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7000万人因粮价上涨陷入极端贫困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粮食日的主题是“粮食价格——走出危机,实现稳定”。
粮价上涨贫困者最受影响
目前,全球粮食价格的波动,尤其是持续上扬,是对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威胁,受影响最大的是贫困者。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至2011年期间,粮食费用上涨使近70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本世纪以来,全球结构性饥饿人口仍在增加,2010年全世界遭受饥饿的人口为9.25亿。从2008年开始,世界银行列出两个贫困线标准:一是每人每日1.25美元的极端贫困线(全球10~20个最贫穷国家的平均贫困线);二是每人每日2美元的中间贫困线(更适用于中等收入国家)。
未来10年谷物还将上涨20%
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粮食价格将继续不稳定。该组织一项研究显示,未来10年,谷物的价格预计还将上涨20%,肉类价格上涨30%。粮农组织将认真研究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采取一切必要行动,减轻粮价波动对全球社会最弱势成员的影响。根据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2005至2008年间,世界主要粮食价格暴涨至30年来的最高水平。在同期最后18个月中,玉米价格上涨74%,大米价格上涨166%。20多个国家爆发了因粮食问题而引起的骚乱。
农业部、商务部将联合开展
“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动
为贯彻落实《商务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商建发[2011]43号)精神,搭建对接平台,推动大中城市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定的产销链条,扩大农超对接规模,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商务部、农业部定于2011年10月-12月在浙江、陕西、辽宁、湖北、四川、河北分六个片区开展“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动。
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0月份:华东片区: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福建省、厦门市、江西省参加。
西北片区: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加。
11月份:东北片区: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参加。
华南片区: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深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参加。
12月份:西南片区: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参加。
华北片区: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青岛市参加。
各片区活动期限一天,提前一天报到;各片区活动期间,商务部将邀请10家全国性的零售企业全程参加。
首个中国农民工博物馆
落户四川金堂
10月13日,中国农民工博物馆开馆仪式在四川金堂县举行,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刘成果、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沈镇昭、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兼创业委员会主任毛健、中华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副部长银玉清、四川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四川金堂县委书记王波等领导共同为博物馆揭牌。中国农民工博物馆位于金堂县城赵镇毗河之滨,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博物馆以“尊重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图片、影像等资料,集中反映了农民工打工30年的艰幸历程,记录了值得我们关注的农民工故事,介绍了中国劳工NGO民间组织建设情况和金堂县及21个乡镇农民工回乡创业情况。在实物展示区,从木质器材到钢钎铁钻,从全手工到机械化,用不同的工具见证了农民工的变迁和时代前进的步伐。金堂县副县长尹贤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历史创造了农民工,农民工也创造了历史。建立中国农民工博物馆,是对农民工创造历史最好的纪念,也是对老一代农民工多年来拼搏奋斗精神的肯定、总结和升华,更是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鼓舞和激励。尹贤鹏表示,金堂将以中国农民工博物馆开馆为契机,教育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深入学习掌握改革开放30年的奋斗历程,全面了解农民工做出的历史贡献,细细品味农民工生活的酸甜苦辣,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不屈不挠、努力拼搏的农民工精神,强力推进工业强县、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山水田园城市三大战略,为加快丘陵地区城乡统筹示范县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金堂而不懈奋斗。
农业部大力推进畜禽
标准化规模养殖
10月13日,农业部在陕西杨凌召开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会上强调,“十二五”是建设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关键时期,要继续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坚持不懈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高鸿宾指出,自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规模养殖比重快速提升,畜禽生产水平稳步提高,标准化示范场已成为展示畜牧业先进生产力的窗口。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成为新时期新阶段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新的亮点和重要突破口。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存栏2000只以上蛋鸡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34%、30.6%和62.9%。目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防范动物疫病都迫切要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高鸿宾强调,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要以示范创建为载体,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辐射带动面,着力于标准化示范场的创建、标准化示范场监管制度的建设、引导示范场切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加强规模养殖场户基础设施改造,加强政策效果的评估和分析,强化项目资金监管。要以标准化推进为核心,提升规模养殖水平。抓好圈舍和设施设备建设,严格投入品使用、养殖档案管理和动物疫病防控。总结推广基层探索出的粪污有效处理模式,处理好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按照产业化经营的理念,大力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生产经营水平高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逐步成为带动农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主体。通过畜禽养殖大户、经营能人联系农户,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型、营销型和综合型专业合作组织,提升畜牧业组织化水平。
