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和B族维生素对心脏病高危险女性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d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叶酸和维生素B6及B12联合应用对心脏病高危险女性心血管病(VCD)事件的影响.方法 544例年龄≥42岁,有CVD病史或≥3种危险因素的成年女性纳入研究,研究时间为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干预组每天给予含有叶酸2.5 mg、维生素B6 50 mg、维生素B12 1 mg的联合制剂(联合组),对照组给予对照剂.主要终点由心肌梗死、卒中、冠状动脉重建或CVD病死率等构成.结果 联合组患者复合CVD主要终点的危险性相似[226.9/10 000人年vs 219.2/10 000人年,相对危险(RR)1.03,95% CI0.90 ~1.19,P=0.65],次要终点包括心肌梗死(34.5/10 000人年vs 39.5/10 000人年,RR 0.87,95% CI0.63~1.22,P=0.52),卒中(41.9/10 000人年vs 36.8/10 000人年,RR 1.14,95% CI0.82~1.57,P=0.44),CVD病死率(50.3/10 000人年vs 49.6/10 000人年,RR 1.01,95% CI0.76 ~ 1.35,P=0.93).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联合组降低18.5% (95%CI 12.5%~24.1%,P<0.01).结论 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联合应用不能降低高危险女性的总体心血管事件,但可显著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甲钴铵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曲美布汀100 mg,每日3次,甲钴铵0.5 mg,肌注,每日1次,连用4周,对照组30例给予以马来酸曲美布汀,用法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早饱、腹胀、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56.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利用高频超声诊断技术来测量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探讨其变化跟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因各种原因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15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心肌缺血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三组患者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对150例患者进行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检测,发现检测正常者的血管内径变化比例明显高于心肌缺血组患者,更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结论 肱
目的 探讨ICU应用经鼻气管插管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108例呼吸衰竭危重患者采取经鼻气管插管法抢救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1例危重患者采用此法后病情好转,仅有5例实施气管切开术,9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死亡13例.结论 经鼻气管插管尤其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操作简捷安全、用时较短、成功率高、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目的 探讨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1年后随访,猝死2例,出现再度晕厥2例,在外院安装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其余20例患者均未再次发作.结论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情险急,立即给予正确合理有效的治疗极为重要。
目的 观察地西泮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中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将265例宫内孕12 ~ 27周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地西泮组145,对照组120例,观察两组总产程、米索前列醇的用量、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 地西泮组总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米索前列醇用量低于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宫内孕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对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经CT检查怀疑为肺癌伴淋巴结转移的50例患者,在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刷检后,对肿大的纵隔淋巴结或管腔外肿块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对所获标本直接涂片进行病理细胞学检查.结果 50例患者中经活检、刷检与TBNA确诊为肺癌40例,结核3例,炎性假瘤1例,总阳性率为88%.其中4例为
目的 比较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与长春新碱、多柔比星联合地塞米松方案(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8例为VD方案治疗组,24例患者为VAD方案治疗组.采用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工作组(EBMT)标准判定疗效,按照NCICTCAE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方案比较显示:VD方案组完全缓解(CR)为44.4%,部分缓解(PR)为33.3%,轻微缓解(MR
目的 比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全肠外营养(TPM)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比较7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接受EEN和TPN的疗效,了解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血糖控制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 与TPN组患者比较,EEN组术后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平稳(P<0.01).术后第4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肝功能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
目的 探讨炎性指标正五聚蛋白3(PTX3)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及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入住ICU在24 h以上的脓毒症患者7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PTX3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血浆PTX3为(28.1±9.6)ng/ml高于对照组血浆PTX3(11.4±4.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的血浆PT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治及其预防.方法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1例,年龄23~40岁,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患者意愿给予25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治疗.结果 31例患者病灶均为一次性手术切除,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新切口于术后7~9d拆线.25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随诊6~1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手术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