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交付制度的历史与现实——兼论我国《合同法》第64条的定性

来源 :比较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jeej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委托交付是介于现代合同法理论中利他合同与本质上为债的特别履行方式的"不真正利他合同"之间的一项罗马法制度。作为委托交付内核的交付,是一种原因性行为,但非要因行为,交付的(正当)原因指向的是当事人移转所有权的意愿。罗马法中的委托交付在现代法中褪去了交付的内核,保留了债的特别履行方式的外壳,隶属于"向第三人的履行"。罗马法中的向第三人履行的契约与委托交付共同构成现代"向第三人的履行"制度的历史渊源。我国《合同法》第64条规范的是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属于债的履行方式的特别规定。
其他文献
经常听到一些学文科的学生说,之所以选择学文科,就是因为物理这门课程学不好,最怕的就是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象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2007年高考语文18套试卷共考查了58个熟语(成语52个,俗语4个,名句2句),其中有54个为使用正误辨析,有2组(每组2个)为近义成语、名句选用。现对其中30个使用错误的熟语和2组近义成语、名句作如下分类解析。    1.望文生义    熟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熟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熟语意蕴不仔细辨析,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王海军教师回答:  一、教材内容的取与舍  长期以来,教材成为课堂教学的惟一依据,对教材内容课上一定要面面俱到,否则所教知识结构就不完整,于是教学就成为教教材,教师一味追求知识的全面和完整。其实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国使用统一的教材,考试也是全国统考,教教材就意味着能应付考试,取得好分数。如果仅从这点看,那么现在对于教材的作用应该重新加以认识。因为随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