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法探微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izhi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我们应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觉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提倡自学自悟、自学自得。
  【关键词】教学法 探微 学习 自主 语文 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79-02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被动的受教育方式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身的角色,不但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更要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和合作伙伴。学生随着知识的增多和自制力的加强,已经有了不同层次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低年级学生像刚学走路的婴儿,迈出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新奇,需要教师充当指路灯,为他们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一、小组学习,积极尝试,探究学习途径
  “交流合作、生生互动”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而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它既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也是调节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要使小组学习积极、有序、有效的进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1.编排好学习小组,培养好小组长,提高小组学习效率。2.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3.对小组学习要常抓不懈。
  二、加强自学,巧妙引导,探究学习情境
  在学习活动中,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具有个性的责任感,他们对语言的感悟会有独特的理解与体验,对学习会有各种途径与方法,但这也需要我们来为他们“导航”,加强灵活的自学引导工作。
  三、尊重学生,区别差异,探究学习方式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我们应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觉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提倡自学自悟、自学自得。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意将新奇感化为求知欲,提倡语文学习活动化,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使其能在实践活动中去悟法、学法、得法、积累法,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是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富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龄儿童。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采用适合自己个性的方法学习。
  四、注重启发,以导为先,探究学习过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我们都明白,难能可贵的是将它落到实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为主、为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导学”取代“受学”,以导为先。导学,学是主体,导是关键,真正把学生置于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我们就应该在“导”字上下工夫。具体过程可分为五步:
  1.导向——我们要导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方向,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学有要求直至学有所成。
  2.导情——近代教育家第期多惠斯曾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单单在于传授本领,也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由此可见,我们的小学语文应该多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悬念、设置疑问,形成提高意识,努力让师生情感交融与作者共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3.导法——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一篇、一类文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阅读理解,自主进行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4.导思——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如何思维,教给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5.导序——我们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线索,尽力使作者、教者、学者融为一体。
  此外,我们还要把引导的落脚点放在“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理解、自己吸收、自己消化”上,从而达到“自食其力、自致自知”的效果。
  五、联系巩固,拓展创新,归纳学习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丰富练习内容,将语文基础知识,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拓展创新能力的思维扩散知识点制定为联系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练习形式的改变。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创造性的去拓展练习形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四种形式:第一,小组讨论,拟定重点习题;第二,教师设计重点练习题供学生选择参考;第三,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小组交流;第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形式。只有这样,学生自主练习的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通过系统的自主学习以后,我们要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加以总结归纳。首先,我们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也就是指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明确课文的知识要点,以及对课文的理解、运用的方法与策略;交流学习收获,包括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对某些字词句段的独特感悟,及语文基础知识、写作知识和其他知识的收获。另外,我们还要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就是引导学生就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以及同学的参与度,自主学习的质量,思维的准确性、深广度多方面展开总结归纳,交流新的学习方法,对原有方法的新运用和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灵感和体会等。
  布鲁纳认为:“教师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知识。”只要我们认真组织、巧妙引导、科学点拨,我们就一定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其他文献
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党中央,国务院将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文拟从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其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摘 要】新课改的推行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如何适应新课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善课堂教学人文环境,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热情,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从现状分析,建立生活化初中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些许实施途径,为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生活化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此后,这一理念也被社会所广泛接纳。在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我们教育管理者也要重视并运用这一理论来探索并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构建和谐校园,培养新时期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7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发展的环境变得尤为复杂。因此,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管理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活起来。实施有效的教学互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促进发展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在数学教学中,应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采用多种形式
2005年12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评选新闻发布会”上,信息产业部娄勤俭副部长公布了入围企业名单,在中兴通讯、浪潮、国芯科技等知名大公司以外,“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