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语文教学的心脏,问题设置得实,设置得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突破重难点,课堂才能高效。如何设置问题,下面谈一谈我的想法。
一、把提问权交给学生
在编制导读单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让学生有重点地预习这节课,多看多想必然就能发现问题。发现好问题,并且把不懂的和自己最想知道的就写在自己的问题单上。然后,教师把学生交上来的问题归纳总结,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就可以知道哪些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不会的,哪些课外知识是学生最想知道的,哪些知识是需要进一步学习的。这样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设计课堂问题就能有的放矢,而且还能起到让学生主动预习的作用。
哪一天,你发现你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你没有发现的,或者说学生根据文本提出的问题,是你没有想到,那就说明教师的训练比较到位。像这样发现问题的教学远远比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解答更有质量,更高效。
二、问题设计要巧妙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掌握的知识有限,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比较片面。要想突破重、难点,在没有长期训练和培养的情况下还得靠教师来设置问题。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深入研读文本,根据教材重点、难点设计《问题解决评价单》。在设置问题时兼顾年级特点设置不同的问题。比如三四年级学生知识面较窄,板书速度慢,分析问题抓不住重点,所以一般设置三个或四个问题即可。问题要简明扼要,可以以读、画为主,也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五六年级学生因为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与情感体验,可以设置四个或五个问题。每个问题中可包含小问题,问题的设置除了读、画以外,应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品味、感悟及情感体验。问题设置应是呈阶梯状的,问题之间应环环相扣。
三、敢于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新问题
高效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充当了“导演”的角色。在学习中,学生会产生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感到《问题解决评价单》上的问题还有些不足,怎么办?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不可能我们课前是怎么预设的,课堂就会一成不变地跟着,不会超出我们的预设范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我们预设之外的东西,而且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知识,我们应敢于随机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我教学《冰灯》一课时,我的《问题解决评价单》上设置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是“父亲怎样为我做冰灯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一问题的设置,我主要让学生找出父亲做冰灯的动作,体会父亲做冰灯的辛苦,从而让学生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但课文中不只从这方面体现父亲爱儿子,还有其他描写。我在学生汇报完以后马上追问:“课文中还有体现父亲爱儿子的相关描写吗?”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开始积极思考,马上找到了答案,抓住父亲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描写,体会到父爱的伟大。这样的追问实质就是课堂上产生的新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
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技能。有的问题适合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的问题适合学生互相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要深钻教材把握重难点,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目的地训练,多问问学生想知道什么,哪些是学生目前和以后要用到的知识。根据这样设计的问题来授课,课堂就精简、高效得多了。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宝桥小学
编辑 聂蕾
一、把提问权交给学生
在编制导读单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让学生有重点地预习这节课,多看多想必然就能发现问题。发现好问题,并且把不懂的和自己最想知道的就写在自己的问题单上。然后,教师把学生交上来的问题归纳总结,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就可以知道哪些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不会的,哪些课外知识是学生最想知道的,哪些知识是需要进一步学习的。这样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设计课堂问题就能有的放矢,而且还能起到让学生主动预习的作用。
哪一天,你发现你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你没有发现的,或者说学生根据文本提出的问题,是你没有想到,那就说明教师的训练比较到位。像这样发现问题的教学远远比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解答更有质量,更高效。
二、问题设计要巧妙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掌握的知识有限,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比较片面。要想突破重、难点,在没有长期训练和培养的情况下还得靠教师来设置问题。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深入研读文本,根据教材重点、难点设计《问题解决评价单》。在设置问题时兼顾年级特点设置不同的问题。比如三四年级学生知识面较窄,板书速度慢,分析问题抓不住重点,所以一般设置三个或四个问题即可。问题要简明扼要,可以以读、画为主,也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五六年级学生因为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与情感体验,可以设置四个或五个问题。每个问题中可包含小问题,问题的设置除了读、画以外,应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品味、感悟及情感体验。问题设置应是呈阶梯状的,问题之间应环环相扣。
三、敢于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新问题
高效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充当了“导演”的角色。在学习中,学生会产生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感到《问题解决评价单》上的问题还有些不足,怎么办?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不可能我们课前是怎么预设的,课堂就会一成不变地跟着,不会超出我们的预设范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我们预设之外的东西,而且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知识,我们应敢于随机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我教学《冰灯》一课时,我的《问题解决评价单》上设置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是“父亲怎样为我做冰灯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一问题的设置,我主要让学生找出父亲做冰灯的动作,体会父亲做冰灯的辛苦,从而让学生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但课文中不只从这方面体现父亲爱儿子,还有其他描写。我在学生汇报完以后马上追问:“课文中还有体现父亲爱儿子的相关描写吗?”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开始积极思考,马上找到了答案,抓住父亲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描写,体会到父爱的伟大。这样的追问实质就是课堂上产生的新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
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技能。有的问题适合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的问题适合学生互相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要深钻教材把握重难点,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目的地训练,多问问学生想知道什么,哪些是学生目前和以后要用到的知识。根据这样设计的问题来授课,课堂就精简、高效得多了。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宝桥小学
编辑 聂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