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似乎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快递和外卖。没有快递和外卖,这绝对会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我外卖都等了一个半小时了,还没到!”
“呵呵,你这算什么,我快递都半个多月了,都没到!”
“……”
是的,外卖“永远在路上”,快递迟迟没有派送,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了。近日,百度贴吧一条名为“圆通北京站点倒闭”的帖子引发热议,发帖者称8个快递在一站点停留半个多月。对此,圆通方面回应称,不存在“欠薪、倒闭”的情况,还解释说因为春节放假,各家历年都在节后面临人手严重不足而有大批积压的快件待发的现实情况。
2017年1月7日,湖北省襄阳市,在北街餐饮店比较集中的路段,一群美团外卖哥在此聚集等候接单送外卖。
真相也好,借口也罢。如今,选择、下单、支付,只要轻轻点击几下鼠标,足不出户的购物方式已经越来越流行。
似乎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快递和外卖。没有快遞和外卖,这绝对会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你只有一个办法——只能自己出门。
被“包裹”住的生活
為庞大的网络消费提供支撑的正是快递。从历史数据看,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00亿件,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2015年我国快递业继续以45%以上的增长势头,突破年业务量200亿件大关。2016年突破300亿件,同比增长53%。
庞大的快递件数除了能证明快递业的蓬勃发展外,也存在巨大隐患。各大“购物节”与春节后,包邮区往往是快递爆仓的集中地区之一。2017年春节后,申通、圆通等多个大型快递公司更是频繁发生快件严重积压、职工流失甚至倒闭等情况。不仅快递公司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不少等待收件的人也进入了充满焦虑、气愤、疑惑的生活状态。
“快递一直不来的时候,感觉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了,尤其是寄行李的时候。”上海师范大学大三女生晨晨在说这话的同时还不停地在手机App上搜寻自己的快递信息。
上大学以来,家住异地的晨晨已经习惯在假期前后将自己的部分行李用快递寄回老家,而为了尽可能实现人与行李的同时到达,晨晨已经能熟练地计算好快递所需的时间,然后在自己出发前几日就先寄出快递。
然而,今年始料未及的快递大爆仓打乱了她的计划。“我一般寄的是鞋子、书籍和一些厚重的衣服。所以,如果它们没有被及时寄到,我的日常生活肯定会受到影响。”晨晨这样说道。
不仅如此,拿快递实际上也已经成了她的常规动作之一,因为她不仅衣服、鞋子、零食,就连生活用的抽纸、文具,甚至小到一根数据线都会在网络上购买。即使去实体店购物,晨晨也会先通过网购平台对比一番。
“我可能有购物狂的潜质,一有空就会去刷各种网店。每个月大概会花2000元在网购上,去年‘双十一’前后我大概花了3000元,拿快递的次数自然就会很多。”长此以往,没有快递可拆的日子对于晨晨而言就像是少了些什么。
虚拟平台所具有的极大便利性及跨越时空的特性使得网络消费数量不断增长,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间,网购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一,像“包邮区”这样含有玩笑意味的词汇,俨然成为了生动的区域代名词。
不仅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等不少知名的电商平台都与江浙沪地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江浙沪不足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更有着约1.5亿的庞大人口数量。
江浙沪地区的消费能力也可见一斑。以上海为例,据2016年支付宝全民账单显示,2016年,上海人均购物金额高达1.68万元。
不过生活中,晨晨并不是每一个包裹都会亲自签收。有时候,晨晨明知自己几天后会出门,但仍旧不会停下网购的脚步。班上大概有1/3的同学都帮她拿过快递。为此,她的一名室友颇有微词:“这根本就是人情绑架。有时候就因为她不想出门,居然让还在外面的我绕道去帮她签收,导致我后面的事情被耽误了。事后,我两天没理她。”其他同学也很无奈地表示,晨晨总是以来不及为理由留下一些大件的快递让他们帮忙处理。晨晨对此倒是不以为然:“互相帮忙顺便拿一下而已,我也会帮他们拿。而且,也不是每一次都这样。我还有其他方式收快递。”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猛,已连续6年每年增长超过50%。从2006年到2016年,业务量增长31倍,业务收入增长13.7倍。
近几年,随着快件量的猛增,不少高校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兼职方式——有偿代取快递。收费标准每个学校存在细微的差距,在上海师范大学,根据包裹的大小一般每件在5—10元之间,送到宿舍楼下,有的时候甚至能送到宿舍门口。
而这正是晨晨口中的“其他方式”。
解放双腿的外卖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如今,荔枝已不再是稀罕物,新鲜成为了人们选择食品的普遍标准,在“吃”上,就算是盛唐的贵妃也会羡慕今人,更何况如今还有外卖的加持。
外卖的爆发比快递稍晚,但这并不妨碍外卖业的迅猛发展。2017年春节后,许多“快递小哥”摇身一变成为了“外卖小哥”,这也是此次快递大爆仓缺乏人手的原因之一。
每当饭点之时,尤其是中午,白领云晓所在的写字楼就能看见各家外卖员拎着菜色各异的食盒,行色匆匆地在不同楼层间穿梭。而大楼的电梯在此时也变成了下楼吃饭的人与外卖员之间的战场。
“所以,每天这个时候我都希望不要有需要下楼的事情,挤不上电梯而且要等很久。”云晓虽然这样告诉记者,但她也和同事们一样,都是等外卖中的一员。
不久前,云晓曾与同事在某披萨店吃饭。当时正是饭点,但在各种写字楼包围下的餐厅内除了她们一行外,居然没有其他堂吃的顾客。就在云晓点单后的15分钟内,有四五个外卖员前来取餐,作为堂吃的云晓一行却被排在了这些外卖订单之后。
“我外卖都等了一个半小时了,还没到!”
