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授课时间比较短,呈现知识的方式形象且直观,授课内容短小精悍,但是专题性较强,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微课在高中语文课中的有效使用,能够激发高中生参与微课的热情,充分发挥高中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为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应用探究
一、 引言
高中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在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时,靠黑板板书、口述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而这样的教学方法抽象性较强,不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语文教师所讲授的语文知识与课文内容。微课在语文课中的应用,是把抽象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课文中的内容用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给了学生,使学生可以形象准确地理解语文老师所讲授的语文知识,促进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 微课概述
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以视频或动画为载体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或是某个普通知识点,或是教学中的疑难点,或是学习语文的方法介绍等。微课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相比,具有一些特点:教学时间短,一般微课的授课时间在10分钟左右;教学内容专题性强,微课的授课内容主要是以专题知识的方式向学生呈现语文知识;微课教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影响,只要学生有智能手机或者电脑等终端能播放微课,学生就可以在不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学习微课。
三、 微课在语文课中应用的作用分析
(一)激发了学生参与语文课的热情
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老师向学生讲授语文课文时,主要靠板书和口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学生根据老师对语文知识或语文课文的描述进行学习。无论语文老师讲授的课是否精彩有趣,学生都得被动地听老师讲课。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很多语文课文中的抽象知识,不能给学生形象地进行讲解,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的热情。微课在高中语文课中的有效使用,利用视频、动画等形式把抽象的语文知识或抽象的语文课文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了学生,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就可以很清楚明白地了解课文内容,进而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欲望,提升了他们参与语文课的热情。
(二)丰富了语文课的教学资源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老师的授课内容无法被以视频的形式保留下来,语文老师在不同的时间内讲授相同的语文知识或教材中的相同的语文课文时,无法利用以前讲过的教学内容,还得重新给学生板书和口述教学内容,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资源的浪费。而微课的产生和在语文课中的应用,就可以把语文课上老师讲解的专题语文知识点,重要的课文讲解内容,语文知识点的教学重难点、疑点的讲解等制作成微课,并把微课上传到学校的微课平台,或者保存到教师的电脑中,这样语文老师在教授相同的语文知识时,先让学生观看相关微课。这样就丰富了语文课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授课压力,让语文老师有更多的时间辅导更多的学生,这在客观上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三)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听完老师讲授语文知识后,就开始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学习完全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被动地进行学习,完全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而微课的应用,给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在教学新课前,学生可以从微课平台选择相关的微课进行预习、复习,多次重复学习,直到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老师讲授的新的语文知识。学生主动地预习、复习微课,来提升自己对语文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四、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课前,应用微课进行预习
预习是高中语文课前,高中生必须要经历的环节。通过预习高中生可以知道本課要讲授的知识和课文内容;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对将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课文的掌握情况;通过预习可以分辨出哪些是教学重难点,哪些是教学疑难点,从而为自己的听课做好心理准备;通过预习学生就可以准确地掌握所学习的目标,就会在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时做到准确无误,而不是泛泛地搜集一些无用的与课文相关性不大的背景资料。微课由于具有目的性、直接性等特点,学生通过微课预习时,就会有效实现上述的教学目的。在利用微课让学生进行预习时,不能为了照顾微课的趣味性,而将微课的教学内容打散,从而不利于学生掌握微课主要讲授的知识。
例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如果有学生没有阅读过经典名著《红楼梦》,他们在阅读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就不能有效辨别出课文中存在的复杂的人物关系,进而不能有效掌握文章所讲授的重难点知识。为了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重难点知识,有效提升预习的效果,就可以制作出这样的微课让学生进行预习:第一,帮助学生理清人物之间存在的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复杂的人际关系标记清楚,学生通过看微课就可以很快理清《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有效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第二,帮助学生掌握预习任务,本课的重难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文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不同的人物在文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第三,给学生简单介绍《红楼梦》前三回的故事内容,让学生在理清人物之间关系的同时,对《红楼梦》的故事有个大概的了解,以促进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学生通过应用微课进行预习,使学生了解了将要学习的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了文章的教学重难点,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并丰富了学生对本课背景知识的了解,在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二)课中,应用微课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主要就是让学生掌握语文课堂中老师讲授的重难点知识。重难点知识既是语文教学中老师重点讲授的知识,同时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更是各级各类考试的必考的重要考点。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由于每堂课的教学时间是固定的,如果在一堂课中用大部分时间讲解重难点知识,就会减少其他知识的讲解时间,而且会使语文教学流畅性不够,从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但影响了语文课的教学效率,而且使语文课堂教学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如果不对重难点语文知识反复讲解,学生又无法有效掌握这些重难点语文知识,而且由于语文知识的抽象性特点,语文老师在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时,也无法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进行理解,从而增大了学生理解重难点语文知识的难度。而在课中可以利用微课突破重难点语文知识。在微课中可以插入视频、动画、音乐、图片等元素,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重难点知识。 