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肿瘤科不适宜用药干预效果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eb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肿瘤科不适宜用药干预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5月肿瘤科的不适宜用药医嘱300例为对照组,收集2016年6月~2017年5月不适宜用药医嘱30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未经干预,干预组经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干预。观察两组所用药品费用,患者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所用药品费用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肿瘤科不适宜用药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药品浪费,降低用药成本,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适宜用药;肿瘤科;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17-47-03
  肿瘤科是医院重要科室,承担着各种良、恶性肿瘤的治疗。肿瘤科静脉用药较为普遍,以往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不适宜用药情况,不仅增加治疗成本,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发生医疗事故。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加强肿瘤科不适宜用药的干预,已成为研究热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作为一种药学服务机构,通过接受专门培训药学技术人员对静脉药物进行混合调配,从而提升静脉输液成品质量,使静脉用药更为安全、合理。有数据显示,目前越来越多医院已经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通过药物集中调配,合理分工,方便药品管理,避免资源浪费,提升合理用药水平,极大的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促进临床静脉用药的适宜性。本文为进一步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肿瘤科不适宜用药的干预效果,收集2015年6月~2017年5月不适宜用药医嘱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肿瘤科2015年6月~2016年5月不适宜用药医嘱300例为对照组,另收集2016年6月一2017年5月不适宜用药医嘱300例为干预组。干预组男179例,女121例,年龄22~76岁,平均(42.5±4.3)岁,肿瘤内科192例,肿瘤外科108例。对照组男168例,女132例,年龄19~73岁,平均(43.8±5.1)岁,肿瘤内科185例,肿瘤外科1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8岁;预计存活时间≥24个月;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患者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1)病历资料不全;(2)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3)精神疾病患者;(4)意识不清或交流障碍者;(5)院内死亡者。
  1.2方法
  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组通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行干预,专业药师依据药品法定说明书、《新编药物学》、2010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常用注射剂配伍禁忌表》等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定审方标准。对不适宜用药拒绝药物调配,与临床医师及时沟通协调;统计药物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汇总,并通报到各个科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时调整药品品种、药品剂量及服用时间;药师定期开展知识培训,加强各临床医护人员合理用药技能。
  1.3观察指标
  記录两组患者所使用药品费用,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对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生活质量测定依据简明健康量表测定,对其精神状态、生理状态等8个维度进行测评,采用100分制,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药品费用比较
  经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干预后,干预组肿瘤内科及外科所用药品费用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住院时间比较
  经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干预后,干预组肿瘤内科及外科患者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适宜用药要求安全、有效、经济、方便地使用药物,首先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其次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要经济方便地使用药物。不适宜用药会延误疾病治疗,浪费医疗资源,发生不良反应甚至药源性疾病及医疗事故。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不适宜用药医嘱的干预,是维护患者治疗安全、合理用药的关键。通过对不适宜用药的研究,可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审方药师积累经验,协助临床医生合理安全用药,降低不必要药品浪费,具有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关于启用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阳光用药信息直报系统的通知》(粤卫办函[2015]610号)的相关要求,本研究通过对比,探讨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肿瘤科不适宜用药干预效果。
  有报道指出,不适宜用药主要包括用法用量不正确、溶媒不合适、浓度不适宜、配伍禁忌、其他不适宜用药(药物选择不当、录入错误、重复录入等)。造成上述现象原因主要主要包括:(1)习惯导致过度使用抗生素;(2)不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用药;(3)医学知识经验欠缺,不能准确诊断患者真实病症;(4)忽视药物相互作用,剂量不足或过多,且忽视药物禁忌;(5)医药厂促销影响。多项研究表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可以有效干预不适宜用药,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有学者通过对比指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可对科室用药情况进行监督与干预,对提高用药安全性、合理性有确切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肿瘤科不适宜用药的干预作用,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所使用药物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肿瘤科不适宜用药进行干预,能有效保障静脉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不必要的药品浪费。同时,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肿瘤科不适宜用药进行干预可以保障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肿瘤科不适宜用药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药品浪费,降低用药成本,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但本研究未对患者不良反应、远期预后进行观察,结论还需进一步研究。
  (收稿日期:2017-05-16)
其他文献
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的针叶为材料,在实验室内,根据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同类可燃物的野外条件,构建了不同载量、高度和含水率的可燃物床层,共进行了100次的平地无风
对北京地区黄栌胫跳甲( Ophrida xanthospilota (Baly) )幼虫和蛹的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栌胫跳甲幼虫从4月中旬黄栌发芽期开始孵化,5月2日进入种群高峰期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62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