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愉快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怎样才能在实施“愉快教育”中创自己的风格,走自己的路?笔者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利用所兼学科和各类课外活动,把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乐学”中培养兴趣,增长才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由劳动课引出写作话题
劳动课,是本班学生最向往的课。每次劳动课下课后同学们都舍不得离开教室,仍旧兴致勃勃做刚学会的手工劳动,沉浸在愉悦的气氛中,把劳动课和学生头痛的作文课联系起来,会产生什么学习效果呢?笔者做了一次尝试。在劳动课上,笔者拿来一束艳丽的纸花,同学们立刻被吸引住了,当得知这花他们也能学会做时,同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个个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就动手。这节课刚刚开始,笔者就力求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最想学的时刻,把握时机,将扎纸花的步骤图示画在黑板上,并且一边示范,一边讲要领。虽然这项劳动有一定的难度,但因为乐于学,全班同学都顺利完成了作业,一束束美丽的花在孩子们手上诞生了。看着五彩缤纷的花,他们爱不释手。“这花你们打算派什么用场啊?”笔者问道。有的说,“插在书桌上,装饰自己的小书屋”,有的说,“我家今天正好请客,我把花插在餐桌上”.....竟没有人想到花要送给别人。“愉快教育”不仅是美的教育,也是爱的教育,这种爱是双向的,既要让学生得到别人的爱,又要教会他们去爱,不仅爱学习,爱集体,爱祖国,还要爱自己的师长、家长及同学。于是笔者启发说:“假如把它送给你的长辈,你的老师,你生病的朋友或生日的伙伴,他们会怎么想呢?”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把花送给谁,设想得花的人会说些什么。放学后,好多同学便捧着一束束花,兴高采烈地送给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作为对老师爱心的回报。
这节劳动课笔者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技能的训练,同时又从情感入手,进行了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这种德智并举的活动不是一种很好的作文题材吗?
二、用劳动课指导学生作文
在作文课上,笔者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列提纲写中心,而是又从劳动课内容入手问学生,“劳动课扎的花你怎么处理的?”(诱导说出扎花的目的)“扎纸花时你分了几步?哪步你觉得最难?你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克服的?”(引导说出写作提纲和确定详写部分)“你的花送人和装饰房间后结果怎样?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们因为做时很有兴趣、感触很深,人人争着发言。一个学生口述时,又不断有人给予纠正和补充。等他们说完后,笔者鼓励他们:“说得蛮不错,写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因为学得有趣,写的又是亲身经历的事,大家兴致极高,始终沉浸在欢乐之中,结果写的作文不仅详略得当,而且内容充实。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语言都得到了训练,更重要的是学生不再觉得作文难写了。
三、用观察法指导学生写作
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多方面满足学生作文需要,适当降低作文要求,让学生从写作兴趣出发,愉快地进行写作,才能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种乐趣,感受到写作成功的愉悦。如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辉煌成绩,笔者布置了一篇题为《家乡新貌》的命题作文。在写作前的一星期笔者做了布置与要求:一是要了解家乡前后面貌情况,实行对比;二是调查了解家乡的人口变化,如劳动力多少、大学毕业生多少等;三是采访了解新建楼房多少幢、家用电器齐全的有多少户,直通的水泥公路多少里等。学生掌握这些数据才能为写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生们通过调查和采访掌握了写作的素材,回校后笔者经过简单地提示与指导,学生写作起来得心应手,作文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多年的小学作文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指导学生作文时,除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外,还要教给他们学会如何观察事物,如何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感受去写作,只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笸(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第四小学)
一、由劳动课引出写作话题
劳动课,是本班学生最向往的课。每次劳动课下课后同学们都舍不得离开教室,仍旧兴致勃勃做刚学会的手工劳动,沉浸在愉悦的气氛中,把劳动课和学生头痛的作文课联系起来,会产生什么学习效果呢?笔者做了一次尝试。在劳动课上,笔者拿来一束艳丽的纸花,同学们立刻被吸引住了,当得知这花他们也能学会做时,同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个个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就动手。这节课刚刚开始,笔者就力求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最想学的时刻,把握时机,将扎纸花的步骤图示画在黑板上,并且一边示范,一边讲要领。虽然这项劳动有一定的难度,但因为乐于学,全班同学都顺利完成了作业,一束束美丽的花在孩子们手上诞生了。看着五彩缤纷的花,他们爱不释手。“这花你们打算派什么用场啊?”笔者问道。有的说,“插在书桌上,装饰自己的小书屋”,有的说,“我家今天正好请客,我把花插在餐桌上”.....竟没有人想到花要送给别人。“愉快教育”不仅是美的教育,也是爱的教育,这种爱是双向的,既要让学生得到别人的爱,又要教会他们去爱,不仅爱学习,爱集体,爱祖国,还要爱自己的师长、家长及同学。于是笔者启发说:“假如把它送给你的长辈,你的老师,你生病的朋友或生日的伙伴,他们会怎么想呢?”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把花送给谁,设想得花的人会说些什么。放学后,好多同学便捧着一束束花,兴高采烈地送给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作为对老师爱心的回报。
这节劳动课笔者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技能的训练,同时又从情感入手,进行了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这种德智并举的活动不是一种很好的作文题材吗?
二、用劳动课指导学生作文
在作文课上,笔者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列提纲写中心,而是又从劳动课内容入手问学生,“劳动课扎的花你怎么处理的?”(诱导说出扎花的目的)“扎纸花时你分了几步?哪步你觉得最难?你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克服的?”(引导说出写作提纲和确定详写部分)“你的花送人和装饰房间后结果怎样?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们因为做时很有兴趣、感触很深,人人争着发言。一个学生口述时,又不断有人给予纠正和补充。等他们说完后,笔者鼓励他们:“说得蛮不错,写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因为学得有趣,写的又是亲身经历的事,大家兴致极高,始终沉浸在欢乐之中,结果写的作文不仅详略得当,而且内容充实。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语言都得到了训练,更重要的是学生不再觉得作文难写了。
三、用观察法指导学生写作
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多方面满足学生作文需要,适当降低作文要求,让学生从写作兴趣出发,愉快地进行写作,才能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种乐趣,感受到写作成功的愉悦。如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辉煌成绩,笔者布置了一篇题为《家乡新貌》的命题作文。在写作前的一星期笔者做了布置与要求:一是要了解家乡前后面貌情况,实行对比;二是调查了解家乡的人口变化,如劳动力多少、大学毕业生多少等;三是采访了解新建楼房多少幢、家用电器齐全的有多少户,直通的水泥公路多少里等。学生掌握这些数据才能为写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生们通过调查和采访掌握了写作的素材,回校后笔者经过简单地提示与指导,学生写作起来得心应手,作文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多年的小学作文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指导学生作文时,除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外,还要教给他们学会如何观察事物,如何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感受去写作,只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笸(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