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与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概念是事物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基本要素.学生们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有效地进行判断、解释、推理、运算与解决数学问题,才能提高其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作者对数学概念教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突破口,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飞跃,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概念、定理、公理、公式、法则的学习.《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因此加强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把握概念产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数学概念是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合理抽象,对于数学概念的生成过程,教师不能进行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或规定,而是应该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其形成过程,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其理解与运用能力.
  例如,在讲解椭圆的定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具演示的过程,并提出学生确定变量与不变量.力争让学生自行得出F1,F2是两定点、|MF1| |MF2|=定长、M是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动点等结论,从而非常自然地概括得到椭圆的定义,此时让学生描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放手去建立坐标系,推导出椭圆的定义.
  又如,在教学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时,先由椭圆第二定义即定点的距离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等于一个小于1的常数时是椭圆,那么大于1、等于1又是什么轨迹呢?从而得到双曲线、抛物线的第二定义,进而可归纳出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二、深刻领会概念的本质,消除符号的神秘感
  学生不领会概念的本质,就会产生对某些符号的神秘感.例如,对函数概念的教学,应着重从集合、对应的观点认识函数的三要素,即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学生在学习函数不久,在判断函数y=x2(x∈R)与函数u=v2(v∈R)是否为同一函数时,不少学生对不同字母的函数分析无从下手.倘若学生清楚函数的本质是反映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与字母符号无关,只要是定义域、对应法则相同,就可以认定是同一函数,就可以迅速作出判断:上述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都是实数集,对应法则全是平方,因此可认定为同一函数.
  三、讲透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澄清易模糊的概念
  对于数学概念的讲解,教师既要把握关键又要深入浅出.特别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更应引起教师的注意,不妨尝试运用对比讲解的方法来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如,在进行集合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出发,引起学生理解概念.以“某校高一年级的学生”为例进行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之所以能组成一个集合,是因为这个集合元素——“高一年级的学生”是确定的,即对任何一名学生来说,要么是高一年级的,要么不是该年级的,不能含糊不清.而对这其中的任何两个不同元素就代表两个不同的学生,而且每名学生的顺序不影响这个集合.这样举例就使学生了解了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再进行对比举例,“高一年级成绩好”“高一年级喜欢打篮球”的学生能够组成集合吗?进而说明,因为“成绩好”“打篮球”等是不确定的,不清晰的概念因而不能组成集合.这样就澄清了概念,加深了理解.
  四、运用概念进行解题,巩固深化所学概念
  由于数学概念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不易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因此,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巩固、消化数学概念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学生学习了几个相似概念之后,新知识容易在头脑中产生交叉,这时就有必要多做些题,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了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后,可布置这样一道题:已知两点坐标A(-2,0),B(2,0),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动点M的轨迹:(1)|MA| |MB|=4;(2)|MA| |MB|=6;(3)|MA|-|MB|=2;(4)|MA|-|MB|=-2;(5)|MA|-|MB|=2;(6)|MA|-|MB|=6.通过让学生练习,就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椭圆和双曲线的概念,也训练了学生运用定义解题的能力,一定会获益匪浅.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概念的来龙去脉,只有对旧概念熟稔于胸了如指掌才能对新定理、新命题理解得更加深刻和透彻.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概念、定理、公理、法则、公式的推理过程及内在规律展示给学生,不但让他们知道,更要让他们理解、消化、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陶茂恩.数学概念教学与问题教学法.魅力中国,2010(34).
  [2]彭云祥.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24).
  [3]詹浩波.高中数学概念探究式教学中的“探究结构”初探.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12).
  [4]周建洋.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内涵,提高解题的准确性.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23).
其他文献
一年一度的省少儿艺术体操比赛,不仅是对我省艺术体操运动的推进,也是对我省艺术体操后备力量状况的检测与评估,2004年江苏省少儿艺术体操比赛于7月15-16日在扬州市举行,本次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资源型城市中产业结构具有城市布局分散的产业结构单一化,资源结构超重性,经济结构稳态性,产业结构趋同性。资源型
【摘要】阐述了数学模型方法的教育功能.更新数学教育观念,有利于学生数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学生数学观的形成.给出了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能力的途径与作用.  【关键词】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方法;数学教育;数学化    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蓬勃发展和有序进行,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正在逐渐走进广大一线教师的心里,落实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摘要: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從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可以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而教师所要做的是为创新品质的培育与生长提供价值引导和有利的环境支持,引导和激发、培植、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而经常进行数学探究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诗”与“志”的关系是中国诗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先秦诸子对“诗”、“志”关系多有论述,但从传世文献的记载来看,曾整理、研究过《诗》,对《诗》多有论述的孔子,除“志之所至,诗亦
文学体裁对语体风格的形成关系甚大。组诗的系统性、包容性文体特征决定了其语言形式的独特性,使其能融抒情、叙述与对话语体为一体,形成了多元语体格局,满足不同语境下诗歌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普及,探究性学习正逐渐成为我国中学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和热点. 探究性学习是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上的体现,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的解放.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必要的指导下,学生开展独立自主的探究活动,从而学到知识、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目的之一,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对象,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这一问题上,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培养学生数值的计算上,更应该培养学生在运算过程中的正确严谨、准确灵活、简洁快速的能力的养成.在实施新课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产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主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等等.但是笔者发现学生的运算能
当今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产生的无形损耗给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加强无形损耗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研究无形损耗起源问题得出,没有商品交换的时候,不能形成无形损耗,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