例如,古诗词是语文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古诗词中所用的词语比较抽象,现代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这些陌生的词语或专业术语,在学习时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表述的真正含义,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不能真正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更不能感受出古诗词作者所表达出的真实情感。为了使学生有效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作者所表达出的真实情况,就可以利用微课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学生在阅读过文本后,不能真正想象出文本所描述出的情景,也不能感受到作者苏轼当时写这首词的心情,更不知道文中的周郎与作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提到周瑜、赤壁之战、小乔初嫁了等事物与人物。针对这样的教学情景,就可以在课前制作出相关的微课,在课堂中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反复观看,直到学生能够完全掌握。这样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就帮助学生有效突破了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提升了古诗词的教学有效性,提升了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在讲授古诗词的时候,插入相关的微课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古诗词的文本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中作者所表现出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突破古诗词这个语文教学重难点。
(三)课后,应用微课对所学课文进行拓展延伸
每節课的语文授课时间是固定的,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时间给学生讲解了课文内容后,剩余的时间就不够给学生拓展和延伸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从而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不能真正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而在课后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拓展和延伸学生学过的课文内容,但是在制作拓展和延伸的相关微课时,要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维度和层次进行拓展与延伸,促进高中生对教材内容的有效理解。
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为了让学生对朱自清的写作特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学生多阅读一些朱自清写过的作品,从而帮助学生总结出朱自清的写作特点。针对这样的要求,就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介绍一些朱自清写过的其他作品,比如《春》《背影》《匆匆》等,并给学生总结出这些作品的写作特点,这样的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了朱自清的写作特点,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课后除了利用微课给学生拓展和延伸语文知识外,还可以把其他学生的优秀作业、优秀作文、读书笔记等上传到学校的学习平台,或者上传到微信群、百度贴吧等平台供学生学习。这些课外资料的延伸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提升对语文的学习热情。
五、 结语
总之,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使用,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参与激情,帮助学生有效突破了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提升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6,3(5):58-60.
[2]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6,3(6):49-50.
[3]胡慧萌.浅谈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5(30):4-5.
[4]陈筠.浅谈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9):4.
[5]杨梅.“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思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7):67.
作者简介:王乾,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应用探究
一、 引言
高中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在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时,靠黑板板书、口述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而这样的教学方法抽象性较强,不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语文教师所讲授的语文知识与课文内容。微课在语文课中的应用,是把抽象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课文中的内容用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给了学生,使学生可以形象准确地理解语文老师所讲授的语文知识,促进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 微课概述
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以视频或动画为载体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或是某个普通知识点,或是教学中的疑难点,或是学习语文的方法介绍等。微课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相比,具有一些特点:教学时间短,一般微课的授课时间在10分钟左右;教学内容专题性强,微课的授课内容主要是以专题知识的方式向学生呈现语文知识;微课教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影响,只要学生有智能手机或者电脑等终端能播放微课,学生就可以在不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学习微课。
三、 微课在语文课中应用的作用分析
(一)激发了学生参与语文课的热情
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老师向学生讲授语文课文时,主要靠板书和口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学生根据老师对语文知识或语文课文的描述进行学习。无论语文老师讲授的课是否精彩有趣,学生都得被动地听老师讲课。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很多语文课文中的抽象知识,不能给学生形象地进行讲解,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的热情。微课在高中语文课中的有效使用,利用视频、动画等形式把抽象的语文知识或抽象的语文课文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了学生,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就可以很清楚明白地了解课文内容,进而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欲望,提升了他们参与语文课的热情。
(二)丰富了语文课的教学资源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老师的授课内容无法被以视频的形式保留下来,语文老师在不同的时间内讲授相同的语文知识或教材中的相同的语文课文时,无法利用以前讲过的教学内容,还得重新给学生板书和口述教学内容,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资源的浪费。而微课的产生和在语文课中的应用,就可以把语文课上老师讲解的专题语文知识点,重要的课文讲解内容,语文知识点的教学重难点、疑点的讲解等制作成微课,并把微课上传到学校的微课平台,或者保存到教师的电脑中,这样语文老师在教授相同的语文知识时,先让学生观看相关微课。这样就丰富了语文课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授课压力,让语文老师有更多的时间辅导更多的学生,这在客观上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三)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听完老师讲授语文知识后,就开始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学习完全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被动地进行学习,完全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而微课的应用,给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在教学新课前,学生可以从微课平台选择相关的微课进行预习、复习,多次重复学习,直到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老师讲授的新的语文知识。学生主动地预习、复习微课,来提升自己对语文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四、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课前,应用微课进行预习
