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训练及其教学模式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29118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让学生能更快更好的学习声乐,一直是我们声乐教学工作者所探讨与追求的话题。在声乐教学中,声乐的训练与教学模式是直接影响学生声乐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声乐训练的要点与其教学模式进行阐述,旨在加强声乐教学效果。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乐训练;教学模式
  1 如何做好声乐训练
  1.1 共鸣的训练
  在所有人的发音条件中,对于“基音”的方面,都是很弱小微细的,而一个训练有素的歌者,他能达到的却是洪亮与厚重优美并存的效果,而其中的诀窍就是对于人体自身拥有的共鸣腔的不断训练,从小到大,逐渐从音量与共鸣是达到更好的状态。那么在声乐训练中,对于共鸣腔训练,主要是集中在对于口腔、咽腔、鼻腔、头腔与胸腔等的共同作用上。教师先应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共鸣腔的有效作用所发出的声音优美度,只有学生对于声音的穿透力有了直观感受后,才可以在自身条件作用下更快地找到训练共鸣腔的方法。
  1.2 音色来训练
  声乐训练与一般性的训练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其训练的主体为自声条件不一样的学生,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来进行不同学生的音色划分,从而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目前来说,音域与音色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低、中与高声区。而在其发音部位上,可以划分为胸声、混声与头声区。而对于每一种不同音色与条件不同的学生,其所要达到的声音训练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但在所有的条件中,对于中声区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中声区的稳定性与发音基本功扎实性同时达到以后,才能进行各种不同嗓音条件的训练。在前期的声乐训练中,三种条件下的声区都要进行统一性的训练,不仅要在呼吸技巧上,还要加上发声器官与共鸣器官的训练,同时使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达到最佳的共振效果,从而为每个声音条件不同的学生都找到最适合歌唱的声音。
  1.3 歌唱技巧的训练
  说话讲究吐字清楚,发音准确。而在声乐教学中,对于歌唱训练很重要的一块就是要进行咬字技巧的训练。
  众所周知,声乐艺术的表达力度是通过音乐与语言的融合,通过感情的输入与充满情感的艺术表达方式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的。声乐艺术的语言是一门歌唱的语言,在这个表达的过程中,要有对于语言的确切表达。如,对于汉字来说,了解汉字字头、字腹与字尾的每一种吐字方法,对于字头发音要清楚明晰,对于字腹,要纯正准确,对于字尾收音要干净利落。这 样的方法可以简练地概括为:“出声、引长、归韵”。只有掌握好这样的吐字要求,在声乐表演中,才能进一步做好咬字的准确,与转换的利落。
  1.4 艺术表达训练
  声乐艺术是一门关于艺术表达与感情注入的艺术。在进行这样的声乐艺术训练中,教师在以上技巧与基本要求的训练下,还要做好对于学生艺术表达的训练。
  音乐是感情的艺术,声乐艺术的表达灵魂在于歌唱过程里,歌者对于歌曲的艺术理解上。那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歌曲作品的理解训练。任何教学歌曲的过程里,先要进行歌词的内涵分析,对于歌曲内的感情要有领悟,在这样的基础上,再通过歌曲自身的旋律与节奏,来体会其中的意境,结合歌曲背后的故事,时代特征,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与情绪。在歌曲表达中,结合好各项歌唱技巧与气息呼吸的运用,来达到充分表达歌曲的意境,形象地传达歌中的情感与艺术氛围。
  2 声乐教学里的授课模式概述
  2.1 授课模式总说
  目前在声乐上课方式中,要根据声乐艺术本身的特点来进行设置。由于声乐艺术是以情动人,那么在进行授课时,就无法按照其它学科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零距离感受教师在声乐上的细微差异示范是有很大作用的。而在小组性与集体课上,更能起到相互的学习与交流,也能在对唱与合唱形式上进行更好的配合与探索。声乐教育不仅仅在培养学生专业性上起作用,还在学生的情感心态上,理解与体会上是有着要求的。相对应的,教师的授课方式也要有变化。最终声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好声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做好声乐表达。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声乐教育不仅仅停留在专业性教学上,对于全民的素质熏陶也有着关键的作用。
  2.2 “一对一”的个别课
  这种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授课,是很有利的。由于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不同,那么对于其歌唱训练所要侧重的个人音乐素质也要求不同。那么在这样的授课条件下,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音质与音色条件,通过更有目的性的教学目标设定,从而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这种性质的课中,也更能体会到教师亲自指导里的细微的处理手法与技巧细节。不仅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声乐歌唱艺术上取得更好的进步,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 团队之间的小组型授课
  小组型授课,可以在教师将同类型声音条件的学生放在一个组进行同时授课,也可以将不同声音条件下的学生,进行组合与配合,来进行授课。前者对于同类型共同存在的学生歌唱技巧,可以进行统一性的训练。而后者,对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相当重要的。而在对唱与合唱中,两者都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与声乐的差异性有着直观性的体验与产生根本性的提高。而在这样的小组型授课中,还可以进行多声部的训练。
  2.4 人数众多的大型课
  这种课型,主要体现在对于人数的众多。一般来说,是以一个大班为一次授课基本人数。而授课内容里,对于声乐技巧与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所占的时间更多。这样的人数对于教授声乐的理论知识来说,有着更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通过提问与交流,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教师也在这样的授课中,得以了解学生对于理论的基本情况,通过科学与合理的授课安排,教学形式可以进行多样化与丰富化,可以组织学生结成小组,进行相互间的理论试验与比赛,从而提高对于声乐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这样也可以直观地对于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体会。而对于课堂的活跃也是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与教师的教学相长,与整个声乐体系的系统性学习,是起着关键作用的。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更好地进行声乐理论知识的考核与检查,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增进相互间的理解与更多音色与声音条件的洗礼,从而为以后的声乐实践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也能够起到团队的凝结作用,在合唱与多人对唱中,更好地达到默契与和谐的声乐艺术表达效果。
  3 结束语
  声乐教学是建立在个性化与共性化相和谐统一基础上的教学,教师不仅要看到学生个体间的不同声音条件与声乐素质,同时还要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与教学方法,才能让声乐教学取得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峥嵘.“比兹卡组合”原创歌曲演唱技法研究[D]. 武汉音乐学院.2009
  [2] 杨常梅. 浅谈歌唱的呼吸[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
其他文献
目的:1、了解近两年来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小儿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cute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ITP)的病例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2、通过对急
目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RSwNP)是上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其病理过程是复杂的,表现为上皮细胞分泌增强和鳞状上皮化,黏膜固有层基
目的:①研究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IL-17的水平与疾病的关系。②进一步探讨Th17细胞和IL-17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⑴选择确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
目的:心力衰竭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即心泵功能减弱,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根据慢性
CXJ-001、002拆箱机器人是用于原料烟叶箱的自动搬运、自动拆箱、自动空箱叠合、自动空箱码垛的专用机器人,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自动化领域的研究成果。该机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把许多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  会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十分抽象复杂,从而为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传统的教学,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外加一张嘴,属于“填鸭式”教学,而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本来就觉得索然无味,没有兴趣,所以只能使其更加感到茫然。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形象的展示,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这样有助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语文课标对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出了要求,而且人文性就是语文学科的灵魂。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实际教学经验,以小学语文A版为例,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进行探究分析,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旨在让小学语文教学在人文光芒照耀下阳光前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