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闭塞所致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20例SMA狭窄/闭塞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40~ 75岁,平均67.5岁.病程1~ 62个月,平均15.5个月.5例SMA闭塞患者采用外科治疗,15例患者(11例狭窄、4例闭塞)行SMA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物.17例随访1~32个月,平均11.5个月.结果 全组术后1周内症状消失,疗效满意.
【机 构】
:
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闭塞所致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20例SMA狭窄/闭塞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40~ 75岁,平均67.5岁.病程1~ 62个月,平均15.5个月.5例SMA闭塞患者采用外科治疗,15例患者(11例狭窄、4例闭塞)行SMA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物.17例随访1~32个月,平均11.5个月.结果 全组术后1周内症状消失,疗效满意.随访期间,1例行支架置入患者术后32个月死于突发心肌梗死.支架闭塞和支架内约50%的狭窄各1例,但症状轻微,根据患者的意愿未处理;支架轻度狭窄(约30%)3例,患者无任何腹部不适,暂未处理;1例转流患者术后18个月时突发持续性腹痛,手术探查,经人工血管取栓后造影发现人工血管与SMA吻合口狭窄,再行PTA+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正在随访中.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SMA再狭窄/闭塞征象.结论 腔内治疗可作为SMA狭窄/闭塞致肠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复杂病例采用杂交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危险因素,以期确定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主动脉病变患者,A型主动脉夹层23例,升主动脉瘤20例,总结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及手术经过,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发生A型主动脉夹层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结果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A型主动脉夹层组和升主动脉瘤组患者的年龄(P=0.012)
患者女,39岁.6年前行右髂骨软骨肉瘤切除术.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20天.在外院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次日复查胸部X线片示右侧胸腔大量气体密度影,右侧肺门处见不张的肺组织,左肺见多处软组织密度影.胸部CT示,右肺见多处巨大肺大疱影,左肺散在多处软组织密度影,左肺下叶见囊泡样病变(图1、2).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肿瘤标志物均无异常。
呼吸道并发症常见于开胸术后,主要表现为肺不张、肺水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衰竭,肺栓塞,基础性慢性肺疾患加重等[1-2],高龄开胸患者更易发生上述情况,盐酸氨溴索能促进肺脏合成与释放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效增强肺组织的自身氧化防御作用,并能抑制炎性反应,是良好的肺保护药物.我们评估盐酸氨溴索对于易发肺部并发症的高龄开胸手术患者是否有预防效果,进行了此项随机
房间隔造口或扩大术(atrial septostomy)是指运用介入或外科手术方法建立房间隔缺口,或使原有的房间隔缺损或未闭的卵圆孔扩大,增加体、肺静脉混合血流,减轻左(右)心房压力,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患儿缺氧、缺血状况,从而改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为后续心脏矫治手术创造条件,已成为许多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重要姑息性治疗方法。
高龄患者行瓣膜手术在发达国家常规开展,单纯年龄因素已不是手术禁忌症[1].由于缺乏对高龄患者手术风险、术后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情况的有效评估,很多患者被认为不适合手术治疗.现总结116例75岁以上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探讨手术风险及中、远期疗效如下。
目的 探讨肋间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上海长海医院36例中国成人胸主动脉CTA原始横断面图像资料,利用Vitrea FX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观察并测量第8、9、10双侧肋间动脉及双侧胸廓内动脉数据.结果 CT检查示第8~10肋间动脉平均长度及对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职业病性肿瘤,石棉暴露人群的发病风险是非暴露人群的40倍,MPM的平均潜伏期约40年(15 ~67年),预计2015年至2030年间,其发病率仍将呈较快增长趋势[1].手术是治疗MPM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组织,但该肿瘤侵犯范围很广,术后往往有肿瘤组织残留(通常为镜下残留),为手术治疗MP
应用传统方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不能获得理想效果.干细胞移植结合成熟的再血管化方法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应用于临床试验的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法.虽然再灌注和药物治疗已经极大地提高了急性心脏事件患者的生存率[1-2],但心肌梗死病死率依然很高[3].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通过在受损心脏部位移植有增殖分化能力的干细胞,影响和改善心肌梗死后的修复过程,减少或延缓左心室重塑,进而预防充血性心力衰竭.
肺癌治疗效果与其诊断时的分期密切相关.较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后可获得治愈,但外科治疗不能使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在无远隔转移的较早期肺癌治疗中,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决定手术指征及外科疗效.根据这一诊断逻辑,首先应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3),若有则为ⅢB期病变,手术并不能给此类患者生存带来益处;其次应确定是否存在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以及转移淋巴结的大小、多少与位置.因此,多年来肺
2013年9月6—7日,由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食管疾病学组、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辑部、食管外科电子杂志编辑部主办,烟台毓璜顶医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食管良性病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全国食管外科并发症防治研讨会”在烟台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胸外科同道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