预习是高中语文课前,高中生必须要经历的环节。通过预习高中生可以知道本課要讲授的知识和课文内容;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对将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课文的掌握情况;通过预习可以分辨出哪些是教学重难点,哪些是教学疑难点,从而为自己的听课做好心理准备;通过预习学生就可以准确地掌握所学习的目标,就会在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时做到准确无误,而不是泛泛地搜集一些无用的与课文相关性不大的背景资料。微课由于具有目的性、直接性等特点,学生通过微课预习时,就会有效实现上述的教学目的。在利用微课让学生进行预习时,不能为了照顾微课的趣味性,而将微课的教学内容打散,从而不利于学生掌握微课主要讲授的知识。
例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如果有学生没有阅读过经典名著《红楼梦》,他们在阅读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就不能有效辨别出课文中存在的复杂的人物关系,进而不能有效掌握文章所讲授的重难点知识。为了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重难点知识,有效提升预习的效果,就可以制作出这样的微课让学生进行预习:第一,帮助学生理清人物之间存在的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复杂的人际关系标记清楚,学生通过看微课就可以很快理清《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有效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第二,帮助学生掌握预习任务,本课的重难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文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不同的人物在文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第三,给学生简单介绍《红楼梦》前三回的故事内容,让学生在理清人物之间关系的同时,对《红楼梦》的故事有个大概的了解,以促进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学生通过应用微课进行预习,使学生了解了将要学习的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了文章的教学重难点,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并丰富了学生对本课背景知识的了解,在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二)课中,应用微课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主要就是让学生掌握语文课堂中老师讲授的重难点知识。重难点知识既是语文教学中老师重点讲授的知识,同时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更是各级各类考试的必考的重要考点。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由于每堂课的教学时间是固定的,如果在一堂课中用大部分时间讲解重难点知识,就会减少其他知识的讲解时间,而且会使语文教学流畅性不够,从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但影响了语文课的教学效率,而且使语文课堂教学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如果不对重难点语文知识反复讲解,学生又无法有效掌握这些重难点语文知识,而且由于语文知识的抽象性特点,语文老师在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时,也无法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进行理解,从而增大了学生理解重难点语文知识的难度。而在课中可以利用微课突破重难点语文知识。在微课中可以插入视频、动画、音乐、图片等元素,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重难点知识。 例如,古诗词是语文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古诗词中所用的词语比较抽象,现代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这些陌生的词语或专业术语,在学习时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表述的真正含义,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不能真正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更不能感受出古诗词作者所表达出的真实情感。为了使学生有效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作者所表达出的真实情况,就可以利用微课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学生在阅读过文本后,不能真正想象出文本所描述出的情景,也不能感受到作者苏轼当时写这首词的心情,更不知道文中的周郎与作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提到周瑜、赤壁之战、小乔初嫁了等事物与人物。针对这样的教学情景,就可以在课前制作出相关的微课,在课堂中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反复观看,直到学生能够完全掌握。这样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就帮助学生有效突破了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提升了古诗词的教学有效性,提升了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在讲授古诗词的时候,插入相关的微课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古诗词的文本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中作者所表现出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突破古诗词这个语文教学重难点。
(三)课后,应用微课对所学课文进行拓展延伸
每節课的语文授课时间是固定的,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时间给学生讲解了课文内容后,剩余的时间就不够给学生拓展和延伸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从而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不能真正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而在课后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拓展和延伸学生学过的课文内容,但是在制作拓展和延伸的相关微课时,要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维度和层次进行拓展与延伸,促进高中生对教材内容的有效理解。
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为了让学生对朱自清的写作特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学生多阅读一些朱自清写过的作品,从而帮助学生总结出朱自清的写作特点。针对这样的要求,就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介绍一些朱自清写过的其他作品,比如《春》《背影》《匆匆》等,并给学生总结出这些作品的写作特点,这样的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了朱自清的写作特点,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课后除了利用微课给学生拓展和延伸语文知识外,还可以把其他学生的优秀作业、优秀作文、读书笔记等上传到学校的学习平台,或者上传到微信群、百度贴吧等平台供学生学习。这些课外资料的延伸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提升对语文的学习热情。
五、 结语
总之,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使用,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参与激情,帮助学生有效突破了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提升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6,3(5):58-60.
[2]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6,3(6):49-50.
[3]胡慧萌.浅谈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5(30):4-5.
[4]陈筠.浅谈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9):4.
[5]杨梅.“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思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7):67.
作者简介:王乾,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