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将我院88例临床上患有呼吸疾病并由真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把病因、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及其效果作出分析,并对其作出数据分析。结果 在这88例患有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痊愈患者40例,显效患者21例,无效患者11例,恶化患者2例,死亡14例,总疗效效率为81.82%,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治疗前。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因抗生素使用的增多应该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使用良好的治疗方案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 呼吸内科;肺部;真菌;分析
真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真菌的发病机制为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又叫机会致病菌是人身体内的正常菌群,当人的免疫力低下、菌群聚集或菌群移位时发生的真菌感染。近年来对很多临床疾病都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这类药物都可使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下降,成为真菌感染的病因。本文就我院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8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总结出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预防设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到我院来进行呼吸系统肺部的真菌感染治疗的88名患者,其中男49例,女39例。年龄在28-86岁,平均年龄为62.3岁。
1.2 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以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1]。通过痰的病原菌的检查确诊:将早上清洁口腔以后,患者咳嗽第二口痰作为培养标本,每天一次送检三天,对其进行革兰染色图片的检查并对其进行培养当出现真菌时培养成功对其进行鉴定如三次真菌培养结果一样,为阳性,并进行胸部X线和CT的检查,确诊为真菌感染。
1.3 治疗方法 治疗真菌感染的患者应先治疗病因再进行真菌感染的具体治疗,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主要是氟康唑、两性霉素B及伊曲康唑。根据分离出的真菌种类进行特异性抗真菌治疗,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抗菌谱及药理学特点合理选择药物,[2]同时参考患者的临床病情和耐受性等因素。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两月复查痰菌培养阴性,肺部胸片无阴影,各项体征正常,无临床症状;显效:根据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基本痊愈,痰菌培养阴性,肺部胸片有阴影,各项体征正常,无临床症状,生活行为明显改善;无效:根据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痰菌培养阳性、肺部胸片阴影不变或变大,各项体征不正常,有明显临床症状,生活行为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临床表现分析 真菌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本次研究的患者表现的体征比例为咳嗽77(88.51%)例、湿性罗音71(80.68%)例、发热68(77.27%)例、呼吸困难62(70.45%)例、胸痛50(56.82%)例、患侧呼吸音减弱11(12.5%)例、呼吸音增粗或正常6(6.82%)例、喉部豆腐渣白苔7(7.95%)例和白色粘稠痰4(4.55%)例。
2.2 抗真菌药物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报告 见表1。
由上表可知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较好,总有效率较高,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临床意义。
3 讨论
真菌的感染因素主要以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也和患者的自身素质有关。通过结果中的临床表现分析当出现当中的部分症状。并进行胸片、CT检查和痰培养来确诊,并及时治疗。
预防措施方面在医疗中应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合理用药,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此类药物的使用;另一方面在生活中应在饮食中多吃蔬菜与水果,有良好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的预防肺部的真菌感染和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王蕾.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中外医疗,2012,(20):95.
[2] 谭少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5):257-258.
【关键词】 呼吸内科;肺部;真菌;分析
真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真菌的发病机制为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又叫机会致病菌是人身体内的正常菌群,当人的免疫力低下、菌群聚集或菌群移位时发生的真菌感染。近年来对很多临床疾病都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这类药物都可使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下降,成为真菌感染的病因。本文就我院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8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总结出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预防设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到我院来进行呼吸系统肺部的真菌感染治疗的88名患者,其中男49例,女39例。年龄在28-86岁,平均年龄为62.3岁。
1.2 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以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1]。通过痰的病原菌的检查确诊:将早上清洁口腔以后,患者咳嗽第二口痰作为培养标本,每天一次送检三天,对其进行革兰染色图片的检查并对其进行培养当出现真菌时培养成功对其进行鉴定如三次真菌培养结果一样,为阳性,并进行胸部X线和CT的检查,确诊为真菌感染。
1.3 治疗方法 治疗真菌感染的患者应先治疗病因再进行真菌感染的具体治疗,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主要是氟康唑、两性霉素B及伊曲康唑。根据分离出的真菌种类进行特异性抗真菌治疗,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抗菌谱及药理学特点合理选择药物,[2]同时参考患者的临床病情和耐受性等因素。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两月复查痰菌培养阴性,肺部胸片无阴影,各项体征正常,无临床症状;显效:根据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基本痊愈,痰菌培养阴性,肺部胸片有阴影,各项体征正常,无临床症状,生活行为明显改善;无效:根据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痰菌培养阳性、肺部胸片阴影不变或变大,各项体征不正常,有明显临床症状,生活行为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临床表现分析 真菌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本次研究的患者表现的体征比例为咳嗽77(88.51%)例、湿性罗音71(80.68%)例、发热68(77.27%)例、呼吸困难62(70.45%)例、胸痛50(56.82%)例、患侧呼吸音减弱11(12.5%)例、呼吸音增粗或正常6(6.82%)例、喉部豆腐渣白苔7(7.95%)例和白色粘稠痰4(4.55%)例。
2.2 抗真菌药物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报告 见表1。
由上表可知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较好,总有效率较高,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临床意义。
3 讨论
真菌的感染因素主要以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也和患者的自身素质有关。通过结果中的临床表现分析当出现当中的部分症状。并进行胸片、CT检查和痰培养来确诊,并及时治疗。
预防措施方面在医疗中应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合理用药,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此类药物的使用;另一方面在生活中应在饮食中多吃蔬菜与水果,有良好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的预防肺部的真菌感染和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王蕾.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中外医疗,2012,(20):95.
[2] 谭少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5):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