纵深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
10月15日,农业部在陕西西安召开全国一村一品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今后发展一村一品要以建设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推动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在全国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更加突出、品牌优势更加明显、农村经济更具活力和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的经济强村。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讲话时说,“十一五”时期,各级农业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出台政策措施,强化指导服务,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目前,各地逐步形成了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工作机制,各专业村镇培育壮大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形成的一村一品、一品一社、一乡一业、一业一企发展格局,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截至2010年底,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5.1万个,从业人员5550万人;经济总收入达1.7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71.2%,超亿元的村有1951个,超十亿元的村有128个;主导产品销售收入8207亿元,比2006年增长77.3%;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840元,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5.6%;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分别为1.3万个、5300个和2000个,有1.2万个专业村拥有注册商标,4100个专业村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4120个专业村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山东莱芜“姜博会”签约总额46亿
10月10日上午,2011中国(莱芜)国际姜产业科技博览会在“中国生姜之乡”莱芜市莱城区开幕,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487名中外客商参加了本届姜博会,本届姜博会共签约项目61个,签约总额46.4亿元。
中国(莱芜)国际姜产业科技博览会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生姜产业展会品牌,以打造全国最大的生姜种植、加工、交易、研发基地为目标。自2008年莱芜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姜产业科技博览会,“莱芜姜,保健康”的品牌已享誉国内外。目前,莱城区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6家。全区以姜蒜为主的各类农产品[13.27 0.61% 股吧 研报]远销日本、欧盟、东南亚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莱芜市莱城区以姜蒜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4.3亿美元,同比增长27%,增幅一直居山东省前列。在博览会期间还举行了“院士走进姜乡——院士专家报告会、著名中医专家《姜与健康》养生专题讲座、中华厨艺绝技表演”等系列活动。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粮食日的主题是“粮食价格——走出危机,实现稳定”。
粮价上涨贫困者最受影响
目前,全球粮食价格的波动,尤其是持续上扬,是对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威胁,受影响最大的是贫困者。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至2011年期间,粮食费用上涨使近70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本世纪以来,全球结构性饥饿人口仍在增加,2010年全世界遭受饥饿的人口为9.25亿。从2008年开始,世界银行列出两个贫困线标准:一是每人每日1.25美元的极端贫困线(全球10~20个最贫穷国家的平均贫困线);二是每人每日2美元的中间贫困线(更适用于中等收入国家)。
未来10年谷物还将上涨20%
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粮食价格将继续不稳定。该组织一项研究显示,未来10年,谷物的价格预计还将上涨20%,肉类价格上涨30%。粮农组织将认真研究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采取一切必要行动,减轻粮价波动对全球社会最弱势成员的影响。根据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2005至2008年间,世界主要粮食价格暴涨至30年来的最高水平。在同期最后18个月中,玉米价格上涨74%,大米价格上涨166%。20多个国家爆发了因粮食问题而引起的骚乱。
农业部、商务部将联合开展
“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动
为贯彻落实《商务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商建发[2011]43号)精神,搭建对接平台,推动大中城市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定的产销链条,扩大农超对接规模,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商务部、农业部定于2011年10月-12月在浙江、陕西、辽宁、湖北、四川、河北分六个片区开展“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动。
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0月份:华东片区: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福建省、厦门市、江西省参加。
西北片区: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加。
11月份:东北片区: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参加。
华南片区: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深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参加。
12月份:西南片区: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参加。
华北片区: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青岛市参加。
各片区活动期限一天,提前一天报到;各片区活动期间,商务部将邀请10家全国性的零售企业全程参加。
首个中国农民工博物馆
落户四川金堂
