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_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其实由来已久。多年来,我们都在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大提高。但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下,由于我们对许多理论、理念的把握还不到位,因此,在实践上再次出现了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完成的。除了这些外,还必须考虑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即工具性和人文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教学前,我们必须依据课堂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因学业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其实,细想一想,在各种研究课、大赛课上,执教老师最担心的是什么?往往是担心所遇到的“这个班的学生”的水平能否适应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教师往往就是在“撞大运”,如果学生的洞察力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合拍”,教学就能顺利推进;反之,就很难顺利进行(除非这位教师马上改变、调整教学设计)。我认为,有效的教学不是考虑教师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首先研究学生,其次研究适宜的内容,最后研究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的起点。
  当研究清楚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们就要研究教学内容与目标。不要认为有教学目标就行,只有教学目标适宜学生,教学才可能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只有目标适宜了,才能研究教学方法问题。方法为目标服务,我们要研究怎样的教学方法呢?我认为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启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向深入发展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善于创设引发学生思维或情感的学习情境,并且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统一整体起来考虑,无论是目标的数量还是目标的难度都要仔细斟酌。这样就可以形成高质量的教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一堂课的准备就充分了。例如,有的老师在教学《黄河颂》时就把它上成了社会课,在课堂上大谈特谈黄河的环境污染,学生找了很多资料,课堂氛围很活跃,但失去了语文的味道。
  二、课中的有效活动
  有效的课堂教学总是有赖于教师有效的“运筹帷幄”。它需要教师对所教学的内容有广泛而深刻的掌握,有较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素养,首先要知道教什么,用什么方法教。例如,同样是上《孤独之旅》,有的老师就能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教学中抓住课文题目中的“孤独”和“旅”两个词语做文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按部就班,题目设计缺少针对性,教学活动缺少生动性,整堂课显得沉闷而呆板。其次要知道怎么和学生交流与沟通,知道怎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完全背离了语文的特点,还有的教师会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记得有一位老师就是被学生诱导谈了两节超级女声。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有效的提问,包括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对于教师的提问,要做到具体、明确,不可模棱两可或范围过广,让学生感到茫然。对于学生的提问,我们要把这种权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对标题进行质疑,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经常推敲标题有利于增强把握中心和结构的能力,如学习《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提出:课文写了沙漠里的哪些现象?这些现象的成因是什么?通过阅读讨论,学生明确了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交代了说明的对象,并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说明结构。也可对重点词句质疑,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句子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连的词句。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学生提出,文章中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生命是有限的,作者为何说是“无止境”的?这一问题很明显涉及中心,引导学生将生命放入历史长河中看,学生很快解决了问题,并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文质兼美,但对某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显得深了。有的文章的深刻哲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如《老王》中的那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有的文章创造了深邃悠远的意境,抒发了心灵的感动,如《桃花源记》,但学生难以感受陶渊明避世嫉俗;有的文章介绍现代科学技术,如《奇妙的克隆》、《生物入侵者》,学生平时没有多大接触,学起来很难。这样一些课文深课浅教,降低起点,逐步提高。刚开始唱歌时调子起高了,就难以唱下去,教学也是如此,把起点定得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为继。
  三、有效的教学评价
  有效的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更重要的是看在一段教学以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兴趣和成绩是很重要的两个维度,有效教学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讳言学生成绩是没有道理的。
  即时评价起着很大作用,它或者促进有效生成,或者延缓甚至阻碍有效生成。赞赏或批评,能促进情感的生成;点拨,能促进能力甚至智慧的生成。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能找到思路;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能重新唤起力量;个别学生回答中的创造,转变为全班同学的财富;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在老师的关注下保持进步并得以发展;学生自己明白错误并及时改正;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火花……所有这些都是有效的课堂生成,都可以借助评价的力量。应用即时的评价,促进有效的课堂生成,经常采用以下方法:一是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二是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三是用具象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教师的语言充满了激励与肯定,更是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首先,教师创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使学生能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师不吝啬激励性评价,尊重他们的个性体验,并引导他们在原有层次上更进一层。其次,教师的评价能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是实实在在、有依有据的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中肯的、带有导向性的评价。虽然时下,课上,教师能普遍给予学生肯定与激励的评价,但如果光说“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等“好话”,则教师的评价未免太空洞,听多了,就失去了它原本的魅力。教师应认真倾听,不仅能用激励语肯定学生,更能对学生回答的亮点给予中肯的意见,肯定他们思维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在评价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与认识,而且逐渐学会了阅读方法,如抓关键词、抓人物的神情与动作,等等。
  新课程指出,评价的功能应定位在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断发展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鼓励,让他们有自信,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听、说、读、写,把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索与交流,变成学生积极展示才能的舞台,变成学生体验成功、不断进步的阶梯。
其他文献
摘 要: 日本文学家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之一《罗生门》可以称作“境界”小说。简单思考便不难看出以下几点:从地点来看,“门”是城内与城外的分界线;从时间上看,小说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傍晚时分,即白天和黑夜的临界点,季节则是深秋将尽、寒冬到来;小说描写的人则挣扎于善与恶、生与死之间;是遵从道德的约束还是践踏于道德之上,小说的主人公面临两难的选择。学术界对于该小说中出现的这些临界点有着大量的研究。然而,仔细
摘 要: 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美育因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展开美育熏陶,使学生在对美的事物和美的形象的感悟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学会感悟美、欣赏美。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审美教育 语文教材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工作,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美育因素,而语文学科又有着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独特优势。我们要在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对学生
1.丞相。秦、汉定制,丞相为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与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太尉掌军,御史大夫掌监察,又兼为丞相之副,起互相制约的作用。汉代初期,有时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但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魏、晋以后,真正担任宰相的多用其他名义,而丞相只用位置权臣如曹操、王导等,往往进一步即登皇位。一直到南宋孝宗以后,才又采用左右丞相名称。辽、金、元亦同,但是此时的丞相已无汉代丞相的实际权力。明初亦设左右丞
摘 要: 高中语文学科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培养高中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提高高中语文课的德育功能既是培养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要求,又是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就针对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的德育功能这一课题作出有效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德育功能 主要阵地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重视狠抓双基,强调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强调语文知识
摘 要: 语感是近年来语文教学讨论的热点之一,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掌握语文知识,而是运用语言文学,即语感能力。教师应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从阅读教学规律出发,引导学生多加实践,把握语调,进行深层分析,在教学中导入情感,营造良好氛围,从整体上认知,仔细品味文章,进行必要的听说训练,从而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感 培养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近几年来,语文界掀起了一股
摘 要: 进行分组化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高中生学习能力、合作精神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分组化合作学习是实现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 班级授课制  多年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有着独特的
本研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就生态清洁小流域三道防线的概念、划分原则、三道防线划分的指标体系以及三道防线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体系做了深入的
摘 要: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营造和谐丰满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探索、敢讨论,开发学生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健康成长。主要方法如下:平等和蔼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师生平等和谐地开展对话;注重课堂情境创设,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和蔼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鼓
摘 要: 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给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给学生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天地。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紧密结合,互相补充、有效统一,强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误区两个方面阐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