“呵呵,你这算什么,我快递都半个多月了,都没到!”
“……”
是的,外卖“永远在路上”,快递迟迟没有派送,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了。近日,百度贴吧一条名为“圆通北京站点倒闭”的帖子引发热议,发帖者称8个快递在一站点停留半个多月。对此,圆通方面回应称,不存在“欠薪、倒闭”的情况,还解释说因为春节放假,各家历年都在节后面临人手严重不足而有大批积压的快件待发的现实情况。

真相也好,借口也罢。如今,选择、下单、支付,只要轻轻点击几下鼠标,足不出户的购物方式已经越来越流行。
似乎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快递和外卖。没有快遞和外卖,这绝对会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你只有一个办法——只能自己出门。
被“包裹”住的生活
為庞大的网络消费提供支撑的正是快递。从历史数据看,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00亿件,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2015年我国快递业继续以45%以上的增长势头,突破年业务量200亿件大关。2016年突破300亿件,同比增长53%。
庞大的快递件数除了能证明快递业的蓬勃发展外,也存在巨大隐患。各大“购物节”与春节后,包邮区往往是快递爆仓的集中地区之一。2017年春节后,申通、圆通等多个大型快递公司更是频繁发生快件严重积压、职工流失甚至倒闭等情况。不仅快递公司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不少等待收件的人也进入了充满焦虑、气愤、疑惑的生活状态。
“快递一直不来的时候,感觉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了,尤其是寄行李的时候。”上海师范大学大三女生晨晨在说这话的同时还不停地在手机App上搜寻自己的快递信息。
上大学以来,家住异地的晨晨已经习惯在假期前后将自己的部分行李用快递寄回老家,而为了尽可能实现人与行李的同时到达,晨晨已经能熟练地计算好快递所需的时间,然后在自己出发前几日就先寄出快递。
然而,今年始料未及的快递大爆仓打乱了她的计划。“我一般寄的是鞋子、书籍和一些厚重的衣服。所以,如果它们没有被及时寄到,我的日常生活肯定会受到影响。”晨晨这样说道。
不仅如此,拿快递实际上也已经成了她的常规动作之一,因为她不仅衣服、鞋子、零食,就连生活用的抽纸、文具,甚至小到一根数据线都会在网络上购买。即使去实体店购物,晨晨也会先通过网购平台对比一番。
“我可能有购物狂的潜质,一有空就会去刷各种网店。每个月大概会花2000元在网购上,去年‘双十一’前后我大概花了3000元,拿快递的次数自然就会很多。”长此以往,没有快递可拆的日子对于晨晨而言就像是少了些什么。
虚拟平台所具有的极大便利性及跨越时空的特性使得网络消费数量不断增长,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间,网购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一,像“包邮区”这样含有玩笑意味的词汇,俨然成为了生动的区域代名词。
不仅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等不少知名的电商平台都与江浙沪地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江浙沪不足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更有着约1.5亿的庞大人口数量。
江浙沪地区的消费能力也可见一斑。以上海为例,据2016年支付宝全民账单显示,2016年,上海人均购物金额高达1.68万元。
不过生活中,晨晨并不是每一个包裹都会亲自签收。有时候,晨晨明知自己几天后会出门,但仍旧不会停下网购的脚步。班上大概有1/3的同学都帮她拿过快递。为此,她的一名室友颇有微词:“这根本就是人情绑架。有时候就因为她不想出门,居然让还在外面的我绕道去帮她签收,导致我后面的事情被耽误了。事后,我两天没理她。”其他同学也很无奈地表示,晨晨总是以来不及为理由留下一些大件的快递让他们帮忙处理。晨晨对此倒是不以为然:“互相帮忙顺便拿一下而已,我也会帮他们拿。而且,也不是每一次都这样。我还有其他方式收快递。”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猛,已连续6年每年增长超过50%。从2006年到2016年,业务量增长31倍,业务收入增长13.7倍。
近几年,随着快件量的猛增,不少高校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兼职方式——有偿代取快递。收费标准每个学校存在细微的差距,在上海师范大学,根据包裹的大小一般每件在5—10元之间,送到宿舍楼下,有的时候甚至能送到宿舍门口。
而这正是晨晨口中的“其他方式”。
解放双腿的外卖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如今,荔枝已不再是稀罕物,新鲜成为了人们选择食品的普遍标准,在“吃”上,就算是盛唐的贵妃也会羡慕今人,更何况如今还有外卖的加持。
外卖的爆发比快递稍晚,但这并不妨碍外卖业的迅猛发展。2017年春节后,许多“快递小哥”摇身一变成为了“外卖小哥”,这也是此次快递大爆仓缺乏人手的原因之一。
每当饭点之时,尤其是中午,白领云晓所在的写字楼就能看见各家外卖员拎着菜色各异的食盒,行色匆匆地在不同楼层间穿梭。而大楼的电梯在此时也变成了下楼吃饭的人与外卖员之间的战场。
“所以,每天这个时候我都希望不要有需要下楼的事情,挤不上电梯而且要等很久。”云晓虽然这样告诉记者,但她也和同事们一样,都是等外卖中的一员。
不久前,云晓曾与同事在某披萨店吃饭。当时正是饭点,但在各种写字楼包围下的餐厅内除了她们一行外,居然没有其他堂吃的顾客。就在云晓点单后的15分钟内,有四五个外卖员前来取餐,作为堂吃的云晓一行却被排在了这些外卖订单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