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业现代化的先声——民国时期清河经济建设实验概述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g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河实验是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一个重要模式,是大学师生深入到农民中间推动乡建的典范。清河实验是在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逐渐呈现疲敝现象的大背景下开展的。清河经济建设实验通过发展信用合作社、合作农场、推广打井改田等农业改良、发展乡村工商业等,有效遏制了大萧条给清河乡村的冲击,改善了当地乡村社会经济状况,可以说是北京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先声。
其他文献
目的测定水飞蓟宾葡甲胺中有机溶剂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残留量。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HP-5毛细管柱;FID检测器,温度:200℃,柱温:65℃,进样口温度:150℃,氮气流速:1mL.min-1,氢气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内地出版了大量的文学史著作。其中,地方性的文学史,包括区域和地域文学史,占有相当的比重。对于这类著作,目前学界在总体上评价不高,主要存在视角和观念缺乏新意
目的:了解甲钴胺的引湿特性,探讨化学对照品使用和贮存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采用动态水分吸附分析技术(DVS)研究甲钴胺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吸收水分的趋势和程度,以容量滴定法
碳排放是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与经济发展、技术和人口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采用了基于环境压力等式IPAT的STIRPAT模型来定量分析北京市人口因素及其他
化妆品安全的法律建设,既是保证化妆品安全、保护人体健康的需要,也是在国际贸易中实施本国环境战略的需要.简要论述了德国化妆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法律要求,以期在我国化