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的三种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一直相信付出就有回报,但反复实践之后,才发现原来不是那么回事。究其原因,一些劳动带来的效益不高,诸如:无效的讲解提问、机械重复的练习、过度的发散、不必要的多媒体运用等等。在追求效益的今天,为了减轻师生的负担,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必须在构建有效课堂上下工夫,控制教学投入,提高教学效益。
  
  一、 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一个常数,课堂中的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要对应教学目标,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要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可有的课堂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师生互动浮于浅表层面,降低了教学效益,让宝贵的课堂时间无端地流失。如:
  师:我的家住在哪儿?
  生:我的家住在月亮湾。
  师:月亮湾是个什么村子?
  生: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
  师:村子前面有一条什么样的小河?河水怎样地流着?
  生:村子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水缓缓地流着。
  ……
  这是一位教师教学《月亮湾》的片段。初看,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堂教学十分顺当,但没有情感交流,没有思维的碰撞,除了把课文读一遍外没有其他任何价值,“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问得肤浅,问得毫无意义,师生的互动只是浅表的,白白地浪费了时间。
  
  二、 控制成本,巧用身边资源
  课程改革搞得如火如荼,各种媒体充斥课堂。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者习惯把课文语言描绘的画面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来。画面过早的定格,使学生失去了独立阅读、思维、想象的过程,剥夺了学生创造的机会。一旦失去这些外在手段的冲击,学生在课上就提不起兴趣,况且这些媒体在运用前花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有效的教学,应该巧用身边的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最“便当”的教学方法,最经济的教学成本,取得最好的教学效益。
  我在教学《狐假虎威》第6至8自然段时,不让学生看课件,而是让一小部分学生当演员,大部分学生当导演。演员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潜心会文,考虑各种小动物各站在什么位置。导演们为了给演员出谋划策,用眼看课文,用心想文字,仔细理解和揣摩文章中所描绘的过程。这样,课堂便成了读书的“场”、品味的“场”。学生头脑中再现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画面,表演者表演得淋漓尽致,同学们对“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也理解得非常透彻。这样有机地把表演与阅读、理解课文结合起来,以演促读,以读助演,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 手段翻新,增大教学产出
  为了让课堂体现生命的活力,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思维角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达到一堂好课的标准,增大教学产出。为此,我摒弃了以前朗读指导存在的错误倾向:成人化的定位(这句话用高兴的语气读,那句话用惊讶的语气读)、程式化的指导(先听老师朗读,再辅导用什么语气读,最后学生练读)、形式化的评价(读得真有感情)。因为这些倾向导致学生或模仿教师朗读,或按照教师说的语气读,简单划一,学生失去了读的个性,失去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辅导可谓效益不高。所以,我在读的指导上,手段翻新,使其更富有挑战性。如:
  师:学了《云房子》最后两节,你们敢和老师比赛朗读吗?
  生:敢,我们有信心,不比老师差!
  师:不过,知己知彼才能取胜。想胜过老师,必须仔细听老师读。注意老师哪儿读得好,用什么语气读的,哪儿还可以怎样加工,这样才能超过老师。(教师范读)
  师:你们推荐谁?
  生:×××。
  师:你们要向×××提出什么希望吗?
  生1:“咦?云房子变小了,云房子不见了。云房子哪儿去啦?”读这些话时,要用疑惑不解的语气读。
  生2:“咦?云房子变小了,云房子不见了。云房子哪儿去啦?”读这些话时,要用惊讶的语气读。
  生3:×××,虽然云房子不见了,但天空中还挂着笑眯眯的太阳,读最后一句时可以高高兴兴地读。
  ……
  学生为了赢得胜利,静心地听教师朗读,琢磨教师哪儿读得好的,刻意去模仿,发挥了教师范读的作用。其他同学为选手从读书姿势、声音、心情、语气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评价时还听到“鸡蛋里挑骨头”的批评。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评价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自信大胆批判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创造潜力也得到充分地挖掘,学生创新的火花在别致的创意中闪烁。
  如何打造有效的课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中教师每经营一项活动,都要追问一下自己:这种活动对提高学生、发展学生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办法?这样下去,语文课堂才能不断地走向有效,充满魅力。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如何利用好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及做法。  一、依托教材内容,促使学生交际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口语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学生终身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选择的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等因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认知兴趣。  一、课堂导入灵活激趣,播下主动参与之种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前我一般都会精心设计好“开场白”,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力求获得“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教学案例】  课前我先通过多媒体
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不仅是编者编写教材的主要工作,同时也是师生完成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创生是指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备课时,根据课标的要求和阅读教学内容价值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取舍,也指师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对话而碰撞出的新内容,是具体而动态的。  从培养学生角度看,阅读教学不仅仅为理解内容,要着眼于过程与方法,变学会为会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在面对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校教育要“松绑”,全体学生要“减负”,但教育教学质量要提高,即“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一观点的提出,使得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教学经历谈谈我的看法。    一、文本了解要深入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过:文本是你美丽的倒影。你对文本理解有多深,你获取的就会有多少。因此,这便要求我
本文从跨文化视角,根据文化的七维模型逐一分析民族传统体育国际推广中的文化差异,并对比这些差异提出相应的跨文化推广策略.
情境创设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它是一个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来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创设情境不是为了给小学语文教学穿上一件美丽的华衣,也未必是完全为了“有味儿”。它要求教师真正地聆听学生生命成长的声音,关注他们生命成长的足迹,真正地滋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呈现多彩的世界  绘画深受孩子欢迎,因为它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是多彩的。几乎每个小朋友都爱画画,因为白纸可以
情感态度对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就是要强调养成学生阅读的兴趣,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下面试结合本人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借助绘画——理解课文    有人曾对认识兴趣中具有中心意义的读书倾向进行了研究,发现七岁左右儿童的读书兴趣特点是绘画。这也许缘于他们知识有限,对社会的认识,对世界万物的感受,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无法用准确的言语来表达的,于是他们寄托
辩论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表现机会。《狼和小羊》讲的是小河边的狼和羊的故事,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课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