10月13日,中国农民工博物馆开馆仪式在四川金堂县举行,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刘成果、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沈镇昭、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兼创业委员会主任毛健、中华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副部长银玉清、四川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四川金堂县委书记王波等领导共同为博物馆揭牌。中国农民工博物馆位于金堂县城赵镇毗河之滨,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博物馆以“尊重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图片、影像等资料,集中反映了农民工打工30年的艰幸历程,记录了值得我们关注的农民工故事,介绍了中国劳工NGO民间组织建设情况和金堂县及21个乡镇农民工回乡创业情况。在实物展示区,从木质器材到钢钎铁钻,从全手工到机械化,用不同的工具见证了农民工的变迁和时代前进的步伐。金堂县副县长尹贤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历史创造了农民工,农民工也创造了历史。建立中国农民工博物馆,是对农民工创造历史最好的纪念,也是对老一代农民工多年来拼搏奋斗精神的肯定、总结和升华,更是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鼓舞和激励。尹贤鹏表示,金堂将以中国农民工博物馆开馆为契机,教育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深入学习掌握改革开放30年的奋斗历程,全面了解农民工做出的历史贡献,细细品味农民工生活的酸甜苦辣,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不屈不挠、努力拼搏的农民工精神,强力推进工业强县、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山水田园城市三大战略,为加快丘陵地区城乡统筹示范县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金堂而不懈奋斗。
农业部大力推进畜禽
标准化规模养殖
10月13日,农业部在陕西杨凌召开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会上强调,“十二五”是建设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关键时期,要继续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坚持不懈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高鸿宾指出,自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规模养殖比重快速提升,畜禽生产水平稳步提高,标准化示范场已成为展示畜牧业先进生产力的窗口。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成为新时期新阶段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新的亮点和重要突破口。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存栏2000只以上蛋鸡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34%、30.6%和62.9%。目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防范动物疫病都迫切要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高鸿宾强调,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要以示范创建为载体,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辐射带动面,着力于标准化示范场的创建、标准化示范场监管制度的建设、引导示范场切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加强规模养殖场户基础设施改造,加强政策效果的评估和分析,强化项目资金监管。要以标准化推进为核心,提升规模养殖水平。抓好圈舍和设施设备建设,严格投入品使用、养殖档案管理和动物疫病防控。总结推广基层探索出的粪污有效处理模式,处理好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按照产业化经营的理念,大力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生产经营水平高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逐步成为带动农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主体。通过畜禽养殖大户、经营能人联系农户,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型、营销型和综合型专业合作组织,提升畜牧业组织化水平。
纵深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
10月15日,农业部在陕西西安召开全国一村一品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今后发展一村一品要以建设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推动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在全国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更加突出、品牌优势更加明显、农村经济更具活力和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的经济强村。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讲话时说,“十一五”时期,各级农业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出台政策措施,强化指导服务,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目前,各地逐步形成了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工作机制,各专业村镇培育壮大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形成的一村一品、一品一社、一乡一业、一业一企发展格局,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截至2010年底,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5.1万个,从业人员5550万人;经济总收入达1.7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71.2%,超亿元的村有1951个,超十亿元的村有128个;主导产品销售收入8207亿元,比2006年增长77.3%;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840元,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5.6%;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分别为1.3万个、5300个和2000个,有1.2万个专业村拥有注册商标,4100个专业村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4120个专业村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山东莱芜“姜博会”签约总额46亿
10月10日上午,2011中国(莱芜)国际姜产业科技博览会在“中国生姜之乡”莱芜市莱城区开幕,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487名中外客商参加了本届姜博会,本届姜博会共签约项目61个,签约总额46.4亿元。
中国(莱芜)国际姜产业科技博览会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生姜产业展会品牌,以打造全国最大的生姜种植、加工、交易、研发基地为目标。自2008年莱芜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姜产业科技博览会,“莱芜姜,保健康”的品牌已享誉国内外。目前,莱城区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6家。全区以姜蒜为主的各类农产品[13.27 0.61% 股吧 研报]远销日本、欧盟、东南亚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莱芜市莱城区以姜蒜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4.3亿美元,同比增长27%,增幅一直居山东省前列。在博览会期间还举行了“院士走进姜乡——院士专家报告会、著名中医专家《姜与健康》养生专题讲座、中华厨艺绝技表演”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