奶检查作业时的细致耐心,握着孙女手写字的温暖,都成了难以忘却的回忆。而这一切美好的回忆却与如今奶奶离去的悲凉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更让作者在一次次自责与悔恨中,表达着对奶奶的怀念。也许这就是生命的遗憾吧,我们的长大总是伴着亲人的衰老,我们的感恩总是在追忆中抒发。对我们来说,珍惜每一次相处的时光,成长成自己最好的样子,可能就是对亲人最好的报答吧。
  【适用文题】温暖的回忆;沐浴在你的阳光里;童年的美好时光……
  (平子)
其他文献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试题】  生活恰似一桶酒,存放的日子越久远,香气愈加浓郁,开启瓶塞,处处流香……我、你、他,都是那些飘香日子里的体验者,自会唇齿留香!  请以“生命中那些飘香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名师题解】  为“日子”加分。每个平淡的日子,因了情感的沉淀,变得芬芳起来:红彤彤的朝天椒,给了每个看到它的人一分火辣和热情;火红的枫叶,给了每个捡拾者一分温情与怀念;
“祸生于欲得,福生于自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古人给我们作出了表率,留下了千古美誉。他们学会拒绝,坚守自我,趋德远利,清正廉洁。本期,我们将讲述几则拒贪守廉的古人故事,一起去感受一下古人的美德与人格魅力。
“都市是属于‘人’的世界,是属于‘机器’的世界。”人们是多么惯用二元论,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情撕裂开来,人与自然,情感与理智。在众人的印象中,都市总是与自然背道而驰的。  我居住在一个小岛的中心主干道旁,而这里是人们从港口到市中心的必经之路。我的居所是一幢很老的房子,带着一个夏季繁花、冬季白雪的小花园。纵然这是个安静的城市,我在这居留一年从来没有听过任何人鸣笛,可磨灭不掉的是车辆引擎的声音和呼啸碾
即使是雪融化后的春天,大地似乎也没有回暖的意思。更别说三月清风与四月柔情。春天一直都只是单色调,梦里那条河依旧冰冷着。我和他走在河边,相距十步,谁都没说话,就那样走着。风很大,吹乱了各自的头发。  月考前一周,他因工地出事回家养病,期间和他很少说话,我们之间越走越远,越来越有隔膜,往日对视的笑容已如隔世。  十六岁,就是他们口中叛逆的年纪,为了体验考试考差被家长责骂的心情,我故意考得很差。当我拿着
有一本垫棺作枕的书”  4月29日,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74岁。  陈忠实常以一个“农民”自称。1942年,陈忠实出生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下的一个普通农家。从读书、参加工作到开始文学创作,他都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  1983年,陈忠实调入陕西省作协。专业作家的身份,使他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于是他索性决定从城镇带着铺盖,回到了老家农村的院落潜心创作。  为了创作《白鹿原》
摘要:要对一个作家、一种或一个时代的文学进行把握言说,首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阅读作品。在对贾平凹新时期以来四十余年文学创作连续性的阅读过程中,既可看到其创作凸显着奇特的审美个性,亦可把握其发展脉络:从商州到世界、从艺术表现到思想表达。尤其是从1982年始所追求的用中国的美学方式叙写中国故事,实际上显示着中国现代文学本土化、民族化道路的一种思考、探索与追求。  关键词:贾平凹;中国叙述;世界视野;
天空多变,复杂而好动,使人不解其意。就是再高端的气象学家,也不敢说自己识得了天相。凌晨将晓,才是最恍惚的时刻。迷蒙着双眼望一下窗外,天还泼洒着淡淡的墨蓝色,均匀而不带一丝犹豫,如高明的画家一气呵成,干净利落。迷迷糊糊睡了一小会儿,再一睁眼,却满眼灰蓝色,令人眼前一亮!这是何等神奇的变化。雾霭般的灰蓝天空是最引人深思的。看天时,总会觉得这迷雾里是否隐藏着什么锐利的东西蓄势待发,这样看久了,原本天空中
近日,化妆品品牌法兰琳卡再度因为一段15秒的广告,收到舆论讨伐。这段广告洗脑般重复“我们恨化学”这句话,甚至直接用这五个大字占满屏幕。广告最初在地方卫视播出,近日更是登陆了央视八套。这引起了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周公度的注意。周教授撰写文章,认为这则广告“反科学”误导消费者。日前,该广告已在央视暂停播放,涉事化妆品公司就周公度教授指出的内容公开道歉。  假如没有化学知识和以此为基础的化学工业,人类的衣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首歌的时间,八年的读书生涯已经悄然逝去,人也渐渐长大了,年少时掌心的梦话,你依然紧握着吗?  外面阳光正好,在这平淡如水的日子里,阳光下漫步是最闲适、最浪漫的事了。我独自坐在田埂边,赏那繁花似锦,听那细水长流。轻柔的和风抚过这里的每一片绿叶,每一朵花瓣,每一寸土壤,每一只昆虫,还有那只小蜗牛。它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眼睛长在那长长的触角
不知何时,我迷恋上了绿,梦一般的绿,对绿的爱成为一种自私的占有。  记得我读过一首描绘绿色的诗歌, 其中有这么两句:“在今朝我将偷一把绿色,还要在白云上写满牵挂”。每每见到绿色,心中就有一种撕不断的情结。它让我想起宋代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里有关绿的典故, 诗人从扬州瓜洲到镇江京口的船上,看到春天两岸边绿色的山水、田野和草木,原先没有色彩的思绪充满绿色,绿色不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吗?于是诗人大声吟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